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级联结构Thiran滤波器的分数阶双模重复控制

    刘普王聪崔艺博常忠廷...
    36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模重复控制器在电网频率波动时稳态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结构Thiran算法的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IIR)来逼近分数延迟环节,提高系统的稳态跟踪精度.该文采用一种由连分式推导得来的级联结构替代以往实现Thiran算法的直接结构,所设计的级联结构Thiran算法用于IIR滤波器中能在线调整滤波器参数,且相较于以往的直接结构,级联结构每个"积木块"的功能仅用两个乘法器就可实现,简化了参数设计,便于应用推广.基于分数阶双模重复控制器,并采用比例-双模重复控制复合的电流控制策略,控制逆变器输出高质量的并网电流.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所提策略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并网逆变器IIR滤波器级联结构分数阶双模重复控制Thiran滤波器分数阶延迟

    面向乡村建筑分时分区用能需求的零碳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优化

    赵安军焦阳于军琪陈一仁...
    369-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传统最大负荷原则设计的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通常远大于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导致以户为单位的乡村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该文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精细化乡村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基于农户用能行为制定4种用能策略.并构建考虑农户经济水平和零碳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模型,采用两阶段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Top-NSGA-II)进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获得不同策略下的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与基于建筑全空间连续动态负荷的设计优化方案相比,基于分时分区用能需求的设计方案年总成本降低13.58%,系统购电比例降低7.89个百分点,实现全年净零碳排放.

    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规划农村地区净零碳排放分时分区用能需求设计优化

    考虑多重特征与不确定性度量的综合能源系统负荷预测研究

    薛东段立强高统彤张伟骏...
    379-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可靠的冷、热、电负荷预测对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提取负荷序列间存在的线性、非线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该文提出一种由多元线性回归(MLR)、改进型自适应白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蒙特卡罗(MC)法相结合的多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针对冷、热、电负荷分别构建MLR模型以挖掘线性特征.然后,将残差部分利用ICEEMDAN方法分解,再对重构后同一频段的各负荷残差分量建立LSTM模型,实现对非线性及耦合性的学习.最后,将MLR与LSTM结果叠加得到点预测值.与参照模型中的最优结果相比,该方法下冷、热、电负荷的R2 分别提升了0.09%、0.21%、0.40%.此外,为实现对负荷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化,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与MC抽样结合的方法得到预测区间结果.经算例分析,各负荷的预测区间覆盖率均大于相应的置信水平(95%、90%、85%),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及可靠性.

    负荷预测综合能源系统模态分解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蒙特卡罗

    集成三绕组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准Z源变换器

    丁新平俞寅昊严智强张鹏程...
    38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增益、高效率的DC-DC变换器是直流微电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准Z源(quasi-Z-source)的直流变换器,并结合三绕组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结构.该变换器不仅继承了准Z源结构、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电感的优势,具有高升压能力、输入电流连续、电路箝位、元器件低电压电流应力、电流纹波小等优势,而且通过对有源器件软开关的实现,减小了电路损耗,获得了较高的工作效率.该文针对所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稳态以及参数选型进行详细说明,并在实验室搭建一台20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

    DC-DC变换器零电压开关零电流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

    考虑分布式电源电压支撑的新型配电网精准负荷双层供电恢复策略

    沈煜杨志淳闵怀东杨帆...
    398-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有源配电网故障后借助含分布式电源(DG)微网的恢复控制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微网电压支撑的配电网精准负荷双层供电恢复策略.首先,为充分量化故障时段内重构后孤岛运行风险,从电压稳定和功率平衡的角度定义重构后孤岛运行风险指标,最大程度的利用故障时段内微网DG资源建立重构模型;然后,针对供电恢复重构模型求解难度高的问题,使用灰狼优化算法(GWO)与二阶锥松弛技术分别求解双层重构模型,其中,为解决GWO算法以优质解引导种群进化导致效率受限制的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PSO)思想来改善GWO算法的个体位置更新过程,通过融合每个灰狼个体的历史信息以构筑更高效的种群进化方法.最后,采用修正的IEEE 33节点系统,在2种不同类型故障下均能够提供供电恢复方案,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孤岛配电网重构供电恢复

    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理论最佳除霜量研究

    刘向龙杨浩罗宸胡广...
    407-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温度-4~4℃的温度区间的实验测试.通过测试不同状态下的实际除霜量与"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计算的理论除霜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对误差较小,保持在±10%以内,该公式对霜层后期的预测值较为准确,可作为设计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能够空气源热泵融霜时间控制的基准.

    空气源热泵补气增焓除霜传热特性最佳除霜量结霜模型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迁移沉积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赵军汪瑶
    415-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石颗粒内部的内摩擦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流动速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微生物堵塞起到关键作用:2)3种(60、80、100 cm)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在流速作用下以100和80 cm为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57.1%;以80和60 cm为对比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27.3%;3)大肠杆菌的恢复率与流体速度也成正相关作用,其堵塞原理类似沉积率特性.

    地下水源热泵大肠杆菌多孔介质沉积特性迁移沉积试验系统

    高综合性能电卡复合材料及大功率制冷器件

    李强杜飞宏冯嘉旺施骏业...
    420-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制备BaZr0.2Ti0.8O3-P(VDF-TrFE-CFE)复合材料来改善聚合物基电卡材料的综合性能,设计基于流固耦合传热的大功率制冷器件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来评估以不同电卡材料为制冷核心元件的器件制冷能力和效率.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础聚合物,BZT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材料T-BZT-10%具有显著优异的电卡制冷性能和导热性能.在10 K的温度跨度下,以T-BZT-10%为制冷核心元件的电卡器件可实现31.0 W/cm3的制冷功率密度和1060.4 W的总制冷功率为基础电卡制冷器件的10倍),且COP达到5.2.

    复合材料数值仿真导热系数电卡效应制冷器件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李环宇冯国会刘馨蒲毅...
    427-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定量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定量红外热成像法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以及在量化热工缺陷能量损失中的应用,从构建稳态热流环境、对流辐射换热计算、测试操作选择3个方面总结现场检测的影响因素,归纳图像处理技术在排除光学干扰、辨识热工缺陷、热工信息可视化等方面对红外检测领域的贡献,分析未来红外热成像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研究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成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定量检测与热工缺陷量化识别的优秀方法.

    红外成像热工性能图像处理定量检测热工缺陷建筑节能

    基于GWO-GRU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陈庆明廖鸿飞孙颖楷曾亚森...
    438-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应用于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时存在的耗时长或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灰狼算法(GWO)优化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通过GWO算法优化GRU模型的超参数,以近似最优参数建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长时功率预测时,GWO-GRU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更低、拟合系数更高、耗时更少,比传统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10.20%;短时功率预测时,GWO-GRU模型在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不仅预测的平均误差最低、稳定性最强,而且比GWO-LSTM模型的平均用时节省17.24%.不同时长的功率预测表明,GWO-GRU相对于LSTM光伏功率预测效果更佳.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门控循环单元灰狼算法长短期记忆网络时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