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空气源热泵负荷聚合参与的需求响应

    梁海平谢鑫李世航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电网-聚合商-负荷"三级架构,提出空气源热泵负荷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控制策略.供暖运营商作为热泵负荷的聚合商,在保证用户热舒适度的基础上,利用建筑本身的蓄能能力,结合分时电价最小化供热成本,并对负荷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当电网调度部门下发调控指令后,考虑用户舒适度和电网调节需求,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分配各负荷调节量,在满足调控目标的同时可改善调控带来的聚合功率振荡、反弹负荷大等问题.最后,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空气源热泵需求响应温控负荷模型预测控制聚合调控负荷恢复

    基于有向图卷积循环网络的分布式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方法

    赵洪山孙承妍温开云吴雨晨...
    28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有向图卷积循环网络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提取光伏出力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相关性,有效减小预测误差.首先,分析光伏出力数据兼具时序性和空间相关性,利用门控循环网络提取时序特征,构建有向图卷积网络提取传统图卷积无法捕捉的光伏出力有向空间相关性;然后,融合门控循环单元和有向图卷积网络,构建有向图卷积循环网络以提取多光伏站点出力的时空相关性,并利用注意力机制为不同时刻的时空特征分配权重;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最终的预测结果.采用某地区屋顶光伏实际出力数据在不同预测时间尺度下比较所提方法与其他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预测时间尺度为15、30和60 min时,相对于传统循环网络,所提方法的MAE分别减少16.3%、20.7%和28.1%.

    分布式光伏超短期预测有向图卷积循环网络时空相关性

    一种基于GCN的光伏短期出力预测方法研究

    张亮周立洋徐晓春李荣...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光伏短期出力预测精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的光伏短期出力预测方法.首先,构建考虑多气象影响因素的光伏短期出力模型,开展光伏出力影响因素和出力特性分析.其次,对光伏出力历史时序数据进行图形化转换和数据重构,构建邻接矩阵并提取光伏短期出力图形化特征数据.在多时间尺度场景下,建立基于GCN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并与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反向传播网络(BP)、图注意力模型(GAT)等算法的预测模型做比对分析.最后,以某地区光伏出力实测数据开展仿真验证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光伏发电图卷积神经网络图形数据结构多时间尺度

    正X机身四旋翼太阳能无人机结构设计

    刘宇凡关鹏马骏范文艳...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款正X机身的四旋翼复合材料太阳能无人机.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分析该型无人机各组件的气动特性、强度特性和失稳特性,并结合3D-DIC方法开展碳纤维杆件结构静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搭载光伏组件可有效提升四旋翼无人机的稳定悬停时间;在额定工况下,机身所受载荷不会随着飞行角度发生较大变化;在垂直飞行时,其载荷集中在中心区域;通过屈曲分析得到无人机的最大爬升速度为4 m/s,此时,泡沫板、主梁和太阳电池均满足强度要求;仿真结果与静力学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5%,可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太阳能无人机碳纤维流固耦合结构强度非接触测量

    基于改进FCM-LSTM的光伏出力短期预测研究

    秦宇许野王鑫鹏王涛...
    304-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制于外界气象条件和设备性能损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呈现出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精确的光伏出力预测对光伏电站的运营管理和电网的调度运行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无法自主确定聚类数以及欧氏距离在高维数据分类上的不足,在传统FCM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因子和加入余弦距离作为样本分类指标,确定与待预测数据相似程度最高的历史样本簇集,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CM和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短期光伏出力组合预测模型.在云南某光伏电站的应用结果显示,对比其他预测模型,所提方法的历史样本分类效果更佳,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更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光伏出力短期预测模糊C均值聚类自适应方法余弦距离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分数阶忆阻二阶电流反馈型Buck-Boost变换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王琳王聪张宏立张绍华...
    314-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有源压控忆阻负载峰值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模型.在推导其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电路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并验证Buck-Boost变换器的复杂动力学行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系统阶次的变化及忆性负载的加入,系统分岔点均发生后移,系统稳定工作范围大大增加;对整数阶忆阻负载变换器模型施加两时间尺度参数激励与外接激励,研究当慢变参数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产生量级差时的簇发振荡行为,随着系统激励幅值A的变化,系统会出现概周期的单-Hopf簇发振荡.

    光伏发电Buck-Boost变换器忆阻器分数阶微积分参外联合激励

    大型光伏电站全直流送出关键问题研究

    徐政徐文哲郭瀚临华文...
    324-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浙江舟山地区小洋山薄刀咀118 MW光伏电站全直流送出方案.介绍全直流送出系统的构建原理,重点阐述拓扑结构选择、接地方式、直流电压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明确多级直流升压系统的构建原理.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相应仿真系统,通过时域仿真验证所提小洋山薄刀咀118 MW光伏电站全直流送出方案的可行性.

    光伏发电高压直流输电直流变压器接地方式直流电压控制

    海上光伏外围防护-固定式透空堤结构型式研究进展

    练继建陈艳佳王孝群王晓伟...
    33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定式透空堤能改善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深海运维环境.依据不同的消浪原理和构造将固定式透空堤分为排桩透空堤、桩基透空堤、沉箱透空堤、桩基沉箱透空堤、横板透空堤和组合透空堤6种型式,针对固定式透空堤的研究和发展进行文献综述,回顾和讨论不同结构型式研究方法、结构特点、消浪性能和实际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光伏发电海洋工程防波堤水工结构海上漂浮式光伏透水结构

    基于改进YOLOv5的深度学习光伏组件"热斑效应"检测方法

    王道累肖贝成姚从荣赵文彬...
    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伏组件的热斑检测,提出基于改进YOLOv5的光伏组件热斑检测算法.该算法引入空洞卷积构成的Dilated block替换原来的SPP block,有效减小了池化操作带来的热斑信息损失,提高了网络的感受野.同时在多尺度检测过程中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了热斑目标区域的重要性,提高了热斑检测性能.并提出由深度可分离卷积构成的轻量化模块,有效减小了模型参数量,提高了检测速度.实验表明,基于改进YOLOv5网络能实现热斑部位的快速准确检测,此方法的AP较原算法提高1.5%达到98.65%,检测速度较原算法提高25%达到31 帧/s.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光伏组件热斑检测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研究

    伍珀苇王子涵李庚银蔡德福...
    349-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的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分析模型,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法选取具有良好可观性和可控性的模型预测控制信号.其次,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器求解光伏并网系统的最优输入序列,使系统输出达到期望值,从而抑制系统振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模型预测控制控制器设计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小信号模型参与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