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旭张国驹裴玮朱恩泽...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和电力电子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典型的"双高"特征,但同时也带来低惯性、弱稳定性等问题.构网型(GFM)控制技术可实现变流器自主地建立频率和控制电压,改善对外部电压源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对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首先,对跟网型(GFL)控制技术与构网型控制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构网型控制技术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然后介绍现有的构网型控制技术,分析构网型控制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构网型控制技术应用于变流器时所面临的挑战.

    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变流器构网型

    一种低耦合电容的高压SiC MOSFET驱动隔离电源设计

    黄樟坚汪涛李响张茂强...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SiC MOSFET更快的电压变化率dv/dt,导致其驱动遭受更严重的共模干扰,而现有高隔离电压驱动电源大多又存在耦合电容高、共模瞬态抗扰度(CMTI)能力弱、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该文设计一种兼具高隔离电压、高转换效率的低耦合电容驱动隔离电源.首先,基于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提出一种驱动隔离电源耦合电容等效简化解析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解析模型可行性;其次,基于该模型分析耦合电容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方法,为低耦合电容的驱动电源设计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实验评估所提低耦合电容高压SiC MOSFET驱动隔离电源性能.结果表明,该文驱动隔离电源额定转换效率约80%,工频耐压高达18 kV,且耦合电容不足2 pF,CMTI能力强.

    碳化硅MOSFET解析模型驱动电源耦合电容

    考虑储能循环里程成本的风-火-储协调优化调度方法

    杨修宇杨呈彭建缪刚...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储能寿命等效全循环模型,提出考虑储能循环里程成本的风-火-储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首先,结合全寿命等效全循环次数计算模型,进一步完善储能装置在不同充放电深度的循环里程中的寿命损耗评估模型;然后,在精准核算储能循环里程成本的基础上,构建考虑储能运行成本、火电机组运行成本、弃风损失等因素的风-火-储协调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并与传统的以度电成本结算储能运行成本的调度方法相比,有效避免低估低荷电状态下放电对储能寿命的影响,保障了储能使用寿命.

    储能风电电力系统灵活性循环寿命调度

    基于需求响应的家庭负荷优化调度算法研究

    张丽刘青雷艾恒涛张涛...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电力需求侧负荷需求响应能力,降低家庭用户的用电成本和电网日负荷曲线峰谷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家庭负荷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家庭负荷的运行特性并对其分类建模,采用功率平衡和储能充放电功率为约束,建立以用电成本和负荷峰值平均功率比为目标的负荷优化调度模型;其次,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均值欧氏距离等策略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用改进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用实际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提供了多种参考方案.

    光伏储能粒子群算法多目标优化峰值平均功率比帕累托前沿需求响应

    新能源直流组网倍流整流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增强抗扰特性研究

    董帅刘黎段天元田艳军...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由可再生能源组成的直流电网电解氢系统,通过设计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的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建立全状态误差量的小信号模型,利用系统状态误差量反馈的方法,在新能源并网带来的供电干扰和负荷波动下,改善DC-DC变流器的动态特性,提高电解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槽内材料的寿命.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地降低系统的电压、电流波动时间,且与常规的PI控制相比,对系统干扰的抑制效果更好.最后,对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仿真验证,证明其正确性与适用性.

    新能源DC-DC变流器电解制氢状态反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抗扰特性

    计及多风电场相关特性的集中式储能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苏毅段偲默刘一亮刘爽...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同一地区多个风电场集约化配置大规模储能电站可减小总储能规模从而降低成本,对此提出一种计及多风电场相关特性的集中式储能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计及多风电场实际和预测出力数据相关特性,建立联合分布藤Copula模型;其次利用降维场景生成方法生成海量多风电场联合出力场景,聚类选取典型场景;然后将典型场景序列导入储能系统约束模型,计及跟踪计划处理惩罚和波动越限惩罚,对储能电站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最后以华中某地相邻两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实现多风电场的集中式储能定容.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兼顾电网要求的同时,能优化储能电站总容量,提升多风电场和集中式储能电站的总体经济性.

    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风电场风力发电相关性

    考虑风-光-储协同的电池储能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和选型方案研究

    范文轩袁至李骥
    15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类型电池储能系统的选型规划和充放电功率分配难以协调其技术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风-光-储协同的电池储能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进而对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进行优化并选型.首先,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效益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上述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益模型进行分层分析,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准则和指标,并计算出其相应的权值;其次,建立风-光-储协同下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优化模型,并将上述权值与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性、技术性和环境性相结合,确定目标函数;再次,提出一种灰狼优化算法和莱维飞行策略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对电池储能系统一天内每小时充放电功率的分配进行优化,并得出电池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曲线;最后,基于新疆某地的气象和负荷数据分析对比5种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环境性和技术性的各项指标,根据算例结果为电池储能系统的综合选型方案和充放电功率分配提出建议,并验证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求解算法的优越性.

    电池储能系统风-光-储协同模糊层次分析混合优化算法

    耦合光热储能的小麦秸秆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薛强坤许宏鹏贾明孙煜皓...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的小麦秸秆超临界水气化系统模型,并结合熔融盐储能系统,有效克服了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为生物质制氢的碳中和路径提供了新思路.热力学分析发现热解温度和能量输入是该系统制氢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较高热解温度(700℃)和低能量输入(215.14 kW)的条件下氢气产率达到最大;通过耦合熔融盐储能,该系统实现了全天不间断高效运行,其能量效率和㶲效率分别达到36.3%和36%以上.

    生物质气化太阳能超临界水光热储能

    适用于中压柔直配电网的电容辅助型断路器

    戴志辉刘珊珊李毅然
    17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柔直配电网短路故障电流大且无电流自然过零点导致故障隔离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容辅助关断的混合式断路器.该断路器设置了两级限流结构,低阻限流模块用以故障初期快速限流、实现故障电流转移,高阻限流模块用以保证断路器的可靠关断,在保护启动过程及保护识别过程中均能起到限流作用.相比传统方法,电容辅助关断模块可以限制故障初期电流的发展,大大降低故障电流峰值与主断开关的关断电流,且其在正常工作时对主电路影响较小.最后,通过PSCAD/EMTDC建立六端直流配电网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断路器能够较大幅度限制故障电流,且同时满足经济性和实用性.

    故障限流器电容短路电流柔性直流配电网直流断路器

    考虑碳捕集和电转气的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

    柳思贤丁坤董海鹰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和零碳运行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碳捕集和电转气的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建立考虑碳捕集和电转气的电、热、冷、气多能耦合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其次,综合核算园区生态碳汇、能源生产碳源等,提出适用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零碳指标,以系统经济效益最优为目标建立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基于不考虑碳中和约束、考虑碳中和约束及考虑碳捕集和电转气联合运行的3种场景,结合分时电价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经济调度模型进行求解.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考虑碳捕集和电转气联合运行的方式可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率、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同时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碳中和.

    可再生能源碳捕集优化调度综合能源系统电转气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