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周雪松王鑫马幼捷王博...
    37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系统鲁棒稳定的ADRC控制器参数范围;利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遗传算法,按综合性能指标在该范围内进行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方法能有效抑制微网母线侧 的电压波动和负载突变,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增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光伏发电DC-DC变换器遗传算法自抗扰控制D-分割法

    基于多模式增量更新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

    孙玉玺刘寅韬耿光超江全元...
    386-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短期预测模型在特殊天气下准确率低以及未考虑光伏运行环境后续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式增量更新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在分析气象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情况预测广义天气类型,在日前根据预测天气类型制定相应的训练函数与数据增强方法,最后基于参数冻结技术对模型进行增量更新,提升了模型对特殊天气的刻画能力以及对后续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真实的光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更新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神经网络天气分型增量更新

    基于参数优化多核支持向量机的光伏功率预测算法

    贺亦琛师长立郭小强贺伟...
    394-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光伏功率预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预测算法在处理多维输入天气变量时存在的运算时间过长和特征提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的多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算法.首先,该新型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灰色关联度提取与预测日相似度高的历史日以提升预测精度,主成分分析(PCA)对输入数据进行降维,从而提高光伏功率预测的速度.其次,针对单核支持向量机对多维数据特征提取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基于线性核函数和径向基核函数建立多核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根据每个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预测误差计算不同的权重,从而增强对输入数据特征提取能力并提高预测精度.采用灰狼优化(GWO)算法确定不同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通过北京某光伏电站的历史数据集验证了该算法的预测效果.实例分析表明,与传统预测算法相比,预测精度和速度都有显著提高.

    光伏预测主成分分析多核支持向量机灰狼优化算法

    基于MPPT光伏系统SIC-FT控制算法的研究

    秦世清何映谊曹通陈飞宇...
    405-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太阳电池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特征,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已应用于各大型或小微型光伏发电系统中.以MPPT算法中的传统定步长扰动观察法(P&O)为研究基础,针对该算法的追踪速度与稳态抑制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O的稳态识别控制与快速追踪相结合的MPPT算法(SIC-FT算法),同时提出一种评价MPPT算法性能的评价体系.通过在Matlab2022a/Simulink平台上搭建模型,对提出的算法以及其他基于P&O改进的算法,应用该文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所提算法整体上优于仿真的其他同类算法.

    最大功率点追踪光伏系统扰动观察稳态振荡快速追踪

    盐梯度太阳池热性能数值模拟及其供热应用研究

    郭永庆杨艳司杨陈晓弢...
    414-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在构建太阳池一维瞬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太阳池在不同结构尺寸和提热速率下的热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结合数值仿真结果设计太阳池集成供热系统,探讨其在普通居民建筑供热方面的供热性能.结果表明,太阳池内温度将会因其结构尺寸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且当采用最佳结构尺寸时,系统将获得最高温度和能源效率.同时,为实现太阳池存储热量的有效利用,系统提热量应低于其最大提热速率.对于深度为1.5 m的小型太阳池,其下对流层全年温度在66.68~106.77℃间变化,年均能效为2.52%.同时,当以此小型太阳池为建筑面积200 m2的普通住户供应日常生活所需热能时,应配套太阳池面积至少为250 m2.

    太阳池盐度梯度数值分析效率储热供热

    叠合式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李新国徐期峰苗小旦
    4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有机朗肯循环(ORC)中传热过程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既相似但又区别于混合工质,各工质独立运行的叠合式有机朗肯循环(AORC).AORC中,各工质进行串/并联的叠合换热,可形成类似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温度滑移.由于各工质独立运行,使得叠合工质的温度滑移量可进行调节,以减小与外界热/冷源的传热温差,提高传热匹配性以及循环性能.以两种工质叠合的AORC为例进行循环性能分析,并与常规OR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ORC并不是各工质基本ORC的简单线性叠加,而是一种优化叠加.相比常规ORC,AORC的净输出功率最大可提升34.48%.但当热源温度高于高温工质的热源转折温度时,AORC趋近于高温工质的基本ORC.

    有机朗肯循环非共沸混合工质传热匹配叠合循环工质热源转折温度

    基于分光谱利用的新型塔式热-光伏复合发电系统的发电量预测

    仇中柱倪行睿朱群志叶勇健...
    428-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利用分光谱技术的塔式热-光伏复合发电系统,介绍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采用MUUEN算法设计镜场排列,在AM1.5D太阳光谱作为入射光时对提出的系统进行光学和热力学分析.采用拉萨典型气象年的太阳辐射数据,预测常规光伏发电、常规光热发电和本系统的全年发电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气候条件下塔式分光谱热-光伏复合系统的综合发电量高于其他两种系统.

    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聚光太阳能光谱分频技术热力学分析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复合供暖系统温度控制研究

    孙国鑫余永恒吴林锋谭心...
    435-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运行环境复杂多变,模糊控制论域无法实时调整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用于复合供暖系统的温度控制.以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为输入变量,以变频水泵频率为输出变量,引入伸缩因子来改变论域,并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伸缩因子的参数进行取优.Matlab/Simulink仿真对比试验表明,与传统的模糊控制相比,该方法的控制精度提高18.39%,系统能耗减少9.22%.

    太阳能供暖模糊控制温度控制粒子群算法

    拉萨地区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策略及效益分析

    陈耀文庄照犇赵一婷王登甲...
    44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室外环境参数波动变化以及蓄热系统温度波动特性,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调控策略,建立最优流量优化模型,回归得到不同工况下最优流量值多项式函数,并与定流量运行策略下的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定流量运行方式相比,采用变流量调控策略时,集热系统净收益显著提升.对于拉萨地区100 m2串并联形式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策略时,虽然运行泵耗增加,但集热量增益更大,相比单位集热面积流量为0.02 m3/(h·m2)时,集热系统净收益增加了468.7 MJ,提高了6.75%.

    太阳能系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量变流量运行流量调控运行能耗

    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刘仙萍王晔雷豫豪阎达仁...
    45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相变蓄热真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针对相变填充材料固态时传热性能低、集热管释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一体化轴向双翼翅片结构的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结构,分析在不同质量流量运行工况下翅片主要结构参数对集热管释热和蓄热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翅片结构参数,并与两种传统结构的集热管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外径为58 mm的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采用复合相变填充材料Na2SO4·10H2O+石墨(质量比92%∶8%)时,释热和蓄热性能最佳的翅片结构参数是翅片长度/翅片夹角为17 mm/60°;该最佳翅片结构能显著强化集热管内的传热性能,使集热管内相变填充材料的温度均匀性更好,使新型U型管式相变蓄热真空太阳集热管相较于圆翅片、无翅片结构形式的集热管,释热量最高可分别提高6.4%和112.6%,释热效率最高可分别提高6.4%和117.4%.

    相变蓄热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真空太阳集热管释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