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与科学
体育与科学

周旭

双月刊

1004-4590

zhili9@sina.com

025-84755315

210014

南京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体育与科学/Journal Sports &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本刊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以新概念、新理论开发、以及体育科研服务于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研究论文为主体,兼顾基础理论和科学理论建设。本刊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双月刊,国际流行大16开版本。胶版印刷,80页/期,全年国内定价42元/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速度:身体的内向殖民与社会性重构——加速社会下体育与现代性的反思及择向

    王智慧
    1-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速度社会学相关理论出发,以身体生物性与社会性的情境化表征为线索,沿着竞速、失速以及如何减速的递进逻辑,试图从加速社会的角度理解体育的现代性进程.研究认为:(1)在竞速语境下,身体竞技快感驱力与自我无限的加速循环,社会心态能动性与功绩社会独立外在的文化引擎,以及主客之间不断调整的知觉后勤感知驱动,构成了加速社会体育在社会空间实存的结构化样态;(2)过度竞速下,体育与技术"义肢"的选择性亲和将进一步加剧身体内向殖民化和竞速革命,个体在时间暴政下难以消弭运动与过劳的叙事张力,最终,身体运动在速度虚无的空间中以虚拟表象的方式在场,个体的自我存在由此面临更多不确定性;(3)面对失速,须主动减速并对主导体育发展的竞速逻辑进行批判反思,以"位育"思想建立动态的社会稳定机制,在认知上进行"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思维革新,在理念上构建柔性竞争机制以约束加速倾向,在行动上通过福利政策的同频平衡主客体关系.

    速度社会学功绩社会技术义肢时间暴政速度虚无运动社会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下中国体育外交的战略取向与推进路径

    马德浩薛昭铭季浏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体育外交面临着大国竞争逐步加剧、世界安全秩序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科技革命推动全球体育产业加速转型、东西方文化冲突增多、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等风险挑战.为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指引下,我国体育外交的战略取向与推进路径包括:坚持对话协商的政治观,推动建设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国际体育关系格局;秉持共建共享的安全观,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体育秩序;树立合作共赢的经济观,加快构建体育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遵循交流互鉴的文化观,持续输出与引进优质体育文化;弘扬绿色低碳的生态观,注重发挥体育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示范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育发展体育外交推进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短板与举措

    吴阳吴彰忠钟亚平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短板与举措进行了系统阐释.研究认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发展健全期、深入完善期和高水平构建期四个阶段.当前,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政策环境更加优越、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科技支撑更加有力的现实机遇,同时也存在着科技创新、资源协调、绿色节能、开放协同、共享普惠等方面的关键短板.因此,需要从加快数字体育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科学布局服务资源,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发展生态体育,塑造绿色发展新载体;加强体育交流合作,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切实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强国

    "五社联动"破解"乡—城"社区体育治理困境的实践逻辑与经验启示

    郝大伟穆桐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城"社区生态体系的重塑中,体育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项目,对居民身心健康促进、邻里关系重建、角色"身份"转变及共同文化孕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五社联动"内涵人手,探讨其对"乡—城"社区体育治理的契合性,并基于"乡—城"社区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从治理目标、主体、机制、手段及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其在新社区体育治理的实践逻辑.同时,围绕"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怎么动"的主题思路,从做强做硬基层党委,发挥牵引作用;健全"五社联动"的机制设计,提升治理韧性;善用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治理灵活性;补齐"五社"要素短板,强化体育资源积累四个方面践行方案,以推进社区体育"乡—城"的快速融合.

    "乡—城"社区五社联动体育治理党建引领

    媒介化社会的体育"饭圈"及其价值认同

    张鑫淼黄建敏于世波
    36-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饭圈"作为媒介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并在媒介技术嵌入中提升了结构性力量,影响了体育发展.鉴于发展的不可逆性,面对近年来体育"饭圈"的消极影响,与控制其形成与发展相比,从根本把握其形成与发展特征,继而思考引导粉丝形成积极价值认同的路径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体育"饭圈"由粉丝、资本、媒介技术等多主体共构而成,在形成过程中以媒介为基础、以情感为核心、以组织为支撑.体育"饭圈"所展现的排他性、娱乐性、有限性特征,与娱乐圈"饭圈"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由此,可借鉴娱乐圈"饭圈"部分治理经验,也可从体育与娱乐圈的差异性出发,寻找特色化发展之道.在未来,应从情感、理智、技术多维度推动体育"饭圈"对竞技体育的价值认同,促进体育"饭圈"与体育事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粉丝技术资本情感排他娱乐

    体育"饭圈"化的权力生产及治理策略

    唐华张庆如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饭圈"化是体育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性呈现,也是新媒介时代一种自组织模式的缩影.随着体育"饭圈"化对社会空间影响的加深,探讨其中的权力生产,不但对体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数字媒体生态中的自组织思考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权力视角出发,对体育"饭圈"化的权力生产及治理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1)体育"饭圈"化经历了从粉丝个体到共同体的社会化过程,在体育"饭圈"化的社会运作中,粉丝间基于情感同向凝聚为"圈",资本间基于利益同向以"隐身"主体参与体育"饭圈"建构,同时媒介、粉丝等主体基于技术同向而连接并参与建构体育"饭圈";(2)体育"饭圈"化的权力生产是多方面的,既有体育"饭圈"内部自上而下的权力生产,也有体育"饭圈"同外部组织通过博弈实现的权力生产,同时有体育"饭圈"在由私到公中通过调适进行的权力生产;(3)体育"饭圈"化治理,可从情感治理、关系治理、协同治理等方面进行尝试.

    情感治理关系治理协同治理自组织共同体博弈

    青少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培育:精神向度、教育自觉与实践进路

    刘凤虎陈保学王舜王玉珠...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增强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以青少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培育为目标,从武术教育的志气、骨气、底气向度展开论证,认为:武术培育青少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精神向度体现在以武立志、志高行远的志气向度,以武锻骨、铁骨铮铮的骨气向度,以武培根、强基固本的底气向度三个方面;青少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培育,应形成以身养气、治气修身的身教自觉,一气流行、技道并进的功夫自觉,以拳练气、气正魂铸的精神自觉三种教育自觉;青少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武术培育应以强化言传身教、融入思政的课程进路,落实下学上达、融入美育的方法进路,重构练以成人、融入日常的生活进路三条实践进路展开,以此促使武术教育在培育"中国人"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育人目标上同向同行.

    武术培育青少年志气骨气底气

    对立·融合·衍生:"阴阳变化"思想中武术技艺审美关系的层次辨析

    王厚雷金梦吕丹朱建勇...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阴阳变化"思想为视角,对中国武术技艺表现中的审美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指出:"阴阳变化"思想中武术技艺蕴含着"对立、融合、衍生"三层审美关系.在阴阳对立层面,武术技艺招式演练中"刚柔相济"、韵味意境中"节奏缓急"以及技击攻防中"虚实转换"都具有对立审美关系;在阴阳融合层面,相生论中的"以形达意"、同异论中的"以意助气"以及实有论中的"以气贯力"都具有融合审美关系;在阴阳衍生层面,武术技艺是一种从身体之形到时空美、从身体意向到意境美、从身体实践到德性美的衍生.这三层审美关系,不仅揭示了中国武术技艺内在的美学逻辑,而且彰显了阴阳哲学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三层审美关系的深入剖析,期许为实现审美与武术互构的重新表达与叙述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中国武术武术技艺审美关系阴阳变化

    基于自我展示下的当代武术发展研究

    王思乐刘文武
    65-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教育观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中人的自我展示及需求满足进行探析.研究认为:(1)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示的需求,这一需求伴随身体及身体技术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加;(2)武术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技巧与美、力量与武、气质与礼的外显,是武术身体"自我展示"的具体表现,亦是其成为一种满足武术人自我展示需求的有效载体.武术人依托武术身体满足自我展示需求应着手于两个场域: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大众健身.实现办法包括,一方面,观照习武者自我展示的身心需求,以"习武致趣"为有力抓手,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另一方面,改变评判方式,弱化比赛,鼓励"重在参与",满足武术健身中人的自我展示需求.

    武术审美身体自我展示需求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如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一个合成控制法的研究视角

    徐铭泽林向阳黄志雄徐俊...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国家各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建设方案纳入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构建试点城市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估模型,采用2010-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选取大连市等21个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细致刻画.研究发现:(1)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建设方案的开展能够发挥城市体育消费环节的"需求引领"效应,带动属地城市的经济发展,而城市体育生产环节的"供给拉动"效应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提升路径分析表明,数字化赋能是提高经济效应的有效路径,并且能够缩短体育生产环节的滞后性,发挥"供给拉动"效应.

    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经济效应评估合成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