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中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中学刊
天中学刊

朱占青

双月刊

1006-5261

hhxytzxk@vip.163.com

0396-2879006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路

天中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ianzho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统驻马店师专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第1、、4、6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5期为自然科学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抽丝剥茧出新面,洞幽烛微凭纵横——魏耕原《杜诗综论》对杜诗研究的贡献

    李世忠陈宏利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耕原新著《杜诗综论》一书,立足文献,剥茧抽丝,析疑辨难,对杜诗的主题思想、作品风格、诗体运用、语言特色等展开了多维度、立体化研究,就杜甫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该书充分体现了魏耕原对杜诗研究的推进之功,实为当下杜甫研究的重要斩获.

    魏耕原《杜诗综论》杜甫杜诗

    中国说唱曲艺的故事类型与特色研究

    鲍震培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叙事文化学的宏观理论观照下,我们提出加强对说唱曲艺故事类型与范式的研究,以弥补目前叙事学研究中说唱作品的缺位和认知不足.说唱曲艺是此文为打通中国俗文学研究与当代曲艺学科"杜撰"的称谓,按照现代曲种概念可划分为评书评话类、鼓曲类、韵诵类、谐谑类四大类别,每一类别的故事类型都有不同侧重点.通过研究发现说唱曲艺的故事类型主要有讲史演义、公案侠义、神怪传说及世情传奇等,有其传统的故事族群及叙事偏好.说唱曲艺在故事类型上有不同于小说和戏曲的特点,如表演形态、民间想象、世俗性、娱乐性等.重视和加强说唱曲艺故事类型及特色范式的研究,对推进中国特色叙事文化学研究和中国民间文学故事学的研究,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说唱曲艺曲种分类互文性故事类型

    2024年中国叙事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宁稼雨赵红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纪念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问世30周年,进一步推动中国叙事文化学这一中国话语体系的叙事文学研究范式向纵深发展,2024年6月7日至9日,中国叙事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系列活动与成果为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深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叙事文化学南开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水浒传》王婆形象渊源考论——兼论其命运必然性与经典意义

    祁梦薇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浒传》中的王婆令人印象深刻,这一形象的形成离不开说话艺人基于生活的提炼,也自有文本和文化渊源.说话场中的婆子们给予了王婆茶坊主、媒人、表演者和鬼的四重身份,后二者往往被忽视,但以之重审王婆能够发现这一形象的第二种渊源:雩祭戏剧表演中的孝妇.王婆戏仿了孝妇,她的求雨被私欲化,"水帘"暗示了求雨的危险和王婆惨死的原因.以说媒本领"逞英雄"的心理将王婆推向绝境,她混淆了英雄气和"酒色财气"之"气",非英雄而逞英雄.这种高调使之成为后世媒婆效仿的经典形象,但同时也断送了她的"英雄生涯".

    王婆说媒雩祭逞英雄

    钱澄之泰山之行发覆

    郝苗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明遗民诗人钱澄之本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状况,是研究钱澄之诗文内涵的重要途径.钱澄之在康熙十一年(1672)北上京城,途径泰山却匆匆而去,未能如愿登山.结合钱澄之在此行前后几年的活动及经历来看,钱澄之此次北上应当意在寻求门路救"桐城之难",无意于游览.又因"桐城之难"关涉"粤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故而钱澄之此行在出行路径、出行名头等方面多作掩饰,即虽欲北上却先南下,虽意在救难却借求刻书之资作借口.

    钱澄之泰山粤案桐城之难方以智

    民国诗学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王睿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旧融通的诗学理念、由创作论向本体论的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理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学术语言四个方面.民国诗学处于从传统学术走向现代学术的重要转型期,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民国诗学诗歌学术史

    华洋义赈会合作运动改进农村风俗之考察

    平心豪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日益凋敝,华洋义赈会在各地倡办合作运动,挽救农村破产经济的同时,还重视对农村社会风俗的改良,以期达到物质增进及精神陶冶并重的效果.在合作运动中,华洋义赈会主要发挥宣传和引导作用,通过严格社员选拔与社务考核、以《合作讯》作移风易俗宣传、倡办社务扩大周等方式推动各地合作社革除不良习俗、举办公益事业.各地合作社则在华洋义赈会的指导下,开展了具体的移风易俗实践,对农村中存在的好赌、争讼、婚丧靡费等不良习俗进行了改革,使农村社会风貌得到一定改观,对中国农村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亦有所助益.

    华洋义赈会合作社移风易俗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的组织化改造——以河南确山农民暴动为例

    陈瑛滋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下的中国共产党只能按照国民党政权体制治理乡村,即乡村自治.随着国民党反动面目的完全暴露,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乡村自治理念并不利于党将政权扎根乡村,也不能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农会专政的概念,开始推动各类乡村组织的改造.确山农民暴动胜利之后,确山乡村组织化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并总结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前提发挥引领作用,以坚持团结大多数群众为原则汇聚乡村智慧,以规范化改造为目标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等宝贵经验.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组织化农会专政确山农民暴动

    抗战时期文化名人的抗战实践与当代价值研究——以广西新闻出版界抗日英雄麦世法为例

    王安居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新闻出版界抗日英雄麦世法在抗战实践中争当先锋,参与抗战团体;以笔为剑,投身抗战文坛;推动宣传,开展抗战活动.麦世法的抗战实践具有富含斗争智慧、善于团结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的特点.麦世法的抗战实践在当下仍具有重要价值:一是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二是开展革命纪念活动,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三是拓宽中国故事传播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麦世法抗日战争新闻出版界

    论新时期红色歌曲传播的困境与策略

    荣豫川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歌曲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及当下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红色歌曲的传播存在吸引力减弱、传播者不重视、受众对红歌的认知度降低、传播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通过丰富传播形式、拓宽传播路径、加大传播投入等,有助于破解红色歌曲的传播困境,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和红歌价值的传承.

    红色歌曲传播困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