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台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台州学院学报
台州学院学报

冯尚申

双月刊

1672-3708

journal@tzc.edu.cn

0576-5137019

317000

浙江省临海市东方大道605号

台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n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台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反映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为主,也吸纳校外有较好质量的稿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科研水平服务。编发论文突出科学性、高教性和地方性,既重视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和教育科学的研究,也注意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力求在学院学报共性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特别设置了“天台山文化”、“台温经济”、“地方高教研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时代重思人道与人道传播

    师曾志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进行着精神与技术的抗争,精神信仰上的达观是人类能激发自我潜能并发明各种技术的前提.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类理性不断膨胀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精神危机,人类愈来愈陷入技术会将人类带向何方的恐惧与困惑中,人类不可避免地面对无知的未来.人道与人道主义围绕人性、人学核心要旨不变的情形下,其存在方式却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人如何从无家可归的人到人的复归都指向对人道、人道主义的重新反思与理解.作为有着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人道主义的"力量假设",现代人道传播在跨越时空中更加显现出其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的无能为力,这种迫不得已为人道传播中人道主义的沉思与觉醒提供了思想空间,真正尊重人性在人之本质中的特质,承认他者的存在,并有能力包容与尊重他者,在不断显现的人之本质中彰显出人道主义不可或缺的存在并在人之本质中反思、践行与成就人道主义.

    人道人道主义人性无家可归返回步伐

    数智时代在生命实践中进行精神修炼——皮埃尔·阿多"哲学作为日常生活"的思想探究

    唐倩
    10-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的现代性危机越来越体现在人的心灵之中,当代西方哲学家都在试图寻找解决方法.通过比照不同时期,尤其是古代哲学家哲学论辩和哲学生活的关系,皮埃尔·阿多提出了一种超越哲学话语的伦理观,即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他认为这是指引人走向幸福生活,解决现代危机的一剂解药.而想要获得哲学的生活,根本上需要进行精神的修炼,主要体现在以"俯视的目光"对自我、对当下、对自然和对世界一切的沉思.通过交谈,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与他者建立有机的互动关系,才能努力拥抱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普遍性,从而获得应对不确定性的勇气和积极生活的信念.

    哲学生活方式精神修炼交谈皮埃尔·阿多

    在城市幻影中向死而生——"末班车"故事的叙事建构与思想内涵

    黄哲楷黄金玉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口耳相传的传说正逐渐向网络传说转变,后者已成为当代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末班车"故事作为典型的网络传说备受公众关注."末班车"故事及其引文的故事建构与流变折射出城市交通线路建设过程中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集体性恐惧,其作为传播媒介也折射出以向死而生为核心的生命传播思想内涵.

    传说网络传说神话大众传播生命传播"末班车"故事

    简论中华文明民本民主优良传统

    洪迪
    23-2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典籍表明,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光辉源头上,早已富有尊民为神、民主一切,以民为本、为政以德,顺天应人、仁者无敌的民本民主精神.民本是民主的实质与基础,乃成其必然的先导.民本民主的实际体现在于施仁政或曰实行德治,即施仁德于全体民众,与民同忧乐.而"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原则,体现了公天下的民本民主精神,新天子必须应人顺天,获得全民拥戴.上古尧、舜、禹"禅让",实际上是全民公决,纵然在尔后数千年间不进反退,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的当今,理应将中华文明的民本民主优良传统,以最现代的实质与形式,予以大力弘扬.

    民本民主仁政德治顺天应人中华文明优良传统

    外来务工人员精神共富与文化适应——以N市H区为例

    崔凤军娄欣星赵丽丽徐宁宁...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切实摸清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状况与"客居"城市的文化适应程度,课题组选择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得分为69.61分.其短板主要表现为文化休闲生活相对单一,参与文化享受与文化消费的意愿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科学文化素养需要提升;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等.这说明该群体的文化适应性尚处于中等水平,"临时工"思想还比较"顽固".对此,课题组提出打造休闲生活圈、优化公共文化供给、着力提升文化休闲参与度和文化适应能力等若干对策建议,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社区多方合力,充分释放群体的内在文化潜能,有效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富有和文化适应水平.

    精神共富文化适应外来务工文化休闲

    基于CiteSpace的精神富有研究脉络与趋势分析

    张帆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精神富有对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精神富有的研究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处于不断演化之中,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致力对1994-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860篇精神富有研究文献进行详尽梳理,厘清其研究特征及演变进程,并对未来研究趋势开展预测.结果发现,近两年精神富有的研究文献量呈"井喷式"增长,研究主题随国家战略及政策导向变化明显,未来立足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开展学科交叉、多元技术及多种视角对精神富有基础理论、逻辑辨识及评价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将成为关注重点.

    精神富有共同富裕CiteSpace方法知识图谱研究脉络

    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多维叙事与系统呈现——"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综述

    盛跃明钟秉谕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6月13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台州市委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在台州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弘扬垦荒精神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陈岛垦荒精神""赓续垦荒精神 再建时代新功"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并在进一步把握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历史方位、探寻垦荒精神的核心特质与时代价值、指引走深走实走好新时代的垦荒路等方面形成了重要成果.

    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八八战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会议综述

    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崔永江
    52-5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导向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典型与时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德育目标,在深入挖掘、提炼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的使命担当、爱国情怀、敬业奉献、奋斗创新、乐观敢为、和合共进等德育资源要素基础上,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地方文化传承、弘扬城市精神等五个维度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大陈岛垦荒精神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价值与应用

    徐敏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学界的高度重视,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的青春活力、当代价值和实践经验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客观可能.同时,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同向性和功能性.因此,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关系链、历史和现实两个时间轴、认知和行动两个关键点,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益探索.

    大陈岛垦荒精神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礼俗互动礼乐相须——浙东民俗与浙东锣鼓的活态共存

    陈辉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活动是仪式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浙东传统礼俗仪式中,民众世代遵循固有的以锣鼓为主导的用乐方式.庙会社火、祠堂祭祖、迎神赛会、节日灯会、祭海谢洋、舞龙耍狮等民俗活动及音声技艺表演中,锣鼓不可或缺.锣鼓音声与礼俗仪式共生互动,是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景观,也是浙东锣鼓成为民间仪式音乐的根本原因.

    浙东民俗浙东锣鼓礼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