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藜芦醇抑制巨噬细胞中NF-κB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闫玉栋姜海行罗薇胡榜利...
    576-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是否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调节巨噬细胞活性实现.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橄榄油、橄榄油+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CCl4+白藜芦醇腹腔注射,用Masson三重染色法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用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建立M0型、M1型和白藜芦醇干预的M1型巨噬细胞模型,再测定各组模型中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提示,白藜芦醇有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显示肝纤维化组织中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白藜芦醇干预后表达水平下降.NF-κB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在M1型巨噬细胞中较M0型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在白藜芦醇干预M1型巨噬细胞模型后下降.结论 NF-κB通路活性在纤维化的肝组织及M1型巨噬细胞中明显增高,白藜芦醇可通过降低两者中NF-κB通路活性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肝纤维化巨噬细胞白藜芦醇NF-κB通路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外周血miR-21、 miR-155表达及其与Th17、 Treg细胞平衡的关系

    扎西吉咸育婷
    581-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21、miR-155与Th 17/Treg相关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3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显示健康者61名为健康对照组.qRT-PCR法检测外周血miR-21及miR-15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及Th17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法检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外周血miR-21、miR-155表达水平,Th17、Treg细胞比例,Th 17/Treg比值,Th17 MFI及血清IL-10、IL-17、IL-23、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TGF-β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患者外周血miR-21、miR-155表达水平与IL-10、IL-17呈正相关,与TGF-β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miR-21、miR-155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可能通过影响Th17/Treg平衡促进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发展.

    自身免疫性肝病miR-21miR-155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

    NLR和RDW对乙肝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

    彭华彬李淑芹李莎周静...
    587-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乙肝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93例患者,分析NLR和RDW对预后价值的研究.结果 NLR、RDW在乙肝肝硬化预后中均有预测价值,RDW预测价值优于NLR.入院时合并感染、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占比例与RDW、NLR、PT、APTT、INR、TBA、TBiL、MPR未好转组均明显高于好转组,血清Na、PTA、ALB好转组均明显高于未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临床分期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和RDW在疾病的进展、预后中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RDW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乙肝肝硬化预后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报道

    刘建伟逢菲王青
    593-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一种少见的肝血管疾病.国内报道大多因服用含有呲咯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PA)的中草药所致,以土三七为代表.该病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且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BCS.本文对1例险些误诊为BCS的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吡咯生物碱肝窦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

    APRI在大肠息肉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王瑞孙军
    596-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APRI在大肠息肉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46例,根据息肉病理分为对照组(37例)、低危组(78例)及高危组(31例).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PRI与息肉大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分析APRI在大肠息肉合并NAFL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高危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BMI、TG、ALT、AST、UA及APRI高于对照组,PLT、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差异显著(P=0.000),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OR=1.226)、APRI(OR=1.215)、吸烟(OR=1.124).大肠息肉直径与APRI呈正相关(r=0.39,P=0.000).APRI在其风险评估中的AUC为0.822,最佳诊断点为0.235,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1%和55.8%.结论 APRI在大肠息肉合并NAFLD患者中可以预测息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大肠息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PRI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