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胡文仲

双月刊

1002-5529

wgwx@bfsu.edu.cn

010-88819929/9930/9931/9867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外国文学/Journal Foreign Liter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期刊,以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广泛关注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重点介绍国外作家作品研究和批评理论的趋势和动向,为国内学者提供研究借鉴,展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提供深入钻研和新的探索,同时坚持文学特色,追求开阔的视野、准确简洁、自然清新的文风,致力于营造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常生活与文学书写:生命存在的意义链接

    王晓路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日常生活角度说明文学书写与生命意义之间的有机关联.文学书写通过日常生活的还原、虚构与想象,将人性的不同面相编织在文本世界中,以隐喻的历史性表征生命存在并折射出生命意义.因此,自文学书写伊始,日常生活就为这一重要的文化样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书写的源泉.时值欧洲文艺复兴阶段,文学书写通过回归并展现群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变迁,开启了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文学书写不仅涵盖了对生命的追溯、表现和可能性的预示,而且以表征生活世界的方式形成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链接.日常生活视角有利于人们审视文学书写与生命存在的历史性以及人们对生命政治多重性的思考.

    日常生活文学书写生命存在意义链接

    地方感知与生命书写:19世纪女性书信和游记中的怀俄明

    刘岩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对生命历程的书写往往与具体的地理场景直接相关,生命书写中的具体地方蕴含着书写者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编码.本文在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语境中集中分析宅地女斯图尔特的书信和英国投资商彭德夫人的游记,她们的生命书写在呈现怀俄明州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同时,揭示出不同文化身份的人对于同一地方的差异性体验与文学表征策略.这一发现能够促使人们探查个体生命经历与社会进程之间的张力,并由此在多条线索的框架内理解历史文化的复杂面向.

    地方感知生命书写19世纪书信游记怀俄明

    以生命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论塞尔对《堂吉诃德》的美学解读

    徐明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文学领域享有极高声誉,中外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是汗牛充栋.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塞尔从身体视角出发,在知识、审美及伦理层面对这部作品做了新的解读.塞尔认为,印刷术盛行的文艺复兴时期与当下高度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不管是塞万提斯时代认知载体从口述到纸媒,还是当下从书籍到电子媒介的转变,都意味着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而《堂吉诃德》正好为我们呈现了这一过渡时期的种种可能性.塞尔从噪声理论、混合概念以及生命维度出发对这一转型作出了精妙的分析,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感与知、虚与实相交织的动态图谱,使我们在现代环境中收获这一巨作的全新意义的同时,还能让我们在重读经典中返归生命本身.

    塞尔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生命认知

    再议新物质主义之新:兼论后人文时代生命观

    吴美群
    15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物质主义实现了物研究从人文主义向后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主张批评与反思二元对立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提倡建构新的"物自体"观念.新物质主义以显著的科学性体现了科学与人文在后人文时代的深度融合;以强烈的西方现代性思辨展现了古今之争的新时代特征,以鲜明的中国性体现了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纵深发展.本文拟从科学性、西方现代性之思辨、中国性三个方面重新阐释新物质主义之新,探讨新物质主义在物研究和人—物关系探索方面的创新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生命观思考.

    新物质主义科学性西方现代性中国性生命

    论丁尼生《悼念集》中的物种灭绝书写与现代生态学意识

    高贤铭
    16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生态批评从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追溯当代生态思想的源流,但将生态观局限在生态整体主义中,过于强调整体的统摄,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丁尼生吸收了 19世纪自然科学中孕育的现代生态学思想,其《悼念集》中的物种灭绝书写描绘了一个具有环境能动性和物种交互性特征的生态网络,展现了不同于浪漫主义的物性诗学.丁尼生运用沉积、风蚀等地质学元素,将物种灭绝置于环境自身的变动中,并展现了人类同非人类物种相互形塑的生态关系,还将对个体的情感延伸至自然万物,补充了早期生态学中缺失的情感元素.《悼念集》中新的生态诗学路径和现代生态学意识不仅是对浪漫主义的改造,更为思考人类世当下的物种关系提供了有益启发.

    丁尼生《悼念集》物种灭绝现代生态学

    在技术时代思考诞生的意义——《犹如流光:诞生,死亡》述评

    刘文瑾
    17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技术在帮助人类对抗与生俱来的脆弱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生死和代际传承等基本问题的再思考.在其新著《犹如流光:诞生,死亡》中,法国著名哲学家卡特琳娜·夏利耶接续海德格尔和列维纳斯关于时间、死亡和有限性问题的探究,透过哲学与文学,对诞生的意义展开了深入讨论.此书提醒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仅可以从死亡这一备受现代哲学关注的角度,也应从生命开端、亦即婴儿诞生的角度进行探索;如此,人不仅是"有死者",更是生命之链上的一环,拥有在政治行动和道德生活中开端启新的潜能.

    诞生死亡夏利耶海德格尔阿伦特列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