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文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聂珍钊

双月刊

1003-7519

wwyj@mail.ccnu.edu.cn

027-67866042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Journal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的宗旨是反映外国文学理论、思潮和创作的新动向,刊载我国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开拓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新领域,新课题,扩展我国文艺界的视野并提供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拜厄特《中国龙虾》对马蒂斯绘画的文学回释

    杨琳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A.S.拜厄特以亨利·马蒂斯的女体画为基底,在《中国龙虾》中架构起一个由读者、人物、马蒂斯以及作家共创的复式立体的跨媒介互文本空间.文本首先预设了读者能够从作为副文本的马蒂斯绘画中识辨出生命明暗色彩的对张式共存;其次,通过描绘人物运用极端后现代文化理论话语解码和编码马蒂斯画作进行研究与创作的模式,勾勒出其以图行事而致生命于险境的画面;继而在两位智性学者理辩马蒂斯绘画的间隙,彰显出看见鲜活具体的生活本身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在从文学角度礼赞和回释马蒂斯艺术观念与实践的进程中,小说揭橥了艺术回流并关照生命的价值,表现出拜厄特对西方社会各种后现代文化话语裹挟和遮蔽生命真意这一现象的反思与批判.

    A.S.拜厄特《中国龙虾》亨利·马蒂斯看见生命

    罗伯特·勃莱的"幽居"与老庄的生命哲学

    刘永清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伯特·勃莱对老庄"虚静、朴素、隐逸"生命哲学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认同,致使他对当时美国盛行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采取了虚无态度,进而仿效老庄和中国古代隐逸诗人,将老庄"见素抱朴"的精神,落实在明尼苏达西部农村的幽居田园生活方式之中,成为山水田园的诗意栖居者.这种诗意的生活成为了他诗歌主要的抒写对象,由此构建了一个幽居恬淡的田园生活诗歌话语体系.从创作、生活和意识三个层面展现了勃莱对老庄"虚静"生命哲学和中国隐逸诗人生活方式及其诗歌审美价值取向的系统接受.

    勃莱诗歌老庄生命哲学幽居意识幽居生活幽居抒写

    论司各特《密得洛西恩监狱》中的法律伦理思想

    吴笛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沃尔特·司各特作为具有深厚法律造诣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凸现了深邃的法律伦理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法律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两条交叉的主线呈现的.一是通过"波蒂厄斯暴乱"事件体现基层民意与王权统治的冲突,对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之后的法律不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通过"艾菲冤狱",强化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法律伦理的重要性,让主人公珍妮·迪恩斯这一理想楷模在骨肉亲情与司法正义这一剧烈的冲撞中作出 自己艰难的伦理抉择.司各特正是在作品人物的多重矛盾冲突和伦理困境中凸现法律伦理思想,以及对法律正义的呼唤.

    司各特《密得洛西恩监狱》法律伦理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法律批评

    安妮·普鲁《明信片》中的汽车与美国女权主义运动

    周怡
    13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妮·普鲁在处女作《明信片》中以退居二线的女性群像构建了一条隐秘的女性主义叙述副线,聚焦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偃旗息鼓之后到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兴起前夕的"历史间隙",审视美国女性在美国工业化、城市化运动中的进阶与分化.与"法国年鉴学派"渊源颇深的普鲁,以20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图腾"汽车"作为美国女权主义运动起伏关键切入点的"新史料".故事中的三位女性彼莉、莫奈和珠尔,分别以"香车美人""汽车新娘"和"机器地母"的形象,对应着消费时代的女性、"丰裕社会"中的女性,以及战后现代职业化的女性.最终珠尔因驾车出行而死亡,既是普鲁对于"工业进步"的警醒,也包含了她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失败的反思.

    安妮·普鲁《明信片》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汽车

    帝国记忆场:论三部当代美国加勒比裔小说中的甘蔗书写

    陈天然
    14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意象在当代美国加勒比裔小说中反复出现,表达为帝国文化记忆场,代表了主导权力框架和创造独立身份之间的紧张关系.从三部代表作来看,甘蔗意义的生产语境从殖民回望到后殖民对抗再到跨国互动不断进迭,呈现出一种渐趋开放的去殖民记忆空间:《锄骨》中的甘蔗记忆场表征了和奴隶制幽灵相联的一种根基性创伤,指向了当代创伤的殖民文化谱系;《奥斯卡》中的甘蔗记忆场再现了被遗忘的底层历史,为属下提供了发声之所却也限制了其发声;《息,望,忆》中,跨国社会场的双向求索使超越甘蔗暴力记忆、获得救赎成为可能.甘蔗书写提供了理解加勒比作家重新想象、配置声音和身份的动态时空表和演进图式.

    美国加勒比裔小说甘蔗意象帝国记忆场

    文学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评虞建华领衔的美国历史小说研究新著

    荆兴梅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出自虞建华教授引领的文学研究团队.它采用海登·怀特和琳达·哈钦的理论框架,以上下两卷的厚重篇幅探寻美国小说和美国历史的渊源,堪称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鸿篇巨制.该书考察美国历史小说怎样将边缘人物中心化,重构诗性真实和诗性正义,消解种族主义的霸权特质.它既是一部异彩纷呈的美国文学史,也展示了洋洋大观的美国历史画廊,书中文学和历史结成的"良缘"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典范.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

    《古德的鱼书》:澳大利亚流放犯的另类档案记忆

    徐阳子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德的鱼书》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巅峰之作.小说写回19世纪澳大利亚早期殖民历史,通过一名英国流放犯对官方档案的深入挖掘以及对视觉档案的巧妙利用,揭露殖民话语对历史真相的刻意歪曲,挑战当下普遍存在的文化健忘症.弗拉纳根通过对档案建构过程的艺术化处理,一方面展现出档案的记忆属性以及权力话语对档案记忆的渗透,另一方面建立起关于塔斯马尼亚早期流放历史的另类档案,填补官方档案中"遗漏"的空白部分.《古德的鱼书》提供了一种多模态的记忆形式,彰显出弗拉纳根对正史的颠覆、对话语的解构以及对文明的讽刺,目的在于审视澳大利亚被遮蔽的流放历史以及流放犯群体的身份认同困境.

    理查德·弗拉纳根《古德的鱼书》流放犯档案记忆反记忆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指南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