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
外国语

束定芳

双月刊

1004-5139

wyxy@chinajournal.net.cn; jfl@shisu.edu.cn

021-6542035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外国语/Journal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外国语》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它是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外语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语言学及具体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理论研究;语言、翻译、外国文学类书籍评介;国内外语言文学、外语教学学术会议简讯等方面的稿件。 20多年来,在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所刊载的大部分文章反映了国内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外国语》作为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刊物,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图书馆认定为中文社科类核心刊物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选作为世界语言类主要期刊、并摘录每期主要内容的语言研究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英汉语比较的视角看虚词"看"的句法地位

    隋娜胡建华
    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英汉比较的角度讨论汉语普通话"VP+看+S[+Q]"结构(即"看"字结构)中虚词"看"的句法语义.田源、徐杰(2017)提出,此类结构中的"看"已经语法化为间接问句标句词,本文认为相关语言事实并不支持他们的这一观点.本文指出,"看"与其后的疑问小句不构成一个成分;不能与"想知道、怀疑"等常选择疑问句作为其宾语的主句动词搭配;"看"出现时主句动词的形态受限制:可以是重叠式,但不能为光杆形式,不能后附"-了/过"等体助词.本文提出"看"不是间接问句标句词,而是尝试义助词.在句法上,它位于功能性中心语Moodtentative位置,以IP为其补足语.内嵌疑问句初始位置为主句动词的宾语位置,经过外置操作,嫁接到MoodtentativeP之上,在表层语序上位于句子的右边界.本文分析可以解释为何"看"对于主句动词及其形态具有选择性,以及为何"看"之后多为疑问小句,不能为陈述小句,名词短语多不能出现在"看"之后.

    "看"字结构标句词尝试义助词句法外置操作

    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白昼时段构词倾向性的认知研究

    赵欣语于秀金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词汇类型学视角下考察9个语系52种现代语言的时间词"上午""中午""下午"的构词倾向和认知理据,并结合古汉语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低纬度语言的"上下午"倾向于独立构词,而中高纬度语言的"上下午"倾向于基于"中午"进行构词;2)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在全纬度范围内,"中午"在构词方面的显赫度与纬度存在强相关,低纬度与中高纬度的临界点是"中午"显赫度的拐点;3)"上午"的独立性强于"下午","下午"和"中午"的联结性高于"上午"和"中午"的联结性;4)白昼时段构词存在两种时空隐喻模式:静态存在和动态过程.本文归纳出8种白昼时段构词,并根据古汉语的白昼时段构词发展过程,依据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和时间认知的渐进性,尝试提出"上下午"和"中午"构词可能存在的发展路径.

    词汇类型学认知时空隐喻构词

    预设数词的类型学考察

    刘苹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世界语言预设数词的形态构成、分布情况、组合语义、语序关联和历时发展进行类型学分析和动因解释.文章结合大量语言事实考察65种世界语言预设数词的跨语言分类和分布状况后发现,不同语言预设数词的组合语义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内部成分语序与所在语言的基本语序具有一定关联倾向,其历时发展呈现出四种不同模式,预设数词的产生、形态类型和历时发展各有多重动因.

    预设数词类型分布类型学

    英语复句句法复杂性的计量研究

    刘金路杨楠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句子是语言中最高层级的语法单位,而复句是最复杂的句子类型(Quirk et al.1985:47).英语复句包含一个或多个从句作为其核心成分,其句法复杂性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即从句密度和嵌入深度.本研究借助Brown与LOB语料库,使用从句密度和嵌入深度两个指标,探索了英语复句的句法复杂性.研究发现,从句密度的阈值为9,而嵌入深度的阈值为4;从句密度和嵌入深度在不同语体或文本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两个指标对不同语体中的英语复句句法复杂性的差异区分不敏感;Altmann-Fitter的拟合数据显示,从句密度与嵌入深度的分布符合右截断修正的Zipf-Alekseev模型,这表明英语复句的句法复杂性存在最小化趋势.以上发现表明,人类普遍的认知因素即认知负荷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起着某种限制性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英语复句的教学实践,同时为英语复句的句法复杂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英语复句句法复杂性Brown与LOB语料库从句密度嵌入深度

    现代汉语动词拷贝构式形成的理据考辨

    司卫国文旭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词拷贝构式具有鲜明的汉语特色和语言类型特征,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各大语言学流派研究的重要议题.以往研究在动词拷贝构式的描写上做了大量工作,并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但在解释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构式语法视角对该构式做进一步探索,旨在提供一种更具针对性和认知现实性的解释.研究发现,动词拷贝构式的形成不仅会受语言因素管控,还会受非语言因素制约.语言理据和非语言理据协同运作,共同促成该构式的产生与使用.

    构式语法动词拷贝构式语言理据非语言理据

    汉日语次生叹词对比研究:词汇化、语法化视角

    王忻傅晶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次生叹词可分为评价性、招唤性、寒暄性和詈词性几种.汉日语次生叹词形成路径微观上有同有异,宏观上大同小异.其共性最大的是"好"和"良し",叹词化前后情况都相同.詈词转叹词的情况也是汉日英都有,汉日语同路径但不同源.招唤性同义叹词"给"与"どうぞ"同路径但不同源.寒暄性叹词广义性同源但手段各异.次生叹词形成的过程就是词汇化(仅限词源为非词的)向语法化、语用化前进的过程,这与跨语言普遍的语言演变方向一致.词源为词的虽无词汇化过程但语法化特征亦非常明显.

    次生叹词词汇化语法化汉日对比

    句法规则通行构词与造句吗?——对生成性词库存在必要性的思考

    王浩铭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Chomsky(1970)提出"词库(lexicon)和句法(syntax)两个地方构词"以来,形态研究主要遵循词汇主义的观点.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非词库论"逐渐出现.尤其是Halle &Marantz(1993)提出"句法规则通行构词与造句"(Syntax all the way down)的分布式形态学理论(Distributed Morphology,DM),在国内外颇具影响.本文指出,"非词库论"理论框架及使用该框架分析汉语构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张词法(形态)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生成性词库(generative lexicon)是必要的,该词库含有构词的形态规则、生成音义结合的词项.词法和句法之间既有平行(相似)性,也呈现系统性差异.

    词汇主义生成性词库实现性形态学分布式形态学

    书讯

    88页

    英语格律诗的节奏变体与翻译

    王东风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奏变体是英语格律诗中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诗行中与特定诗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的局部变化.节奏变体有偶发型和密集型之分.前者往往只是诗人利用诗歌的游戏规则偶然形成的节奏变化,而后者则多是诗人为实现特定的艺术目的而精心设计的表现手段.就翻译而言,偶发型的节奏变体,可以无需考虑,但对密集型的节奏变体,就没有理由回避了,否则必然会造成艺术上的亏损.但以往的诗歌翻译及研究均没有关注节奏变体这一现象,因此所有带有密集型节奏变体的英语格律诗在译成汉语后,均未呈现出这一艺术特征.本文将聚焦这一主题,结合实际的诗歌翻译来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

    节奏节奏变体诗歌翻译

    道法自然:美国艺术史对苏轼书画精神的翻译与阐释

    吉灵娟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苏轼提出的"出新意于法度""无常形而有常理"是"道法自然"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美国艺术史对苏轼书画精神的翻译与阐释以"道法自然"在绘画创作实践中的遵循为本体,艺术史学家如喜龙仁、卜寿珊、德里斯珂、乔治罗利等,把翻译与诠释中国艺术创作经验式和感悟式理论作为使命,他们的研究不仅涉及书画创作与自然外物之根本相通性的理解与阐释,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核心概念如"势""生动"等概念词的翻译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为西方艺术理论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中国艺术理论在美国艺术史的异域发展做出贡献.

    道法自然苏轼书画精神翻译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