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刘经南

月刊

1671-8860

journalw@whu.edu.cn

027-68778465

430072

武汉市珞喻路129号武汉大学测绘校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Journal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测绘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测绘、遥感、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及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强调先进性、创造性。该刊发表的论文部分收录于EI、SCI、AJ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采用波数域成像方法研究中国南海及邻区岩石圈三维密度扰动

    侯静方剑何慧优
    2091-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汇处,经历了大陆破裂和海底扩张等复杂的构造活动.研究中国南海及邻区大尺度的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对于认识该地区深部构造特征、板块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该地区密度结构的研究多采用地震波剖面资料,大尺度区域性研究较少.重力数据的大尺度和高分辨率特点在研究大尺度三维密度扰动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利用高精度的重力场模型数据,采用波数域三维密度成像方法反演了中国南海及邻区大尺度高分辨率的三维密度扰动.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密度扰动分布结果呈现出不同深度的密度波动和异常分布.中央海盆下方存在相对邻区较低密度的地幔,该地幔与洋盆的高热流背景有关.中沙群岛、南沙海槽区域存在高密度异常,猜测这些地区高密度扰动可能是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导致高密度的地幔物质侵入到相对较低密度的下地壳中造成的.马尼拉海沟在地幔处显示出明显低密度,这是由于板块俯冲作用造成的,使密度较低的洋壳下沉到高密度地幔中.

    中国南海重力异常波数域三维密度成像密度扰动

    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的自适应正则化滤波方法

    嵇昆浦沈云中陈秋杰
    2101-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东西方向采样不足、背景力模型误差以及解算策略不完善等因素,导致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时变重力场模型存在明显的南北条带误差,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尽管官方滤波器DDK(decorrelation and denoising kernel)正则化滤波已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正则化参数由经验确定,且未考虑不同月份的异质性,每月采用相同参数;(2)Tikhonov正则化方法在低频分量中过度正则化,而在高频分量中欠正则化.为此,提出采用一种自适应正则化滤波算法:低频部分采用最小二乘估计(不正则化),中频部分采用Tikhonov正则化,高频部分进行截断处理.各频段及正则化参数均依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确定,并且每月的数据分别处理.应用所提方法处理时间跨度为2002-04-2017-06的96阶ITSG-Grace2018时变重力场数据,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DDK滤波,所提方法能够得到更强的质量变化信号,与官方3种mascon产品更为一致.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获得的质量变化信号与模拟真值更为接近.

    GRACE南北条带噪声自适应正则化滤波病态观测模型

    惯性/重力组合导航可观测性分析及鲁棒滤波方法

    毛宁李安许江宁覃方君...
    2113-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水下航行器对于长航时、高精度和高隐蔽性的导航定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鲁棒的桑迪亚惯性地形辅助导航(Sandia inertial terrain-aided navigation,SITAN)算法的惯性/重力组合导航方法.首先建立了惯性/重力组合导航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对系统的可观测组合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可用于SITAN匹配算法的系统状态变量,最后通过比较滤波过程中新息协方差矩阵的递推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补偿因子,并提出了自适应鲁棒的SITAN匹配算法.分别选取了 3片不同海域进行长航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传统SIT AN算法均无法完成长航时稳定的匹配导航;与基于Sage-Husa自适应滤波的SITAN算法相比,所提改进算法位置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平均提高15.2%和41.4%,提高系统定位精度的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能力.

    重力匹配导航可观测性分析桑地亚惯性地形辅助导航鲁棒滤波算法

    基于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的重力匹配导航适配区选取算法

    毛国丞武凛席梦寒刘石...
    2122-2135,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匹配导航的定位精度高度依赖于所航行区域的重力场分布,因此,选择合适的导航适配区对于确保重力匹配导航性能较为关键.为了确保重力匹配导航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的重力匹配导航适配区选取算法,旨在提高重力匹配导航适配区选取的准确性.首先,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局部二值模式和提出的归一化重力尺度,构建重力场特征集;然后,设计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提出了层间传播机制用于训练该模型;最后,将重力场特征集的信息作为输入,提取出航线区域的特征值,并使用提取后的特征值选出重力匹配导航的适配区.选取高精度卫星测高全球海洋重力场模型,分别针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577个5°×5°子区域,每一个子区域选取100条航线进行不同条件下的重力匹配导航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与平均定位误差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范围是0.61~0.91,肯德尔相关系数的范围是0.41~0.74.传统的多属性决策法与平均定位误差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范围是0.22~0.70,肯德尔相关系数的范围是0.20~0.63.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提取的特征值与不同条件下重力匹配定位误差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按照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特征提取值等级选取的区域,对应了相应等级的重力匹配导航定位精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重力匹配导航适配区选取的准确性.

    重力匹配导航适配区选取多层感知机重力场深层感知模型灰度共生矩阵局部二值模式

    四川康定姑咱"8·3"特大山洪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孕灾成因研究

    常鸣许强王运生罗永红...
    2136-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08-0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雅康高速公路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之间的桥梁垮塌,当地村庄房屋被冲毁,造成23人失联、4人遇难.结合无人机航拍和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对日地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探讨了此次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和成因机理,并对其关键运动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进而采用FLO-2D模型对日地沟泥石流的动力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Ω验证精度达到1.65.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固有的陡峻地形、风化碎裂花岗岩体提供的丰富物源以及持续性降雨与冰雪消融耦合的极端气候共同诱发了本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本次山洪泥石流携带的固体物源约为58×104m3,其中最大孤石直径达6 m,流速超过8 m/s,单个块体的冲击力超过500 kN,流通区的总冲击力可达百吨以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西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的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工作.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孕灾条件数值仿真应急抢险

    福建龙岩市2024年"6·16"特大暴雨诱发滑坡发育特征及其调控因子分析

    陈博张灿灿李振洪麻艺馨...
    214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06-16,福建省龙岩市发生特大暴雨事件,24 h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377.3 mm,诱发了大量的滑坡,造成了多地居民房屋损毁、道路中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时获取降雨诱发滑坡编目、发育分布规律及主要调控因子对灾后的应急救援决策和恢复重建至关重要.利用灾区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使用ResU-Net模型对龙岩市特大暴雨诱发滑坡进行了快速智能识别与人工检核,进一步结合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因素分析了此次事件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此外,使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定量揭示了降雨型滑坡的主要调控因子和双调控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事件至少诱发滑坡3 951处,总面积约21.30 km2.主要以小型滑坡为主,上杭县和武平县诱发滑坡尤为严重,群发性明显.空间分析结果表明,44%的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200~300 m范围内,且随着距道路和距河流的距离越近,滑坡越集中.此次事件诱发滑坡的主要调控因子为海拔、距道路距离和距河流距离.不同调控因子的综合作用均增强了对降雨型滑坡的调控,其中海拔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最强.该研究成果可为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灾后重建和次生灾害风险隐患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6·16特大暴雨ResU-Net模型滑坡智能识别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调控因子

    全球对流层延迟快速射线追踪方法及高精度应用

    张明远
    2156-2157页

    标度律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系统特征、机制与预测

    雷玮倩
    2158页

    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人

    邱天
    前插4-前插5页

    人物介绍

    前插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