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金融
武汉金融

林建华 赵军

月刊

1009-3540

whjr2007@126.com

027-8732746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南路69号

武汉金融/Journal Wuhan Finance Monthly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走向共同富裕:银行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马卫刚张宏泽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在微观层面上探讨银行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银行业空间集聚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愿、降低信贷融资成本以及缓解信息不对称来提高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银行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中更为显著;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银行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应合理推进银行业空间集聚,积极推动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从而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银行业空间集聚劳动收入

    银行贷款还是商业信用?——基于银行竞争视角的企业融资选择分析

    黄允爵叶德珠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已有研究对于企业短期负债中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尚无定论.本文利用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数据构造地区银行竞争指标,通过构造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的结构联立方程,考察了银行竞争对企业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短期负债配置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替代理论和信号理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替代理论提供了支撑性证据,即在银行竞争的影响下,企业会增加银行贷款的配置,减少对商业信用的依赖.机制检验发现,银行竞争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提高了贷款留存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激烈竞争的信贷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商业信用负债平均账龄显著降低,同时会充当信用中介向外提供商业信用.

    企业融资银行贷款商业信用银行竞争

    资产规模、资本冲击与银行流动性风险预防

    黄文俊殷微波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的新阶段后,双重约束下的银行行为和监管有效性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双重约束下银行受到资本冲击后在流动性水平上的调整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小规模银行受到的融资约束较强,受到负向资本冲击后,流动性水平显著提升;大规模银行受到的融资约束较弱,受到资本冲击后,流动性水平的变动不显著.本文认为在对银行施加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监管时,要充分考虑到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约束的关系,根据对象的不同施行差异性监管;此外,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协调配合.

    金融稳定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资本冲击

    供应链金融能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吗?

    徐天丽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供应链金融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第二,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治理水平、降低金融收益并提升实体收益来抑制企业金融化;第三,供应链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低市场化程度、高数字化水平的地区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因此,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对资金的引导与监督作用,是促进企业"脱虚向实"的一种有效手段.

    供应链金融企业金融化金融资产金融投资融资约束企业治理

    数字金融与县域经济增长——基于创新创业与增收共富机制的研究

    方聪龙汝玉凡王梦蝶
    37-4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与经济落后县域更为显著.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创业活动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两者差距缩小能刺激消费水平提升.因此,应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强化数字金融的包容性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数字金融县域经济创新创业区域协调发展城乡收入差距

    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建议

    卜学民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基础设施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枢纽,是金融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中,金融基础设施应充分发挥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作用,立足于服务整个金融市场,关注金融市场连通和监管支撑作用,重视数据利用,加强内外部风险控制.从实践来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性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数据治理不完善、业务创新不足、监管合规难度大等挑战.推进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应以外部政策规则为指引,增强转型的系统性,并加强数字化业务系统建设、完善数据治理和数字技术支撑、创新业务及其模式、强化安全建设.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数字化金融科技数据治理

    异质大股东治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洽刘志明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样本,探究了异质大股东治理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异质大股东治理和数字化转型都有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强化了调节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通过提高监督水平、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三种路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中,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从股权治理和数字化转型角度丰富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因研究,为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混合所有制异质大股东数字化企业高质量发展

    管理者短视、分析师关注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罗喜英许博华刘伟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者短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分析师关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管理者短视抑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较高的分析师关注加剧了管理者短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短视通过减少企业研发投入、降低企业财务柔性来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者短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程度较低的企业中影响更强.本文研究结论对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高层次管理人才聘任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管理者短视数字化转型分析师关注研发投入财务柔性

    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水平黄鑫李云鹏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探讨了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提高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来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政府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投资者投资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ESG表现代理成本商业信用融资企业绩效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督促"还是"放任"?

    杨毅唐庆星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探究企业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加快绿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探究环境信息披露者、监督者及使用者之间的策略关系.进一步,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实证模型检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其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的透明化会显著增加企业绿色创新活动,对于后期实质性创新表现存在正向时滞作用,且验证了绿色创新活动的积累性及依赖性特征;政府政策工具能够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融资约束的有效缓解及绿色代理成本的降低可以增进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

    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创新多元利益主体演化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