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李晓红

双月刊

1671-8844

article321@163.com ejwhu@whu.edu.cn

027-68755516;68752082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东湖南路8号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从2001年第1期开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改名为《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其办刊宗旨、刊号、刊期、页码数和订份等都保持不变,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的订户即为《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的订户。本刊重点刊登本校作者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侧风作用下带制动风翼板高速列车气动力和力矩特性

    谢红太王红
    1114-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维定常不可压的黏性流场N-S(Navier-Stokes)及k-ε(湍动能-耗散率)双方程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强侧风作用下带制动风翼板高速列车的气动力和力矩特性,分别从不同运行速度等级及不同偏航角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升力、侧向力、滚转力矩、偏航力矩及俯仰力矩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同时与不带制动风翼板高速列车所受气动力和力矩特性进行对比.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气动特性制动风翼板侧风

    喷油参数对汽油撞壁流动过程的影响

    何邦全吴冠
    112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纹影法,在定容弹内研究了喷油压力、背压、撞壁距离对直喷汽油撞击活塞头部后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撞壁后在撞壁点右侧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涡流区,涡流的形成促进了浓稠区面积的减小.增加喷油压力、减小背压和撞壁距离可以减小相同喷油时刻下的浓稠区面积.喷油压力和背压对左侧扩散长度S,影响很小,但S1会随撞壁距离减小而明显缩短,当撞壁距离从18.1mm减小至12.3 mm时,喷油结束后S1的长度由20.9 mm缩短至16.3 mm.右扩散长度S,随喷油压力的提高、背压的减小以及撞壁距离的缩短而增大,当背压小于0.5 MPa且撞壁距离大于18.1mm时,喷雾有冲出活塞顶面的风险.撞壁后的喷雾扩散面积会随喷油压力的增加、背压减小或撞壁距离增大而增大.

    汽油喷雾撞壁

    小型双臂救援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吕志忠龚渊然李科葛亮...
    1131-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机器人学导论对机器人的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分析.采用D-H(Denavit-Hartenberg)法建立机器人机械臂的连杆坐标系,建立并分析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模型,给出逆运动学解析解,根据正运动学求解结果使用蒙特卡洛法在MATLAB软件中对机械臂工作空间进行求解,验证了机械臂工作范围满足任务需求.为验证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使用MATLAB-Robotic Toolbox根据所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程序,验证了正逆运动学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机械臂运动过程进行运动规划,得到机械臂各关节变量的变化情况,验证了机械臂轨迹运动的稳定性.

    救援机器人正逆运动学工作空间轨迹规划

    压力管道局部高点滞留气团排气过程的CFD计算及PIV试验

    陈奇刘霞常正柏张白云...
    1140-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理论k-e湍流模型以及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函数气液两相流模型对有压管道局部高点滞留气团的排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气泡开始出现破碎的临界流速v1、气泡开始有效破碎且小气泡被带走的临界流速v2以及气泡被一次性带走的临界流速v3.此外,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系统测试了 3种临界速度下的流场结构.研究表明:有压管道下降角度增大,3种临界流速均增大;随着滞留气团的体积变大,临界流速v1减小,而临界流速v2和v3均增大;在管道直径、下降角、气量均不变的情况下,临界流速v3比v2大2%~10%,但临界流速v1远小于v2.

    气液两相流管道局部高点滞留气团排气CFD计算VOF模型PIV试验

    事件相机无监督视频重建

    刘凢余磊
    1150-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际应用中,事件时钟与传统相机图像帧率之间的差异往往导致二者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很难得到精准的一一对应的事件-图像数据对,导致无法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督训练.针对时空匹配困难的问题,利用循环生成对抗网络中学习图片整体分布的特性,提出基于事件相机的无监督视频重建方法,实现了在事件相机上非时空匹配的无监督重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基于事件相机的视频重建方法,所提方法在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和盲/无参考图像空间质量评估器(blind/referenceless image spatial quality evaluator,BRISQUE)3个指标上均有提升;在没有时空匹配数据的情况下,所提方法能够重建出较为清晰的高帧率视频.

    事件相机图像重建深度学习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面向智能网关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数据驱动建模与控制

    李帅奇邓其军李仲斌罗嘉林...
    1160-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压输电线路上智能网关设备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安装时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模型失配从而导致系统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建模的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以更新控制器参数并优化控制效果.该方法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获得传递函数模型,避免了传统机理建模方法中对部件参数进行精确测量的需求.针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无线通信时延问题,提出一种低成本的时延测量方案,获得了系统的时延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控制器参数.此外,进一步分析了内模控制器性能,讨论了控制器参数λ对控制器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模型参数和评估时延的匹配,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系统动态性能;其次,在内模控制器参数λ选取合适的情况下,当负载电阻值、直流输入电压、控制器参考值发生变化时,系统输出均能调整至设定值,且调节时间均在30 ms以内,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辨识内模控制智能网关最小二乘

    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数据融合的三维目标检测

    李阳葛洪伟
    1169-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点云稀疏性和单模态数据信息不足导致远小物体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体素多邻域特征提取器,扩大体素感受野,融合体素多个上下文信息,以提高体素特征对物体空间结构和语义信息的表征能力及提高特征鲁棒性;其次,提取了体素的图片多层语义特征,底层结构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分别保留目标位置信息和语义信息,以增强体素特征;最后,设计了一种多模态特征融合,使用通道注意力自适应融合不同模态特征,使用体素注意力增强有效目标物体特征表达、抑制无用背景物体特征表达.在 KITTI(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Toyota Technological Institut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远小物体检测上,所提方法较现有多个主流单模态方法和多模态方法取得了较大的性能提升.

    目标检测多模态融合注意力机制多邻域特征

    基于二阶非对称双稳方法的弱信号检测及应用

    李思雨张建刚
    1176-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种非对称欠阻尼连续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建立了一种新的势函数模型.首先,在绝热条件下推导了该系统的平均首次通过时间(mean first pass time,MFPT)以及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等表达式;其次,分别研究了系统参数、非对称系数、阻尼因子对SNR的影响;此外,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采用4阶Runge-Kutta算法使该2阶随机共振模型能够检测大参数信号;最后,基于随机权重粒子群(random weight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WPSO)算法选择最优输出,将SNR作为测试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仿真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系统相比,新势函数模型的系统具有更大的辨识度,该系统可以获得较优的输出SNR和更高的故障信号特征频率.

    随机共振二阶分段非对称双稳态随机权重粒子群算法微弱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