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基于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保护的研究

    郭跃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社会各界都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国家和社会动员了大量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本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各种资本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诸如文化遗产保护活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在青海省黄南州的个案调查,尝试将非遗保护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情景中,通过维护当地百姓的生活、满足当地画师的诉求,进而实现热贡艺术的非遗保护。

    非遗活态保护热贡艺术日常生活

    端午节龙舟赛活动对海安传统节日民俗的影响

    魏玮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端午节龙舟赛是海安的传统民俗活动,对当地节日文化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龙舟赛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其对海安端午节民俗的影响。龙舟赛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促进了体育精神,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也面临传统与现代化不平衡、赛事管理优化等挑战。文章提出相应建议,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端午节龙舟赛海安民俗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贵州苗族刺绣技艺为例

    周继希李安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长河中一朵长久绽放的美丽浪花,它将苗族的历史刻在心底、绣在身上,是苗族人穿在身上的史书。目前,苗族刺绣技艺作为一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正逐渐从现代生活中消退,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基于此,本文以贵州苗族刺绣技艺为例,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首先追溯了苗族刺绣的起源与演变,展现了其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分析苗族刺绣的传承现状,揭示了其独特的传承机制,最后根据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苗族刺绣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与演变传承与保护苗族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常十八般武艺"活态化传承与保护路径探索

    王婧瑶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文化形式,活态化传承与保护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旺盛活力、推动永续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研究通过总结、分析"五常十八般武艺"活态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结合活态化传承与保护理念,提出加强政策支持与保护立法,积极培育传承人,构建活态空间、开拓传承基地,"科技+"赋能与破圈传播等活态化传承与保护路径,期冀推动"五常十八般武艺"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发挥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常十八般武艺活态化传承保护

    仪陇剪纸文化的传承发展分析

    毛钰张科晓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陇剪纸作为四川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探讨了仪陇剪纸文化的历史溯源、艺术特色、传承机制及当前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传承人队伍、传承方式及传承环境,提出了加强宣传与推广、创新艺术形式、拓展应用领域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发展策略。这些策略旨在促进仪陇剪纸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仪陇剪纸文化传承艺术特色传承机制

    池哥昼傩文化传承保护的价值向度与发展路径选择——基于白马藏人池哥昼傩舞的现代传承为视角

    杨雪晴张益琴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马藏人池哥昼是我国傩文化的遗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池哥昼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境和失传风险,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可持续保护和传承池哥昼傩文化遗产,不但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同时,还需对其内层结构下的传承价值与发展机理进行深度关照。本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为视角,对池哥昼傩文化当代传承的价值向度与发展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池哥昼傩文化可持续发展价值向度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洛带客家龙舞的价值与传承路径

    尹遥曾凡鑫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深远意义。龙舞是客家人世代传承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不仅深植于表演艺术之中,还与当地社会经济、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洛带客家龙舞的历史演变、形态特征、呈现形式和价值内涵,从本质、路径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洛带客家龙舞的传承进行剖析考察。

    洛带客家龙舞客家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以服饰为媒:传统布依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

    王晓莹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依族服饰特征较为鲜明,可以清晰、直观地反映农耕经济文化特色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经过长时间发展,布依族服饰文化已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服饰文化符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演变。布依族服饰十分多彩,要素众多,其服饰文化符号不仅是服饰设计的创作资源,同时也是民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与完美呈现。深入研究布依族服饰文化符号,可为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扬华夏服饰文化的同时,提高布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符号布依族演变民族服饰

    老歌新唱:福建非遗东山歌册的活态传承发展研究

    张宝娟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山歌册是广东潮州歌册传入福建东山经在地化发展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然而,旧唱本销毁、传唱环境消失、新娱乐方式出现,使东山歌册一度濒临消失。2006年6月,东山歌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带来了东山歌册发展新局面,传习中心成为传承的主要阵地,"非遗进校园"扩大东山歌册的受众,新唱本出版面市增加歌册活力。尽管如此,东山歌册传承保护仍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探讨东山歌册的社会文化价值、传承现状及其困境,指出今后东山歌册活态传承的可行路径,以期为东山歌册的活态传承提供参考。

    东山歌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创新

    山西晋中地区古镇民居文化资源的活化研究

    陈彩霞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同时其承载的审美观念、反映的时代特征也是重要的史学资料。本次研究以晋中地区的古镇民居群落为对象,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建筑设计创意资源三个角度分析了古建筑文化资源的内涵。同时,本次研究以吉祥纹样为中介,分析基于吉祥纹样的文化创意对于古建筑文化的传播和活化作用。从吉祥纹样的功能审美特征以及吉祥纹样与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吉祥纹样的文化记忆表达、审美观念传承、人文情感象征等因素在文化创意中的价值。最后,从古镇民居的保护开发现状入手,提出了文化创意的原则以及古建筑保护的优化措施。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古镇民居建筑资源和吉祥纹样文化价值的分析来优化现阶段的活化措施,为我国建筑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保护理念支持。

    山西民居古建筑吉祥纹样文化创意晋中活化文化资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