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新媒体艺术中的审美活动

    房倩格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融合全新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接受等各个方面具备了全新的特征。在艺术创作上,主要出现了全新的科技性、公共性与交互性,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艺术接受中,对传统静观美学构成了全新的突破。然而深入探究的话,这种突破仅仅是将自然作为静观对象转为将自然作为体验对象,仍难以超越对象化的范畴。可以说新媒体艺术最终传达出的自然审美导向仍具备相当的局限性,易导致新媒体艺术中的人造自然与真实自然割裂,人造自然的蔓延,令人类对真实自然的改造意愿过度膨胀。

    新媒体艺术审美活动静观美学自然审美如画

    青花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张永宁郑柯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花元素在我国的艺术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若能够将青花元素运用在动画创作设计中,则将使动画更具传统文化意蕴。笔者简述了传统青花元素的表现形式,并基于对动画设计过程中青花元素的应用意义分析,从青花元素去繁留简、动画角色设计以及动画场景设计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青花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实践方法,希望能够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一些工作参考与帮助。

    青花元素动画设计

    信息传播中的"后真相"症候研究——以漫威电影为例

    康金阳陈运金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真相"症候具体表现为"情感大于事实"和"消解事实成为 自媒体的常态",相对主义的个人情感对舆论的形成已经远远大于客观事实的效能,这一点折射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尤为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碎片化及商业化的影视作品的创造模式已逐渐呈现出情感胜于真相的特点,而对于受众来说,诉诸情感比起影视审美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无论是影视创作还是受众表现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一方面是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去本质化和反艺术化的特征,一方面是受众情绪化的心理状态及对影视创作的信任度下降。本文以漫威电影为例,探究其在制作模式及宣传方式等方面所呈现的后真相症状,剖析其对受众的影响并分析成因。

    漫威电影后真相反艺术化去本质化

    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平民化"的发展路径探析——以甘宁两地非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李瑞瑞马潇源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贺兰山东麓是全国著名的酿酒葡萄产区,有悠久的葡萄酒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葡萄酒产业的良好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针对甘宁两地的非消费者进行有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出阻碍当地葡萄酒文化平民化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宣传葡萄酒文化提出有借鉴意义的意见与建议。

    葡萄酒文化葡萄酒产业平民化

    墨子尚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高山青李波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而墨子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后,其中的尚同思想以其极具启发性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逐步走入大众的视线。新时期通过研究墨子尚同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尚同思想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从而促进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墨子尚同思想当代价值

    论"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复活"——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杨红李旭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恩格斯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蕴含着氏族社会、文明时代、"新文明时代"三个阶段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本文沿着这条逻辑线索展开论述,区分文明时代与"新文明时代"的本质差别,从而辨清当今世界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际与冲突问题,进一步验证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对解决当今时代不同制度国家间冲突的历史作用。

    否定之否定唯物史观新文明时代不同制度国家间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

    朱熹与王阳明对"格物致知"思想的差异性研究

    扎西曲措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熹与王阳明均对"格物致知"思想作了全面细致的阐释,朱熹主张格物为致知起作用,王阳明则提出致知为格物起作用。首先,从"格物致知"的对象而言,朱熹主张格尽外界事物之理,王阳明则强调必须寻求个体内心的善;其次,从"格物致知"的过程而言,朱熹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王阳明则提出"格物"的过程就是格个体内心意念的过程;最后,从"格物致知"的结果而言,朱熹追求穷尽事物之理,王阳明则希望通过良知为善去恶。

    朱熹王阳明格物致知差异性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时笑婉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研究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通过对老子思想的研究,认为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当代价值可持续发展

    先秦儒家思想中"礼"与"乐"的作用关系——以《礼记》为例

    刘小松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礼记》当中,"礼"不仅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更是连接人与天之间的重要桥梁。对于"礼"的研究首先是"礼"的来源,揭示了"礼"是如何效法天地与阴阳之间而产生的,从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自然与和谐的追求,其次探究了"礼"与"乐"之间的关系,以及"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儒家的哲学思想当中,情与礼是密不可分的。情不仅是礼的基础,更是礼的指导原则。

    先秦儒家

    私人书信的著作权属性探究

    赵一凡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钱钟书逝世后留下的多封书信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贸圣佳公司")进行拍卖。对此事,钱钟书先生遗孀杨绛先生公开反对并提出起诉,最终中贸圣佳公司的拍卖行为被裁定终止。此案引发了学界关于私人书信是否享有著作权的激烈讨论,本文以此案为研究对象探讨私人书信应当具有的著作权属性,针对私人书信发表过程中引发的权利冲突下著作权与所有权何者更为优先进行探析。

    私人书信著作权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