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话剧《裁决》的"拷问"看戏剧情境对观众的影响

    曾理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部戏剧作品中,情境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承载、融合着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具体时空环境的三重表达,更会对观众的心理与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互动式话剧《裁决》的分析研究,说明在同一部戏剧作品的不同情境中,不同观众的关注点不同,接收到的信息与情感不同,由此与剧中人物产生的心理交融程度也有所不同,继而反馈出不同的情感倾向。

    戏剧情境观众心理情感反馈

    孤独的胜利——小议电影《秦颂》

    杜政鸿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秦颂》呈现了秦王在统一六国前与乐师高渐离之间的"爱恨情仇",以谱写"秦颂"为点,延伸至整个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没有拘泥于常规电影的叙事角度,导演周晓文在对历史的重构上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针对《秦颂》这部影片中的历史叙事、人物之间的"胜败"以及整体电影的最终基调——孤独,做出一定的探讨评价。

    《秦颂》嬴政高渐离胜利孤独

    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叙事性研究

    牛腾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片海报是设计师运用Visual Systems(视觉符号系统)来诠释和宣扬影片故事和主题的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本文聚焦于探讨黄海设计的电影海报中的叙事性特征,旨在深入分析他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构建故事并与电影内容产生呼应。黄海的海报设计不仅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认可,而且其独特的叙事性手法也成为电影海报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他在人物刻画、情节引导和场景设置上独具匠心,手法上善于运用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设计元素,如采用色彩、构图和象征性图像来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这些海报不仅捕捉了电影的核心精神,还在视觉上与电影的叙事结构形成了紧密的呼应。

    黄海电影海报叙事性设计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作为文化传播的越剧

    马潇婧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2023年现象级戏曲演出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破圈现象,分析其破圈背后的底层逻辑,即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和新媒体传播媒介,以形成一种数字时代新型的演出与接受的良性关系,使以越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越剧青春化表演风格的当代转化,使女小生身份点燃了社会情感,为传统戏剧在新时代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

    女子越剧文化两创文化传播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宗祠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张蕾梅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乡村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祠文化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甚至存在空白的问题。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开展民族地区宗祠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从宗祠建筑陈旧、文物资料发掘不足、传统与现代不相协调、文化传承传播功能不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民族地区宗祠文化德宏州对策建议

    数字化出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以中国剪纸艺术为例

    李丁洁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中国剪纸艺术为例,探讨数字化出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通过分析数字化出版在剪纸艺术传承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其优势和不足,提出利用数字化出版技术促进剪纸艺术传承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数字化出版有助于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播和创新,但也面临着版权保护、艺术创新和传统技艺传承等方面的挑战。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出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注重艺术创新、强化传统技艺传承、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本研究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字化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影响

    楚雄双柏彝族民俗体育传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方师平梁英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在综述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彝族民俗体育价值的基础上,对民俗体育传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双柏县彝族民俗体育具有审美娱乐功能、健身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教育功能。(2)双柏县彝族民俗体育传承的现状具有节日依附性、传承的政府主导性、传统与现代相容性、竞技性。(3)在传承过程中主要面临参与群众出现年龄断层,缺少年轻人的参与;政府要求与群众需求错位;场地设施缺乏、分配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最后从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并重建精神家园、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打造民俗体育特色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推动双柏彝族民俗体育的对策。

    彝族民俗体育传承对策

    辽宁鞍钢工业文化遗产的利用策略研究

    马翔宇王雄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鞍山地区的钢铁文化是辽宁"六地文化"中"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结合鞍钢的工业文化遗产在为弘扬辽宁"六地文化"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强调如何利用当地的工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展示和传播,使鞍钢工业文化遗产与城市空间建立有效联系,并为城市工业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提供思路,推动地区工业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好"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中的钢铁文化。

    鞍钢工业文化遗产传播展示

    《薛涛诗集》中的女性情感表达与文学审美分析

    于丹丹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薛涛诗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薛涛诗歌中女性情感表达与文学审美的特点。通过对薛涛诗歌的细致分析,本文揭示了薛涛诗歌中独特的女性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展现了她在诗歌创作中对女性情感的深刻表达和对文学审美的执着追求。本文认为,薛涛诗歌以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巧华丽的文学技巧,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诗歌审美,丰富了唐代女性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薛涛诗集女性情感文学审美唐代女性诗歌

    段海珍小说中女性诸像的人文阐释

    黄昱铭李骞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法为研究方法,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对段海珍的小说集《鬼蝴蝶》和长篇小说《天歌》中所塑造的女性诸像进行分析,引入了"女性话语""女性声音""女性符号"等理论概念,将理论与文本相结合,力求呈现作者所要传达的女性意识及观点。

    彝族女性作家女性话语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