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科学学报
植物科学学报

李绍华

双月刊

2095-0837

editor@wbgcas.cn

027-87510755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磨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74006信箱)

植物科学学报/Journal Plant Scl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植物学研究》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级),198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由植物学家黄宏文研究员担任;编委会由国内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专家、学者共47人(其中5位院士)组成。本刊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主要报道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创新性、有重要意义的原始研究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学术讨论、重要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 《武汉植物学研究》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物学文摘》(B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20余种数据库或检索期刊收录。现已与美、英、日、瑞士等国家的十多个单位建立了期刊交换关系。本刊曾四次荣获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武汉植物学研究》为双月刊,大16开本,全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70X,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49 / Q。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发行代号:BM872;国内邮发代号:38-103,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磨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内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10755 E-mail:editor@rose.whiob.ac.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与7个近缘种形态及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陈昌婕苗玉焕马钰洋肖闯...
    509-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目视鉴定和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形态和挥发性成分方面比较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和其他7个近缘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艾的植株形态与近缘种有明显的差异,具有植株高大、香气明显、叶厚而柔韧、茎秆被短白毛且有明显纵棱纹等特点;从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28种共有成分和28种特征成分,通过PCA进一步筛选出17个差异代谢物,利用聚类分析可将各物种彼此区分.本研究结果可为艾及其近缘种的鉴定提供参考.

    蒿属形态特征挥发性成分物种鉴定

    肉豆蔻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

    王琴杨达彭晓容柯妍...
    519-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重点保护植物的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密度和碳含量更低,但叶片更厚、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更高;比叶重、叶脉密度、气孔导度、元素含量、养分重吸收率等多个性状在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氮含量与氮重吸收率显著正相关.镁含量与比叶重在重点保护植物间显著负相关,镁重吸收率与叶脉密度在重点保护与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均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叶片密度、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N、P含量和N:P比值.肉豆蔻科植物叶片的N:P比值低于 14,说明其生长主要是受N限制而不是P限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以揭示重点保护植物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生态适应策略的差异.因此,未来需加强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比较研究.

    比叶重叶片养分含量肉豆蔻科养分重吸收率植物功能性状

    防雹网对'东红'猕猴桃果实耐贮性和品质的影响

    傅一凡王周倩邱栋梁黄文俊...
    53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的猕猴桃品种'东红'(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Donghong')为研究对象,在同一果园地块上相邻铺设白色防雹网和绿色防雹网,以露天栽培为对照处理,从果实采收前叶片光合特性、果实采收时成熟度、采收后耐贮性和果实品质等4个方面开展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白网和绿网处理均能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但是绿网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而白网处理和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白网处理提高了同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但与对照相比,防雹网处理均能轻微降低采收时的干物质,尤其是绿网处理.在1℃~2℃低温贮藏过程中,防雹网处理对果实硬度的影响较小,但是绿网处理显著增加了贮藏16周后(2.04%)和20℃货架7 d后(10.33%)的果实腐烂率.防雹网处理果实的感官评价基本上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之间的果实内在品质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绝大部分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糖酸比、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花青素等)在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白网处理几乎不会对'东红'果实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必须安装防雹网设施抵御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白色防雹网.

    '东红'猕猴桃防雹网光合成熟度贮藏品质

    参与气孔脱落酸信号转导的离子通道与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刘鸿睿闫宝旭赵艺严若瑜...
    543-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胁迫条件下,脱落酸会诱导植物气孔的快速关闭.定位在保卫细胞质膜与液泡膜上的特定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是脱落酸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关键效应分子,其活性变化参与对气孔开度的渗透调节.本文梳理了参与气孔脱落酸信号转导的主要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探讨了这些跨膜孔道蛋白的分子表征及活性调控模式,并对其作为遗传靶标在改良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层面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气孔脱落酸离子通道转运蛋白渗透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