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游效曾

月刊

1001-4861

wjhx@nju.edu.cn

025-83592307

210093

南京市南京大学化学楼

无机化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报道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无机化学学科。它涉及的内容有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催化等,着重研究新的和已知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氧化石墨烯浓度对还原氧化石墨烯/ZnS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徐志环康晴龙玉珍袁倩...
    1329-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石墨烯(GO)、乙酸锌(Zn(CH3COO)2)和硫脲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ZnS(rGO/ZnS)复合材料,并将该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高导电性的rGO可以为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提供有效的路径,ZnS可以提供较高的理论比容量。rGO/ZnS复合材料在rGO与纳米级高度分散的类球形ZnS颗粒协同作用下展现了较好的嵌锂容量和循环性能。当GO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制备的rGO/ZnS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最好,循环稳定性最佳。

    锂离子电池水热合成法复合材料石墨烯

    孔内富氨基的高稳定性铟基金属有机骨架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多巴胺

    苏婧李冰融白乙艳籍文娟...
    1337-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设计高稳定性且高灵敏度的纯金属有机骨架(MOF)电化学传感器以检测多巴胺(DA),我们选用铟基MOF[In(2-NH3-BDC)(2-NH2-BDC)]·1。5H2O(RSMOF-1,RSMOF=resistance switch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2-NH2--H2BDC=2-氨基对苯二甲酸)修饰玻碳电极(RSMOF-1/GCE)。制备的电极RSMOF-1/GCE的DPV测试结果显示其线性范围为0。990~663 µmol·L-1、检出限为0。770 μmol·L-1。在多种干扰物质如尿酸、尿素、葡萄糖和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的条件下,RSMOF-1/GCE对DA仍具有高的选择性。理论模拟结果显示,在RSMOF-1孔道内壁的—NH2可通过氢键增强与DA分子的相互作用,使RSMOF-1/GCE具有灵敏的电化学传感DA的性能。

    氨基官能化金属有机骨架电化学传感器多巴胺

    一例由多齿席夫碱构筑的Tb2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

    马鑫孙娅孙楠康倩...
    1347-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多齿希夫碱配体H4L(H4L=N',N"-((1E,1'E)-(1,10-菲咯啉-2,9-二酰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酰肼))与Tb(acac)3·2H2O反应(acac-=乙酰丙酮根),通过溶剂热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双核铽配合物[Tb2(L)(H2L)]·2CH3OH·CH3CN(1),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主要含有2个TbⅢ离子和2个失去不同质子的配体离子(L4-和H2L2-)。中心Tb1和Tb2离子都是九配位的,其几何构型呈现扭曲的呼啦圈形。固体荧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TbⅢ离子的荧光特征发射峰。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4L和稀土离子相比较,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Tb2配合物生物活性DNA作用荧光性质晶体结构

    PtRu/氮掺杂碳电催化甲醇氧化及电解水析氢性能

    陈凯吴锋顺肖顺张进宝...
    1357-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三聚氰胺、RuC13及炭黑以一定的比例分散于乙醇中,采用旋转蒸干及高温热处理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碳(NC)负载Ru的Ru/NC催化剂。采用硼氢化钠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了不同Pt、Ru负载量的PtRu/NC催化剂,并用于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及电催化分解水析氢反应(HER)。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中Pt1Ru/NC(Pt、Ru的实际负载量分别为1。14%、0。54%)表现出最优的MOR性能,质量活性达4。96A·mg-1PtRu,且经10000s稳定性测试后质量活性保持在测试前的91。1%。同时,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Pt1Ru/NC在HER中表现出最低的过电位(103 mV)和最小的Tafel斜率(15。29 mV·dec-1)。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STEM-能谱(STEM-EDS)技术表征了 PtRu/NC双金属催化剂,其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原因如下:(1)PtRu双金属纳米颗粒高度分散于NC上;(2)Pt以纳米团簇或单原子形式负载于Ru上,后负载于NC,形成了 Pt-Ru相分离结构;(3)Pt、Ru与N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氮掺杂碳载体PtRu/NC催化剂甲醇氧化反应析氢反应

    两个紫精-多酸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光致变色和光催化性质

    刘慧荣徐昊朱敦如张俊勇...
    1368-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利用1,1'-二甲基-4,4'-联吡啶(甲基紫精,MV)二氯化物和 1,1'-二乙基-4,4'-联吡啶(乙基紫精,EV)二溴化物的阳离子作为电子受体,富电子的杂多酸阴离子作为电子给体,合成了 2个新的紫精-多酸杂化晶态材料:(MV)2[HPWⅤ2WⅥ10O40]·2H2O(1)和(EV)2[Mo8O26](2),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在化合物1和2中,阴、阳离子间均存在氢键相互作用。2具有光致变色性能,光响应时间为1 min以内。通过固体漫反射、电子顺磁共振和理论计算等手段,探究了2的光致变色机理。1和2对光降解有机染料(亚甲蓝、盐酸副玫瑰苯胺和罗丹明6G)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

    紫精多酸光致变色光催化

    刚性双(三氮唑)和羧酸混合配体构建的两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在CO2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质

    王伟宸宫春华张俊勇毕研峰...
    1377-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酸碱混合配体策略合成了 2例含刚性双三氮唑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Zn2(L)(TP)2(H2O)·H2O]}n(1)和[Zn(L)(HTMA)]n(2),其中 L=4,4'-(3,3'-dimethyl-(1,1'-biphenyl)-4,4'-diyl)bis(4H-1,2,4-triazole),H2TP=对苯二甲酸,H3TMA=1,3,5-均苯三甲酸。用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结构分析表明,MOF1显示出3,6-双节点的二维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2(48·66·8),MOF2呈现为经典的sql二维拓扑结构。在温和条件下,2对CO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至少3次后仍然保持其催化性能。

    三氮唑金属有机骨架混合配体策略CO2环加成

    两种具有二次谐波响应的紫外透过氨基磺酸盐 A(NH2SO3)(A=Li、Na)

    莫翠伍张刚敏吴超黄智鹏...
    1387-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简便的蒸发方法得到了2种碱金属磺酸盐非线性光学(NLO)晶体,即Li(NH2SO3)和Na(NH2SO3)。Li(NH2SO3)以极性空间群Pca21(编号29)结晶。Li(NH2SO3)的结构可以描述为由[LiO4]7-多面体通过共角连接与NH2SO3-四面体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三维网络。Na(NH2SO3)以极性空间群P212121(编号19)结晶。Na(NH2SO3)的结构可以描述为由扭曲的[NaO6]11-八面体通过共角连接与NH2S03-四面体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三维网络。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Li(NH2SO3)和Na(NH2SO3)分别具有5。25和4。81 eV的大光学带隙。粉末二次谐波发生(SHG)测量显示,Li(NH2SO3)和Na(NH2SO3)的SHG强度分别为KH2PO4的0。32倍和0。31倍。第一原理计算证实,非线性光学性能主要来自氨基磺酸阴离子和碱金属氧阴离子多面体的协同作用。

    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带隙二次谐波发生第一性原理计算

    三例基于5-(二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的锌(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和荧光性质

    王凯民顾雄邓娜于红梅...
    1397-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配体5-(二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dia)和咪唑(mdz)分别与锌(Ⅱ)和铜(Ⅱ)金属盐反应,制备了 3例过渡金属配合物[Zn(dia)(mdz)2]·2H2O(1)、[Cu(dia)(mdz)2(DMF)](2)和[Cu(dia)(mdz)2]·H2O(3)。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为一维线状链,1中每个四配位的Zn(Ⅱ)处于变形四面体中心,2中Cu(Ⅱ)中心拥有五配位的三角双锥几何构型。改变合成溶剂条件得到锯齿形一维链状配合物3,其四配位Cu(Ⅱ)中心展现出对称平面四边形构型。上述结果说明,金属离子几何构型以及合成溶剂可能对配合物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帮助3例配合物形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3例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荧光性,而配合物2和3荧光强度均远低于配体。

    配合物过渡金属晶体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荧光性质

    腙基席夫碱配体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Bhattacharjee MaitriBoruah Smriti RekhaDutta Purkayastha R.N.Maniukiewicz Waldemar...
    1409-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甲醇为介质,合成了 3种新的席夫碱配体HL1(2-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HL2(4-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和 L3(2-meth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的Cu(Ⅱ)配合物1~3。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方法、磁化率测量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对合成的配体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DFT计算确定了配合物的优化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能力。吸收光谱研究揭示了增色效应,并提出了与CT-DNA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溴化乙锭(EB)竞争结合研究表明,配合物可以取代DNA-EB加合物中的DNA,且配合物可能以嵌入模式与CT-DNA结合。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氏志贺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2对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志贺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但配合物1和3没有表现出任何显著的抗菌活性。

    Cu(Ⅱ)配合物席夫碱结构生物活性密度泛函理论

    《无机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1423-1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