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语词汇化历时考察——以复合形容词为例

    蔡飞燕
    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复合形容词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历时演变.本文概述了词汇化的概念,并简述了汉语复合形容词的结构模式.通过对部分汉语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本文重点阐述了复合形容词词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语义及语法属性的变化、情感褒贬义倾向的演变以及语音的变化.研究发现,汉语复合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其语义逐渐凝固和稳定,并呈现出特定的情感倾向.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化理论的内容,也为理解汉语复合形容词的历时演变提供了新视角.

    词汇化汉语复合形容词历时研究

    《宁波小说七日报》启蒙意识及其代价探析——以连载小说《黑海回澜》为中心

    彭希斌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特定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晚清小说以启蒙色彩.报刊的兴起为晚清小说提供了新的载体,因其直面民众,也成为启蒙思想传播的核心阵地.《宁波小说七日报》是近代宁波的第一份文学期刊,也是近代宁波小说家进行思想启蒙的一次尝试,但最终因经费不足而停刊.

    《宁波小说七日报》《黑海回澜》启蒙艺术性

    晚清白话文运动时期的老舍小说创作

    闫禧凤
    10-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白话文运动为老舍提供了一个异于其他作家的对语言文字的观察视角,这使老舍的小说在语言的通俗性方面,比其他五四时期的作家走得更远,更接近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味.老舍的小说创作观念旨在以一种更贴近民众更温和的方式进行思考,为白话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促使老舍成为通俗文学积极的发扬者和推进者.

    晚清白话文运动老舍通俗文学

    记忆与希望——基于鲁迅与本雅明文本的比较研究

    刘鹏宇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与本雅明都对未来乐观的许诺保持警惕,但同时又都持有某种希望.鲁迅与本雅明的希望不针对未来,而针对现在.希望的动力来自对过去受难史的记忆.记忆者通过反复挖掘记忆,重新思考当下与过去的关系.在处理记忆与希望的方式上,鲁迅和本雅明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同时代人.

    鲁迅本雅明记忆希望

    论许杰乡土书写的悲剧色彩

    胡璐晨
    17-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杰的小说常常以冷峻之笔控诉旧社会的黑暗,暴露残酷的社会现实,呈现出一种悲剧的色彩.他笔下的悲剧,大体包括暴力的悲剧和父权的悲剧两大类.他作品中的悲剧叙事,侧重于表现天台乡村的种种陋习,这不仅仅是故事的底色,更是对社会深刻反思的载体.他的作品立足于独特的浙东乡土文化,撕裂了"瞒"与"骗"的面具,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深刻主题.

    许杰乡土书写悲剧

    "欲望之城"与"苏味之乡"——论朱文颖小说中的上海与苏州书写

    刘津蓉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朱文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两类城市形象,分别为"欲望之城"的上海与"苏味之乡"的苏州,这不仅与作家的自身经历相关,更与现代文明迅速发展下的城市形态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朱文颖作为城市的叙述者,以现代性的目光审视着笔下的上海与苏州,无论是物欲化浪潮下的上海,还是传统文化底蕴下的苏州,都带着作者对于城市发展进程的理性思考.

    朱文颖欲望之城上海苏味之乡苏州

    中国现代作家的留学体验与海洋书写研究

    徐金桃曾洁雯卢月风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作家的留学经历赋予他们海洋性的生命体验,成为其海洋书写的主要渊源.留学作家群的构成包括留学日本与留学欧美作家,虽然不同的异域文化背景与作者迥异的创作理念、审美观等使得他们笔下的"海洋"各有不同,但其作品仍呈现出爱情与自由、孤独与救赎、思乡与爱国等相似的主题.本文主要探究留学作家作品中的海洋书写,既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又对中国作家的海洋书写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现代作家留学体验海洋书写

    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救赎:安德烈·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及当代启示

    张瑜张胜旺
    28-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也加深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反生态本质的认识,安德烈·高兹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进行全面论述,指出经济理性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危害,并提出了"生态重建"的理论构想.这些思想和观点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安德烈·高兹经济理性生态理性

    淮军军事改革新探:以常胜军为发端(1862-1864 年)

    吴昊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时期,因训练松弛、纪律涣散,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初期的战斗已将八旗兵、绿营兵的虚弱战斗力暴露无遗,实行军事改革迫在眉睫.林则徐、魏源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当时并未被朝廷采纳,而曾国藩则效古成军,将"以礼治军"应用于湘军之中,创造勇营兵制.李鸿章之淮军脱胎于湘军,自然继承了湘军的治军精髓.李鸿章在对阵太平天国时,与常胜军有过广泛且深入的接触,常胜军所展示的西方军事思想对李鸿章深有启发.本文选取学界关注较少的研究视角,以1862-1864年间常胜军对淮军军事改变影响为中心,对比淮军与常胜军之间的异同,从而对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做出新的探索.

    常胜军淮军军事史

    何孟雄理想信念生成的历史性考察

    余滔单芳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孟雄理想信念的生成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崇尚工读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何孟雄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使命的真实写照,回顾和探索何孟雄理想信念形成的历史进程,对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何孟雄青年理想信念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