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说新语》疑问应答句研究

    王鼎馨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语法类型来看,《世说新语》疑问应答句具有句子的一般特征,受具体语境影响,存在可辨识的语法特点.从语义类型来看,按照应答句对应的疑问句语义类型可将这些疑问应答句分为四类:特指问疑问应答句、选择问疑问应答句、正反问疑问应答句、是非问疑问应答句.从语用特征来看,《世说新语》疑问应答句常用譬喻修辞格品评人物和事件状况,说理明白晓畅;巧用对偶,节奏鲜明;表意委婉,言辞精妙.

    中古汉语《世说新语》疑问应答句

    《金瓶梅词话》诗词曲异文校读举隅

    马佳帅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词话》诗词曲文本的异文从是否需要校改的角度分析可归纳为校勘性异文和非校勘性异文两类.校勘性异文主要包括讹误式异文、赘衍式异文、错乱式异文三种,其中讹误式异文包括形讹和音讹两类.非校勘性异文则包括同词异形和词语差异两种情况,其中同词异形分为单音节同词异形和多音节同词异形两类,词语差异分为部分语素(词)相同和语素(词)完全不同两类.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对《金瓶梅词话》诗词曲文本进行校理,汇集其异文类语料,考察分析其异文材料的性质,对异文材料进行取舍和辨析,是近代汉语语料建设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金瓶梅词话》诗词曲异文字词校读

    《史记·商君列传》三家英译本对比分析

    贾芹吕鑫岚
    14-1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概述了《史记》的华兹生、倪豪士、杨宪益三家英译本的基本情况,以《史记·商君列传》为例,从古汉语的视角就其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中华典籍外译工作抛砖引玉.

    华兹生倪豪士杨宪益《史记·商君列传》语言对比

    "哀者歌其事":《诗经》中的农业劳动者形象建构

    程雁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是农业劳动者艰难生活的烙印.它将民间的世俗风情和农民的劳动状态引入诗章,描绘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及其生活心态.换言之,《诗经》把农民生产劳作、日常生活与情感心理勾连起来,放置于乱世社会的诗性表达之中.《诗经》建构了贫苦而坚韧的农业劳动者形象.劳动者负担统治者暴敛的重负与繁重的徭役,面临灾荒与战争的威胁,谱写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哀歌.这彰显出《诗经》中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内蕴.

    《诗经》农业劳动者现实主义形象建构诗性表达

    充满智慧的教育创造——论《古庙敲钟录》的教育意义

    潘行宇
    22-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的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集中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932年连载这部小说的《申报》和陶行知在影响力上相互成就,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表达和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古庙敲钟录》的文本载体来看,小说系统地反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借助诗歌更为广传;从接受理论上考察,《古庙敲钟录》在20世纪30年代促进了大量工学团实践的兴起,在如今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和实践意义.

    陶行知《古庙敲钟录》工学团

    浪漫叙事下的文化隐喻:《雅歌》对沈从文苗族传奇的影响探析

    陈路昀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在其一系列以苗族历史上部族男女为主角的作品中,不仅引用了《圣经》中《雅歌》的词语、句法,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借鉴,构筑了人性复归隐喻之下的传奇故事模式.沈从文对《雅歌》的文学接受既是出自学习写作的自觉,又包含着对苗族历史和自身身份认同的需要,展现出独特的创作心理和审美内涵.

    《雅歌》沈从文苗族传奇文化隐喻

    含混:《黄雀记》人物形象建构的内在叙事策略

    孔纤纤宋岳阳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小说《黄雀记》的叙事上看,含混是苏童有意建构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的内在策略.在叙事过程中,作者采用多视角叙事、虚构式叙事、留白叙事以及历史叙事等叙事手段,规避作者的叙事责任,将叙事责任转嫁给文本中虚构或非虚构的叙事者,让叙事更显冷静客观的同时,又通过含混多元的叙事话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完整构建,实现了对人性更深层次的观照.

    《黄雀记》含混叙事策略人物形象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对叶兆言小说《状元境》的解读

    张双笑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兆言的小说《状元境》以民国时期为叙事背景,深入历史裂隙进行独特的开掘与想象,完成了主流之外的历史述说,建构了虚实相生的新历史叙事.小说有意疏离单线化的正史,通过不同立场的人物视角,再现了纷繁复杂的战争历史,同时聚焦于历史的个别之处和偶然事件,着意书写"英雄"的风流史和失意史,完成了复线历史的增值.小说搁置了宏大历史与重大事件的书写,转而观照和审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聚焦于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实现了大写历史的小写化,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图景,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新历史主义叶兆言《状元境》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创造了现代国际体系吗

    贺夏蘅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有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现代国际体系的传统观点,指出了这种叙述的明显问题.通过回顾该和约文本并参考广泛的历史背景,本文阐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本身无法佐证现代国际法中"主权国家"等概念.传统叙述忽略了非西方的历史经验,反映了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范式.本文驳斥了这种叙述,呼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研究框架,平等对待各种历史经验.非西方学者应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多元视角,以推动知识生产的去等级化进程.

    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传统叙事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菏泽集市文化研究

    马楠张荣贵丁伟
    44-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市伴随人类文明产生,是早期人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交易场所.时至今日,传统农村集市经历城镇化、电商等因素不断冲击,其传统的交易功能逐渐式微,但独特的文化烙印使其超越了经济意义,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菏泽的农村集市已有数千年历史,近年来,在"鲁西南崛起"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菏泽农村集市不断调整发展策略,深深镶嵌在鲁西南区域经济结构中,对促进区域乡土文化振兴、助力本地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菏泽农村集市集市文化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