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与老舍文学创作的转变

    闫禧凤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老舍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浪潮的不断推进,老舍与左翼文学家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和隔阂.他们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左翼文学家们所推进的左翼文学思潮确实极大地促进了老舍在创作理论、思想和道路上的转变,这在老舍的作品中体现得很鲜明.

    老舍左翼文学思潮创作转变

    从"公共空间"到"私人领域"——鲁迅小说《伤逝》解读

    励盼儿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涓生与子君同居前、同居后和结局时"启蒙"与"爱情"的形态和变化,可以发现鲁迅小说《伤逝》中存在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对立关系.其源于"个人启蒙"与"集体救亡"之间的变奏关系.本文由此归纳出"五四"知识分子的双面性,揭示了"新人是旧人"的矛盾现象.通过这一解读,我们得以深入理解鲁迅对个体与社会、自由与束缚的多维度思考.

    鲁迅《伤逝》"五四"知识分子悲剧

    小说《回忆》的生态意识解读

    孔施施佘军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德尔·贝瑞的小说《回忆》通过主人公安迪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农业从传统的农耕文明不断走向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故事在场景描述、人物塑造、情节推动方面运用大量后现代叙事手法,如语象叙事、意识流、碎片化记忆,给予文本可视化的阅读效果.作者不断拼贴出的一幅幅完整的今昔对比图,折射出现实与传统的强烈冲突与碰撞.贝瑞继承了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地方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即反思现代农业对环境、传统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破坏,在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秉持后田园主义积极入世的生态观,力图复兴农耕文化传统,重建乡村共同体,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和谐共生的出路.

    温德尔·贝瑞回忆后现代叙事手法生态意识后田园主义

    浅析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的提升

    张泽芳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进版图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提升引进版图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内容而言,引进版图书的质量取决于原稿质量、翻译质量、编校质量等因素.通常状况下,引进版图书的原书经过多轮筛选、论证,经过了市场检验,质量是有保障的,本文重点关注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并基于译稿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提高译稿质量的方法,以期提升引进版图书的质量.

    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问题方法

    作为目的与基础的"生活世界"——从胡塞尔对康德与伽利略的批判与超越出发

    李卓桐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胡塞尔晚年哲学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关于"生活世界"概念的哲学问题,基于对于康德与伽利略批判与超越的不同路径的阐述分别论述"生活世界"是如何建构起作为"基础"与"目的"的合理性的4个哲学问题的探究,对于"生活世界"作为"基础"与"目的"的双重性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一书中的路径展开解读,探索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理论建构的哲学智慧对于现实社会的潜在理论启示.

    胡塞尔生活世界超越论哲学现象学康德客观科学

    丧服图表在清代的发展概况

    王宁玲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礼·丧服》篇所载丧服制度是后世礼典中丧服的根源,其诸多亲属关系及服制,辅以图表阅读,实为明朗.清代文献中关于丧服图表的书目很多,本文从图表形式、内容来源方面加以梳理,发现大致有菱形图或其他图式、表格、条例式图等形式.内容上,清代官修礼典、律例大多沿用自明代,以朱子《家礼》为式,三礼类文献中所载图表,类目大多不出《仪礼图》《仪礼经传通解续·仪礼丧服图式》.清儒作丧服图亦会沿用考校前人之图,也有独创图制者,如张惠言、吴嘉宾、程瑶田等,此外,也有为便民而作简易之图.

    丧服图表《仪礼》清代

    "勿令所失":清代浙江救助外籍漂风难民制度略论

    王超杰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18 世纪以后,随着东亚各国海洋活动日益增多,海难事故也频繁发生.受洋流和季风影响,漂流至浙江的外籍海难船只较多,随着救助经验的积累,浙江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海难救抚制度,详细记录在乾隆《钦定户部则例》中,并有嘉庆年间朝鲜漂海人崔斗灿的漂海日记《乘槎录》相印证,既展示出浙江各级官府在具体的海难救助活动中制度落实的情况,又生动体现出了浙江抚恤制度在挽救漂风难民生命财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明清朝海难救助制度对于挽救各国漂风难民生命财产具有显著作用,亦反映了中华文化中悠久的人道主义传统.

    清代浙江漂风难民乾隆《钦定户部则例》《乘槎录》

    《新学制高级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分析

    刘方婕仲玉英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学制高级小学英语教科书》是 1923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其插图、词汇和语篇都富含中国文化元素.这种重视中国元素的英语教科书编辑方式切合新学制"注意生活教育"的标准,体现了商务印书馆"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编辑宗旨、力求"自编"的教科书编辑理念以及适应"儿童"的教科书编辑原则.此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的重要代表.

    新学制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元素商务印书馆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蒙莉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把握中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青少年成长成才以及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内容为王",确保融入的准确性;要以"形式出彩",提升融入的创新性;要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提升融入的实效性.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张淑祯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指明了新形势下人类的发展方向.因此,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深刻的赓续发展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继承"和合"思想中以和为贵的交往观、协和万邦的治理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天下大同思想的同时,为其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全新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