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秦汉语词义消歧研究

    于丽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调研了现代汉语领域的词义消歧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词义消歧所采用的相关技术,确定出面向古代汉语信息处理的词语义项区分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在现有的词义消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特征,使用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的高效率的CRF分类模型,将统计模型和语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基于NaiveBayes、KNN、RFR-SUM、CRF、MaxEnt模型对"如""将""我""信""闻""之""能"等古代汉语高频、典型词进行单分类器的词义消歧实验.根据单分类器消歧性能,运用乘法法则、均值法则、最大值法则、投票法则等集成法则进行了分类器集成消歧实验.

    古汉语词义集成分类器

    清初小说《海角遗编》作者考

    张悦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根据《海角遗编》的卷首序言或题记推断它的作者为七峰樵道人、漫游野史或陈祖范,且未知前二者的真实身份.笔者通过新发现的厦门大学藏一卷本序言考察出《海角遗编》的作者为陈瑚,七峰樵道人、漫游野史、陈祖范等人均为后来的抄录、整理者.

    《海角遗编》陈瑚七峰樵道人漫游野史陈祖范

    论楹联与新闻文体的关系

    张宁曾昀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代产生的新闻与传统文体楹联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从形式角度看,新闻的对偶标题或本身即为楹联,或在句式风格上仿照楹联,本质上属于对楹联的"接受";从文体角度看,新闻的对偶标题与新闻主体构成了抒情文体与叙事文体相结合的共生文体;从文化角度看,楹联与新闻的结合是近现代以来雅文化与俗文化交汇的"产物".二者是近现代文化嬗变之际传统文体与新生文体关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复杂文学语境中文体共生的态势,从深层上体现了文体发展的"现代化".

    楹联对偶标题新闻文体雅俗文化文体共生

    王弼贵无哲学思想探析

    彭茜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弼是贵无哲学思想的主要建设者,他通过有、无、本、末、体、用的论证,建立起一个精致的宇宙论体系,并创造出一次玄学思辨水平的高峰.王弼还在其宇宙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政治理论,确证了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名教出于自然".他提出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共同达到了调和儒道、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目的.他还大倡"圣人有情说",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圣人也难免要持哀乐之情来"应物",但关键在于圣人能"体冲和以体通无",能够把握宇宙人生的真谛,做到"应物而不累于物",从而实现了情与理、体与用的契合圆满.

    何晏王弼玄学贵无论宇宙论社会政治论圣人人格论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多维意蕴探析

    郭苗苗贾冰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论题,是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切入点.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丰富内涵,深刻剖析其哲学意蕴、政治经济学意蕴、历史意蕴以及生态审美意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就哲学维度而言,这一理论为推动社会前进提供理论指导;就政治经济学维度而言,这一理论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之境,提出了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就历史维度而言,这一理论提供了"从后思索法"这一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就生态审美意蕴而言,这一理论明确了主体的劳动实践是构建人与自然生态之美关系的关键.

    马克思劳动理论劳动异化劳动人的解放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音乐的传承发展与路径研究

    宋乐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音乐与文化自信互为表征.作为关乎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命题,中国音乐如何攀登文化自信的高峰备受瞩目.中国音乐文化自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聚焦于中国音乐代际相承的发展历程,探讨文化自信与中国音乐内在关系问题.中国音乐蕴含着文化自信的艺术元素,呈现"多元一体"特质,处于"文化重组"关口,这已由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现实状态证明.中国音乐在路径选择上要筑牢发展根基、激发自身活力,不断涌现出彪炳于世的优秀成果.

    中国音乐文化自信传承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新道路的路径探析

    周欣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趋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清洁美丽世界"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寻找经济增长新的突破点的必然途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生态矛盾凸显,生态问题错综相连,生态危机敲响警钟.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两个大局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统筹部署,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严防生态死角,不断开拓进取,力求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意义与教育方式

    刘晓玉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为党和国家提供优秀青年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阵地,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培养内容不够深入、培养范围不够全面、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从高校教育者的视角探析新时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路径,即通过构建科学化课程体系、创设长效育人机制、整合资源搭建实践平台等教育方式,稳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战略意义教育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路径

    位潇丹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亦是赋予社会主义接班人生机活力的时代要求,更是达成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要把握"主力军""主渠道""主战场",发挥"1+1+1﹥3"的效果,更要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统一,确保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当中.

    中国式现代化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实践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园校融通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王梨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校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学科特色进行课程重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本文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思政融入的内涵要求,从思政设计、实施和评价三方面认识思政融入的现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思政融入的策略,实现课程铸魂育人的使命.

    园校融通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