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景观视角下的运河城市形象构建——以枣庄市为例

    张芸菲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的形象构建与语言景观的建设密不可分.语言景观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能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功能.枣庄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中枢区段之一,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构建枣庄的运河城市形象有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现城市精神,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基于语言景观理论,从语言标牌的设计与创新、参与者因素的影响和虚拟空间的语言景观建设三个方面,分析城市形象提升策略,从而推动枣庄运河城市的形象构建和城市转型.

    语言景观城市形象大运河枣庄

    唐朝君臣的诗歌活动——以太宗应制诗为中心

    丁晴鹤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贞观时期,以唐太宗为中心的贞观诗坛成为唐代开国以来的第一个诗歌活动中心.贞观君臣在沿袭前代诗风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诗风,对唐诗以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锤炼和推动作用.宫廷应制诗作为当时的创作主流题材反映了太宗朝君臣的诗歌活动与审美倾向,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权力的中心对诗坛风尚起着导向作用.

    唐太宗贞观诗坛应制诗宫廷诗

    "苟活"还是"觉醒"——《祝福》与《生死场》两个不同视域中女性形象的契合与异变

    王超洋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五四"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祝福》与《生死场》这两个代表性的文本分别从不同的视域塑造了"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以及"觉醒者的形象",其中涉及"女性觉醒"的不同状态体现了历时性的"契合".然而通过比较两个文本在叙述主体的转换、叙述语境的营造、悲剧结构的组织以及女性形象的展现上的显著差异,则可以发现作家代际间叙述话语中存在的"异变".

    同构性"二元对立"与"三角结构"女性解放叙述话语乡村伦理

    新时代中国文艺生态的伦理审视

    王俊玮韩金龙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人民"举旗帜"、为时代"鼓与呼"、为国家"塑形象"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的伦理诉求;坚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是新时代中国文艺价值的伦理愿景;坚持正确义利观,摒弃"铜臭之气"的功利主义;坚定中国文化立场,搭建"正本澄源"的价值场域;坚守文艺创作理想,涵养"独上高楼"的精神境界是营造山清水秀、天朗气清文艺生态的伦理路径.

    新时代文艺生态伦理审视

    元明间浙东藏书业的盛衰转换

    卞梁周芃向松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浙东藏书业整体低迷,呈现藏书群体小众化、藏书功能学术化的特点.及至明代,得益于明廷对书籍的重视,以及江南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浙东藏书业迅速复兴,涌现出黄孔昭、祁承爜等藏书大家,以及"天一阁""澹生堂"等著名藏书楼,极大推动了浙东地区的文脉赓续.

    浙东藏书业文化政策天一阁澹生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唱歌游戏教科书中的舞蹈语汇探究

    王玥张璨蒋立平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唱歌游戏一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游戏相结合,让儿童通过唱歌、表演、游戏、舞蹈、律动等方式,切身感受歌曲内涵及其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充满童真童趣.本文追溯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唱歌游戏教科书中的舞蹈语汇,并总结其对今天的音乐教育的启发意义.

    唱歌游戏舞蹈语汇教育功能教学方法教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维度和当代价值探析

    苏峰郑琪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中央在系统研判当今世界之大变局的基础上,综合多个维度提出的解决全球问题、优化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是其形成的现实维度,世界历史的更迭演进是其形成的历史维度,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和"文化是其形成的理论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际体系,为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为世界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真正共同体美好生活

    社会治理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探

    刘俐马志芹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工作社会化趋势下,依托社会治理理念重新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是开拓创新之举.社会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同步建构性,且发挥着中间纽带和促进作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存在参与共铸的主体不够多元、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够凸显、自上而下的方式效益有限等问题.本文从社会治理主体、治理规则和治理方式三个维度出发,培育壮大共铸主体,凸显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丰富拓展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效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治理民族工作社会化

    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运行机制研究

    张兴玲邓燕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带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探索中国式民主道路不断进行伟大革命、伟大建设和伟大改革,不断完善、发展、总结历史经验而形成的新型民主政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坚持人民性、注重过程性、体现全面性的价值意蕴,决定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政治文明形态.立足新时代,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实现机制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忠诚意识提升路径实践研究

    赵洹铎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最基本的政治素养,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优良传统.大学生党员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忠诚意识,事关党和国家在新时代顺利完成历史使命,是公安院校等高校培养忠诚纯洁的青年政治精英的重要任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完善忠诚教育体系,有助于为党和国家发展培育出优秀可靠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忠诚意识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