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论古楚方言词语"啤咺"

    景翰文
    3-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学界对《方言》中"啴咺"一词存在一些误读,"咩咺"的本义"怒而噎噫"也常被误释为"惧",并且从者甚多.大量文献材料也表明,"咩"与"咺"皆有"怒"义,二者可组合成词,是古楚方言区特有的词语.另外,此"啴咺"当区别于《列子》中表"迂缓"义的同形词"啴咺".相近的音韵模式和地域分布表明,"啴咺"即《楚辞》中的"婵媛",通过在文本内"据境索义",可得知"婵媛"是一种与"怒"交杂而形成的复杂情感状态.

    "咩咺"古楚方言考释

    复合趋向补语的认知机制和语用条件——基于"×来"类习得偏误的分析

    罗依薇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者常常混用不同的"×来"类复合趋向补语,需通过分析相关补语形式的误代情况,探讨其背后的认知动因和语用条件.研究发现,学习者对部分引申用法的认知来源了解不清,或认知理解上出现偏差,只是机械记忆释义词条.另外,语境和使用频率也会影响补语形式的选择.这给优化二语教学策略带来如下启示:渗透认知理念,抓住核心语义特征,梳理隐喻性扩展路径;了解前置述语的语义制约;注意具体语境的适配性.

    趋向补语偏误分析认知动因二语教学

    张元幹词用杜诗典故研究

    何旻阳
    11-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元幹词的用典博取百家,范围遍布经、史、子、集,其令词创作内涵丰富且别具一格.张元幹作为处在家国沧桑巨变时期的南渡词人,其对杜甫诗的接受主要集中在归隐以后.芦川词今存185首,其中有53首对杜甫诗句进行了大量的援引和使用,用典多达72处.其中用典类型多以正用、明用为主,引用之处在文中衔接自然,浑然天成.芦川词大量化用杜诗典故,不仅彰显了张元幹本人对杜诗的喜爱及其对杜甫人格的推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元幹当时的创作心态.

    张元幹芦川词用典杜甫

    "只要大河还在流淌":作为改革开放时代"取景器"的《金色河流》

    吴海慧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聚焦"小老板"群体,塑造了以穆有衡为代表的"新富"阶层的人物形象,通过揭示这一群体的艰难致富之路,传递出更为理性和真实的财富观.《金色河流》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取景器",小说中群体的崛起之路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形成呼应,完成了整个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取景",彰显了大时代主题.同时,通过家庭叙事将年轻一代的王桑等人加入进来,将"改革开放故事"放入当代的历史延长线中进行考察,凸显了改革开放以来人的财富观念和精神价值的变化,整体呈现出鲜明的"当代性".

    鲁敏《金色河流》改革开放取景器

    "现代性"背景下艰难的自我认同——重读王十月的《国家订单》

    陈书玥
    19-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初期,广东打工作家王十月的代表作《国家订单》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这部小说把打工者置于全球化视野中,展现了庞大的移民务工群体在现代性生活情境中的复杂境遇和艰难的自我建构.本文运用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通过文本细读,从生命经验、信任维持、道德实践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移民务工群体在"现代性"背景下的自我认同之痛,从而揭示小说的重读价值在于其时代见证性.

    王十月《国家订单》现代性自我认同

    南非种族隔离时期黑人女性生存状况的真实书写——解读辛迪薇·马戈那短篇小说集《活着,恋爱,夜不能寐》

    吴莉莉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迪薇·马戈那的短篇小说集《活着,恋爱,夜不能寐》展现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黑人女性罕为人知的生存状况.大部分黑人女性跌入职业阶梯的最底层,沦为家庭女佣,她们工作繁重、收入低微、缺失亲情、承受白人家庭的种族歧视以及白人男性的性暴力.除了与黑人男性一样承受种族政治的戕害之外,南非黑人女性在黑人社区还受到传统性别规范所带来的歧视.她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围绕着如何服务于私人家庭而展开的,这从源头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此外,黑人女性生存状况恶劣,经济、医疗、人身安全方面的保障是极少的.

    《活着,恋爱,夜不能寐》南非黑人女性生存状况家庭女佣

    吸纳、转向、重构:泰德·休斯儿童诗歌的创作自觉

    付新玉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德·休斯不仅是英国著名的桂冠诗人,也是重要的儿童诗人.在与20世纪西方儿童观的不断交互中,休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儿童诗歌创作自觉.本文以时间为轴进行纵向考察,将休斯30多年的儿童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早期的诗歌充满童趣和想象,是浪漫主义的复归;中期的诗歌呈现出现实主义转向,在诗歌中赋予儿童观察真实的自然和现实世界的能力;后期作品则蕴含了诗人的生态理想,凝聚着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休斯的儿童诗歌创作包含着对儿童的期望和对社会的思考,是其对时代的回应.

    泰德·休斯儿童诗歌儿童观生态理想

    生命共同体理念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异质同构研究

    孙桂芳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以人与自然为有机整体,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提出的生态哲学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西方"物转向"背景下,反叛传统哲学人—物主客二分思维,以人与物平等的观念为理论背景,以"转译"为路径生成的"动态"关系网络.将生命共同体理念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并置研究,凸显二者在关系哲学层面具有以实践为中介、共生为追求的同构之维.

    生命共同体理念行动者网络理论万物互联异质同构

    孟子的王霸之辩

    张静
    35-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提出了"王霸之辩",并主张"尊王贱霸".孟子的王道学说不仅体现在他所倡导的仁政、民本的思想上,而且直接体现在孟子对王道政治的坚定信念上,还体现在孟子对霸道政治言辞激烈的抨击上.本文立足《孟子》文本,追溯孟子是如何展开"王霸之辩"、如何表达"尊王贱霸"的观点的.

    孟子王霸之辩尊王贱霸历史意义

    《日本一鉴》中郑舜功的倭寇观探析

    管仲谋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舜功的《日本一鉴》深刻揭示了明朝中后期人们对海洋领域的探索与认知.郑舜功在出使日本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日本民风民俗,深入剖析了日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郑舜功在《日本一鉴》中表达了对倭寇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策略,并提出了通过教育和农业改善日本民生以消除倭患的主张.郑舜功的海洋书写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精神,服务于明朝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展现了明代知识分子对倭患问题复杂而深入的认识.《日本一鉴》不仅丰富了后人对明朝海洋探索的了解,也为后世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郑舜功倭寇观《日本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