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景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应用与价值——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

    朱妍陆山花梅静怡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语言景观既是了解一个地区语言生态的重要途径,又是展现地区人文景观建设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安徽省凤阳县的语言景观具有数量足、类型多、载体多样以及服务功能具有普惠性和显著性等特点.同时对设置布局、地域特色、规范化、语音化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探寻语言景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凤阳县文明建设水平,优化地方语言景观,同时也能为构建和谐繁荣的语言生态提供借鉴意义.

    语言景观城市建设凤阳县

    汉语难易结构综述研究

    戴丽丽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从句法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出发,对汉语难易结构中的"好V"结构和"容易V"结构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心理组块效应和动词状态化假设,本文重新讨论了"好V"类难易结构和"容易V"类难易结构的生成机制,旨在阐明这两类结构在形成过程中的差异.通过这一研究,有望更全面地理解汉语难易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汉语难易结构"好V""容易V"心理组块动词状态化

    朱光潜"活语言"理论的生成及意义

    陶宇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光潜作为中西文论的融会贯通者,其文学理论既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受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深刻影响,他提出的"活语言"理论也不例外.在中国古代"活法"传统影响下,诗歌创作追求自然、体物缘情;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中"语言"则与"表现"紧密联系,作家的情感通过语言得以抒发.朱光潜的"活语言"理论在二者基础上,着重探讨"语言"与"文字"、"语言"及"表现"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挖掘由语言之"活"带来的诗歌之"活".

    朱光潜"活语言"语言与文字表现

    藏族作家德本加"狗系列小说"中的人性问题解读

    拉毛才让纳么卓玛
    15-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本加作为藏族母语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质朴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深深吸引着读者.他的小说内容精炼而富有张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德本加常以其幽默风趣的笔触在作品中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反思,尤其体现在对人性和文化的深刻洞察上.其中,他的"狗系列小说"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揭示当下社会尖锐人性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引起强烈反响,展现了作家的卓越才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德本加"狗系列小说"人性问题

    多面复合体:《乌托邦》中的含混与复杂性

    王伟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英国人文主义者与政治家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发表第一版《乌托邦》以来,乌托邦这一独特的"社会政治体"就得到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与批评.就一般语境而言,对于乌托邦的批评分析集中于政治社会领域,乌托邦所代表的是一种积极正向却又无法实现的理想的社会愿景.但这种观念往往忽略了乌托邦起初作为文学文本中被构建出的时空体所具有的内在的含混与复杂性,以及这种含混被构建的过程.结合莫尔创作《乌托邦》的历史语境与首版的文本信息,可以发现乌托邦作为多面复合体,这一文学概念起初就在形式表征(时间与空间)和内在本质(人文主义色彩)两个层面具有含混性与复杂性.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人文主义含混复杂性

    贝特朗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

    张云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马丁·盖尔归来》中用了不少笔墨对一名女性人物——贝特朗的境遇、性格、选择与行为以及其身处的社会环境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在戴维斯的叙述中,一个生活在16世纪法国乡村的女性逐渐觉醒女性权利意识,一个勇于挑战当时的父权制度和森严的性别秩序,努力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贝特朗《马丁·盖尔归来》女性权利意识

    新园地的拓荒者——《日本填词史话》与日本词史

    臧利娟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日本填词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日本填词史话》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它有三大特点:浓厚的主观个性风采、详赡的内容以及卓越的创见.本文对书中所涉及的日本填词发展的历史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发展的兴衰受到中国词论、词史的影响.

    《日本填词史话》神田喜一郎主观个性奠基之作

    重玄思想与戒律科仪的相互影响——以杜光庭思想为例

    李双言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光庭为唐末五代时期重玄思想与戒律科仪思想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这两种思想也在不断互相影响,形成了杜光庭独特的哲学体系.同时,杜光庭作为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学者,分析其思想的演变,对于研究唐宋时期的思想变革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杜光庭的重玄思想与戒律科仪结合,以为学界研究杜光庭提供新的视角.

    杜光庭重玄思想戒律科仪

    "德法共治"思想的理论借鉴与当代价值

    罗艳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治与法治结合的社会治理方式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普遍使用且重要的手段,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在中西方传统国家治理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治理文明的基础上积极吸纳西方社会治理文明的有益之处,提出了"德法共治",要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并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创新发展,突破了西方社会"法律从属道德"的抽象迷思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礼法合治"思想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为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激发德治和法治的治理效能.

    道德法律"德法共治"社会治理

    "德主刑辅"法制思想反思及其对现代法治影响

    许家烨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德主刑辅"要求治国理政以教化为主,谨慎用刑.这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中华传统法制思想,同时也是中华法系的核心特点之一.最早,西周时期便出现了"明德慎罚"的理念,先秦时期的儒家也提出了"德治""仁政"的主张,前朝的学说与思想都为后世"德主刑辅"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汉唐时期出现的多项法律实践,皆可以体现该理论的内涵.本文就其中重点的法律实践进行分析,以古鉴今,通过对"德主刑辅"思想的研究,思考其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影响与意义,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

    "德主刑辅""明德慎罚"法治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