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科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科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外科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林言箴;李宏为

双月刊

1007-9610

surgrj@yahoo.com.cn

021-64374749;64370045转611432

200025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

外科理论与实践/Journal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于1996年创刊,是由上海外科界共同合办的一本外科专业刊物,本刊以普外科为重点,同时兼及外科各专科领域,尤其是关于专科进展和各专科与全身密切内在联系的文章。本刊每期所用文章以自由来稿为主,辅以约稿,自1998年公开发行以来,本刊每期有一专题并每期有论述题的国内数位名家撰稿,另能及时反映国内在该领域的(包括临床和基础)现状和发展状况,订数逐年增高,平均每年增加约15%,本刊2001年改为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与疗效评价

    姚宏伟魏鹏宇高加勒张忠涛...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已成为我国结肠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技术仍在持续优化和改进,其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①完整的手术切除范围;②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③安全的消化道重建.重视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推动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形成科学的手术评价体系,做好手术疗效评估,并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腹腔镜手术结肠直肠癌手术操作标准化质量控制

    结肠直肠微创手术平台、术式创新方向与质量控制

    张明光王锡山
    19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直肠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外科理念的重大飞跃.过去半个世纪,见证了由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的历史性转变.这得益于手术平台和术式的不断创新.平台的创新,包括显像平台、能量平台以及器械平台的创新.术式的创新,主要是基于术式构成的五要素,即手术入路、肠段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和标本取出.结肠直肠微创外科的进步显著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提升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手术的整体安全性.这种进步的背后,是对手术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手术的规范化、同质化的执行.在未来,继续推动手术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将不断提升结肠直肠微创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需外科医生对手术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懈追求.

    结肠直肠外科微创手术手术平台手术术式质量控制

    早期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全程监测

    兰平陈永乐何晓生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等技术的发展,给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8%~12%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仍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现行指南推荐,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早期直肠癌需追加补救性根治手术.各种微创、低位保肛手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手术(CSPO)更好地实现了保肛保功能的目标.早期直肠癌总体预后良好,但其全程监测随诊同样重要.早期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监测理念的革新,内镜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根治术全程监测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手术时机把握

    谢海艇胡烨婷李军丁克峰...
    20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后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仅靠手术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是其标准治疗,可明显降低LARC的局部复发率,但却显著危害病人肛门和泌尿生殖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避免目前"一刀切"的治疗模式,选择最佳的根治性手术时机,使其兼顾肿瘤学预后和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笔者认为通过术前评估LARC风险,合理选择根治性手术时机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术前风险评估为中低危的病人可考虑直接手术,或术前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对于高危病人,可通过加强术前新辅助治疗等策略,延后根治性手术时机,以改善肿瘤学预后.本文围绕LARC根治性的时机选择进行分析讨论,为后续LARC开展个体化和精细化的治疗选择提供思路.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时机新辅助放化疗

    征稿启事

    210,277-278页

    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的研究进展

    宋子甲赵任
    2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策略的研究进展.尽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关注转向器官保留策略.讨论早期直肠癌的精确分期方法,并针对cT1N0M0和cT2N0M0病人提出具体的器官保留方案.另外,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病人,免疫疗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总结当前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师在治疗早期直肠癌时提供有关器官保留的指导建议.

    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观察等待策略全程新辅助治疗

    低位直肠癌适形切除规范手术操作标准(2023版)解读

    张卫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低位直肠癌适形切除规范手术操作标准(2023版)》的出台背景以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如适形切除手术的定义、相关解剖概念的明确、适形切除保肛手术的优势、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主要区别、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把握、手术操作的原则和相关细节以及围术期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解读.

    直肠癌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术预防性造口共识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回顾和展望

    王雅琪夏凡章真
    22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标准治疗模式肿瘤退缩和保肛率仍有限,且无法降低远处转移率.放疗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放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有望突破微卫星稳定(MSS)型结肠直肠癌的治疗困境.近年来,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逐渐展开,大多获得满意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MSS型中、低位LARC病人保留器官功能提供新的选择.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期待获得更好的保肛和远期生存获益.同时在放疗与免疫治疗模式、疗效准确评估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和努力.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肿瘤)完全缓解器官(功能)保留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外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229页

    血清中PD-L1含量与胃癌病人预后的关系

    陈长强严晓伟胡皆乐包皙婷...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胃癌病人血清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含量及其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60例胃癌病人血清,15例健康成人血清作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D-L1的含量,比较胃癌病人与健康成人血清PD-L1含量的差异,分析胃癌病人血清PD-L1的含量与病期及预后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PD-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中PD-L1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中PD-L1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Ⅳ期胃癌病人血清PD-L1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病人.胃癌病人合并腹膜转移者血清PD-L1含量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生存分析显示,血清PD-L1含量高的胃癌病人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者.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水平,发现其与血清中PD-L1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病人血清中PD-L1含量高于健康成人.随病期进展逐渐升高.胃癌伴腹膜转移的病人血清中PD-L1升高明显.血清中PD-L1含量与肿瘤组织中的PD-L1表达不相关.

    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