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理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理测试
物理测试

李少华

双月刊

1001-0777

wuliceshi@gmail.com

010-6218251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物理测试/Journal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Test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钢铁研究总院主办,是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面向生产企业试验室、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质检等部门的科技人员,试验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广大物理测试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提供条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NG储罐用9Ni钢夹杂物控制生产实践

    韩启彪高龙永车金锋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9Ni钢中厚板06Ni9DR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较多批次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现象,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缺陷部分试样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钢板中存在大量的以CaO-Al2O3为主的长度为61~167 μm的夹杂物,并伴有少量MgO和硫化物.由于LF脱氧时加入的Al不足,在精炼过程中Al烧损导致Al含量的进一步降低,在LF处理后期或RH处理过程中补Al,从而产生大量的此类夹杂物.通过控制转炉终点碳和氧含量、延长RH真空处理时间和软吹时间、保证足够的钢液镇静时间等措施,钢板中的夹杂物数量显著减少,超声波探伤不合格比例由8.11%降低到0.2%.

    9Ni钢超声波探伤夹杂物

    征文通知

    30页

    304不锈钢适配条裂纹原因分析

    郭磊王少参刘琰丛宝义...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型运输车作为海上大型舰船的运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车辆适配条出现裂纹.适配条材质为304不锈钢,为了查找适配条出现裂纹的原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直读光谱、能谱仪、金相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布氏硬度计等对适配条进行了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分析等.通过应力腐蚀试验,对适配条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运输车适配条材质不合格是适配条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在海洋环境下产生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是导致适配条出现裂纹的诱发因素.通过对车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和采用具有更好抗腐蚀性能的316L不锈钢,可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适配条不锈钢裂纹腐蚀

    截止阀断裂原因分析

    张德美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截止阀在使用一年后发生批量断裂,从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断口微观形貌等多方面对断裂的截止阀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截止阀的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Zn的质量分数超过总质量分数的38%),硬度、显微组织无异常,断裂面形貌显示应力腐蚀是该批次截止阀失效的主要原因.该批截止阀未进行去应力退火,拧紧力比以前批次大,截止阀的使用环境湿度大,这3种原因的共同存在导致具有较强应力腐蚀倾向的截止阀发生应力腐蚀,从而导致早期断裂.

    截止阀断裂应力腐蚀

    18CrNiMo7-6制造风电行星轮锻件浸蚀检验异常原因分析

    董娟蔡丰伟陈永祥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模铸材18CrNiMo7-6钢风电行星轮锻件的化学成分、气体含量、硬度、非金属夹杂物检测,分析了模铸材18CrNiMo7-6钢锻件浸蚀检测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模铸材18CrNiMo7-6钢水脱氧不彻底或浇注时保护措施不完善引起与空气接触,钢中的Al被氧化成Al2O3最终在风电行星轮锻件中残留并弥散分布,导致锻件浸蚀检测不合格,对锻件样品浸蚀重现分析,任一个截面上进行低倍观察,发现与浸蚀检测相同的黑色腐蚀点,进而验证了分析结论.

    18CrNiMo7-6钢锻件浸蚀检验夹杂物

    高空作业卷扬机钢丝绳断裂原因分析

    陈容刘希斌史明灿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高空作业卷扬机钢丝绳服役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原因,采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缺陷部位断口、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拉伸试验机对正常部分的样品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与桥面预留孔反复挤压、摩擦,形成了白亮层组织和摩擦挤压痕,表面损伤的钢丝绳在反复升降的斜拉力作用下发生剪切断裂,剩余部分钢丝绳因整体性被破坏,当超过钢丝绳本身的最大破断力时被强行拉断,造成钢丝绳的整绳断裂.

    钢丝绳白亮层组织表面损伤

    法兰用低铬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开裂失效分析

    王志军齐江涛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铬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是法兰用钢的主要产品之一,对冲压法兰检验发现其端部有无规律的开裂缺陷,开裂发生在厚度方向的端面或单面起贯穿厚度方向.对法兰开裂处取20 mm×20 mm试样,利用X荧光能谱仪测定试样的化学成分;并对试样与轧制方向垂直截面进行打磨抛光,经FeC13+HC1混合酸溶液侵蚀后,利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组织形貌,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试样进行析出物分析.经分析认为:在高温下退火时间过长,造成低铬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基体晶内和晶界析出大量硬而脆的颗粒状金属间化合物(Fe2Ti和Fe3P),并沿厚度方向呈不规则带状分布,这些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特别是P元素的冷脆效应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增加,导致法兰冷加工局部开裂.

    铁素体不锈钢法兰开裂P元素

    静态法和共振法测量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余建新崔喜平王晓鹏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共振法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其中静态法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引伸计进行哑铃型棒状试样拉伸试验,采用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弹性段的斜率计算弹性模量.共振法采用动态弹性模量与阻尼分析仪进行矩形自由梁试样的弯曲共振试验,基于弹性模量和弯曲共振基频的关系进行间接测量.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标准,以7075航空铝合金材料为例,对比了弹性模量静态法和共振法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静态法的最大不确定度来源是引伸计测量的变形误差,共振法的最大不确定度来源是厚度测量误差.采用共振法的测量结果优于静态法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可为弹性模量的测量方法选择和结果评定提供参考.

    弹性模量静态法共振法测量不确定度

    《冶金分析》2023年征订启事

    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