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双月刊

2096-109X

cjnis@bjxintong.com.cn

010-81055478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电出版大厦8层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CSTPCD
查看更多>>《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信息安全领域的学术刊物,现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会刊、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中文科技期刊。通过刊载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有突破的基础理论、创新性的关键技术、热点安全问题,以及与信息安全技术相关的交叉领域的科研学术论文,充分展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向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前沿信息,开展多边的网络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建设网络强国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云应用的拟态云服务架构

    普黎明卫红权李星江逸茗...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执行体的云应用服务缺乏异构性和动态性,难以应对未知漏洞和后门的安全威胁问题,提出一种拟态云服务架构,把云平台向用户提供的应用服务节点构造成基于拟态防御技术的服务包,使应用服务具有拟态构造带来的内生安全特性和鲁棒性,同时讨论了策略调度和裁决机制等两项关键的拟态云服务运行机制.经实验分析表明,拟态云服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减小执行体的性能差异降低其响应时延.

    拟态云服务响应时延动态异构

    面向对抗样本攻击的移动目标防御

    王滨陈靓钱亚冠郭艳凯...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神经网络已被成功应用于图像分类,但研究表明深度神经网络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提出一种移动目标防御方法,通过Bayes-Stackelberg博弈策略动态切换模型,使攻击者无法持续获得一致信息,从而阻断其构建对抗样本.成员模型的差异性是提高移动目标防御效果的关键,将成员模型之间的梯度一致性作为度量,构建新的损失函数进行训练,可有效提高成员模型之间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图像分类系统的移动目标防御性能,显著降低对抗样本的攻击成功率.

    对抗样本移动目标防御Bayes-Stackelberg博弈

    基于移动Sink的WSN安全数据收集方法

    苗春雨范渊李晖葛凯强...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目前基于移动Sink的WSN数据收集方法存在网络攻击检测率不高、内存开销大等问题,导致网络较易受到网络攻击且难以被实际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Sink的WSN安全数据收集方法,利用能量感知的凸壳算法,识别数据收集点,使用椭圆加密算法(ECC)为网络内的所有节点生成密钥,通过ElGamal算法实现节点身份和消息的认证,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识别网络攻击类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安全数据收集方法在攻击检测率、内存开销以及数据包投递率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WSN移动Sink数据收集ElGamal算法

    移动边缘计算安全防御研究

    陈璐汤红波游伟柏溢...
    13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通过进一步将电信蜂窝网延伸至其他无线接入网络,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网络中回程链路负载过重、时延较长的问题.但由于MEC服务节点暴露在网络边缘,且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能量受限,更易受到攻击者的青睐.在分析移动边缘计算面临的安全威胁问题基础上,针对设备安全、节点安全、网络资源及任务和迁移安全等4个不同的安全主体归纳并阐述了移动边缘计算面临的若干关键问题与挑战,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安全解决方案.最后,从动态场景下的有限资源防御模型、综合信任基础的资源部署、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可靠性保证3个方面,展望了移动边缘计算安全防御面临的开放性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边缘计算安全威胁计算卸载计算迁移

    融合宏观与微观的双层威胁分析模型

    孙澄胡浩杨英杰张红旗...
    14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威胁分析模型无法兼顾高级安全威胁的宏观发展趋势及微观传播路径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双层威胁分析模型TL-TAM.模型上层刻画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威胁发展趋势,下层融合技术漏洞攻击、社会工程攻击及网络扫描攻击,刻画威胁传播路径.据此,提出了威胁预测分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威胁传播进行多层面综合分析,并且克服了基于攻击图的威胁分析模型局限于技术漏洞攻击的缺陷,更加适用于高级安全威胁的动态跟踪分析.

    双层模型传播路径社会工程网络扫描

    移动边缘群智感知动态隐私度量模型与评价机制

    赵明烽Lei Chen钟洋熊金波...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边缘群智感知中,用户执行感知任务采集数据所包含的隐私量是动态变化且不直观的,数据上传亦缺乏隐私风险预警值,提出一种动态隐私度量(DPM)模型.给出用户参与感知任务所获数据的结构化表示并转化成原始数值矩阵,引入隐私属性偏好与时效性因素实现对该矩阵的权重叠加,以度量数据所含隐私的动态变化,基于权重叠加后的矩阵合理计算用户个性化隐私阈值,并进行差分隐私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隐私度量模型评价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且合理的,根据所给范例,差分隐私处理后的数据效用达到0.7,随噪声水平增加,隐私保护程度(PDD)可显著提升,适应物联网移动边缘群智感知范式.

    动态隐私度量个性化隐私阈值差分隐私模型评价移动边缘群智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