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朱莉萍

双月刊

1005-5673

bjb5866@sina.com

0931-8316208

730046

甘肃省兰州市盐场路888号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交流经验,培养人才,为卫生防疫、临床医学、生物制品研制提供最新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细胞测序揭示B细胞在慢阻肺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赵晗李琴段荦夏彦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探究B细胞在慢阻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COPD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小鼠外周血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通过降维聚类及人工注释的方法筛选出B细胞,采用R软件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2 且P<0.05 为条件筛选差异基因,比对COPD和RA模型小鼠数据获得共同差异基因,形成蛋白通路,并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对人类COPD肺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COPD模型小鼠的B细胞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与RA模型小鼠B细胞数据共同的差异基因为Cd74(log2 FC=0.26,P<0.001)、Ctla2a(log2 FC=-0.33,P<0.001)、H2-Ab1(log2 FC=0.33,P<0.001)、H2-Aa(log2 FC=0.36,P<0.001)、Rpl14(log2 FC=0.28,P<0.001)、Akap12(log2 FC=-0.58,P<0.001)、H2-Eb1(log2 FC=0.42,P<0.001)、Bcl2(log2 FC=0.29,P<0.001),所形成的蛋白通路涉及MHCⅡ类分子介导的抗原加工和呈递、自身免疫、淋巴细胞活化等.上述差异基因在人类COPD肺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中也表现出趋势相同的差异表达,形成类似蛋白通路,其中Cd74、H2-Aa、H2-Eb1、Bcl2 分别对应人类同源基因 CD74(log2 FC=0.80,P<0.001)、HLA-DQA1(log2 FC=0.84,P<0.001)、HLA-DRB1(log2 FC=0.49,P<0.001)、BCL2(log2 FC=0.40,P=0.034).且与对照组相比,人类COPD肺组织数据中B细胞的占比明显增高.结论 B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及B细胞抗原提呈作用增强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应答,进而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并导致肺组织不可逆性的损伤.

    慢阻肺病B淋巴细胞自身免疫肺损伤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

    Al(OH)3和CpG寡核苷酸免疫佐剂对结核分枝杆菌Ag85B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

    张光磊王玉冲吴智远李朋伟...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Al(OH)3和CpG寡核苷酸免疫佐剂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Ag85B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将Mtb Ag85B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重组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分别与Al(OH)3、CpG寡核苷酸(简称CpG)及Al(OH)3和CpG组成的复合佐剂[Al(OH)3+CpG]配伍,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初免后 28d加强免疫1 次,分别于初免后14、42 和56d采集免疫血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g85B特异性IgG、lgG1、IgG2a和IgG2b水平;初免后 42 d,每组取 4 只小鼠无菌分离脾淋巴细胞,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各组细胞中分泌γ干扰素和白介素 4 的淋巴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4+T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 1.5 μg或 4.5 μg Ag85B重组蛋白与Al(OH)3+CpG配伍免疫后均诱导了高水平的Ag85B特异性IgG,免疫效果优于该蛋白与 2 种佐剂单独配伍组.1.5 μg或 4.5 μg Ag85B重组蛋白与 Al(OH)3+CpG配伍免疫血清中IgG亚型为IgG1、IgG2a和IgG2b混合型,其中IgG2a和IgG2b水平均高于Al(OH)3配伍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显示,4.5 μg Ag85B重组蛋白与Al(OH)3+CpG配伍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中分泌γ干扰素和白介素 4 的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Al(OH)3配伍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1.5 μg或4.5 μg Ag85B重组蛋白与Al(OH)3+CpG配伍免疫小鼠的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的占比均高于Al(OH)3 配伍免疫组.结论 Al(OH)3 和CpG联合使用可能协同增强Ag85B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佐剂Al(OH)3CpG寡核苷酸结核分枝杆菌Ag85B重组蛋白免疫原性IgG淋巴细胞

    体外转录mRNA系统的建立及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侯风萍程亚慧唐悦吴爱莉...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mRNA的体外转录系统,并用于评价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mR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以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模式蛋白,将EGFP 基因分别克隆入pcDNA3.1(+)和pmRV载体中,通过体外转录合成EGFP mRNA,以验证载体及mRNA框架结构的正确性;然后将RSV融合前F蛋白(RSV preF)序列构建于经验证的载体,体外转录合成RSV preF mRNA;转染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验证蛋白表达;进一步通过微流控技术用脂质体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s,LNP)包封体外转录合成的mRNA,经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检测后进行小鼠免疫和评价.结果 经过验证发现,pcDNA3.1(+)的框架结构更适合mRNA;EGFP mRNA转染HEK 293T细胞24h后,体外转染效率>90%;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验证RSV mRNA能够在24h内表达preF;包封后的RSV mRNA疫苗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与RSV preF蛋白免疫抗体滴度相近(P>0.05),细胞因子IFN-γ和IL-4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结论 建立了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的mRNA体外转录系统,以此为基础的RSV mRNA疫苗在小鼠体内可诱导强的免疫应答,为潜在的RSV mRNA候选疫苗奠定了基础.

    mRNA疫苗体外转录系统呼吸道合胞病毒脂质体纳米颗粒免疫应答

    轮状病毒抗原定量参比品的研制及抗原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的验证

    宋菲菲马莹杨洋张立杰...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轮状病毒抗原定量参比品,建立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参照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制备轮状病毒抗原定量参比品,以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以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预包板稳定性及参比品稳定性验证;将验证后的该方法初步应用于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监控及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制备的轮状病毒抗原参比品纯度>95%,2~8℃贮存稳定性不低于 12 个月.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3.75~120.00 U/mL;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2 μg/mL和 100 ng/mL;各质量浓度抗原回收率均在 90.5%~109.8%;不同质量浓度样品检测结果的实验内CV在 1.9%~6.3%,实验间CV在4.4%~7.2%;与Vero细胞蛋白、DMEM细胞培养液、新生牛血清、EV71 抗原、CA16 抗原无交叉反应;预包板于 2~8℃放置 21 d,抗原回收率均在 91.0%~110.2%,CV均<10%;将该方法应用于各工艺阶段抗原回收率监测,病毒澄清、超滤及第一步柱层析抗原回收率均在 83.6%~93.1%;第二步柱层析和原液制备工序抗原回收率分别为 62.2%和 70.7%.结论 制备的轮状病毒抗原内参品纯度、稳定性均符合用于轮状病毒抗原定量标定的要求;建立的轮状病毒抗原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专属性.用该方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含量检测可作为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中各工艺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轮状病毒抗原标准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验证质量控制

    H因子结合蛋白抗原含量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龙静纪国存王欣惠孙艳艳...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检测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binding protein,fHBP)抗原含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体外相对效力评价.方法 筛选 4 种抗fHBP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适宜的抗体组合,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适宜的捕获抗体和酶标检测抗体稀释倍数、包被液、包被条件和显色时间,对优化后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检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该方法检测fHBP蛋白相关制品的抗原含量.结果 确定了适宜的双抗体检测组合以及试验条件(以柠檬酸缓冲液,4℃孵育 16 h),在以柠檬酸缓冲液包被捕获抗体5.000 0 μg/mL、检测抗体 1∶2 000 稀释、显色时间 15 min的条件下,A450 nm-fHBP浓度曲线相关系数(r)>0.98,平行孔CV<10%,检测限<0.000 2 μg/mL,精密度<15%,准确度(直接回收率)<20%.亚家族之间抗原检测无干扰.多批fHBP相关制品检测结果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fHBP抗原含量的检定.

    H因子结合蛋白抗原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ELISA疫苗

    利用包埋紧密黏附素-鞭毛蛋白融合蛋白的PLGA纳米颗粒制备大肠埃希菌O157:H7纳米疫苗

    樊娅轩张光磊
    44页

    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郭玉婷付艳丽孔涛马亚茹...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从废弃的Cohn法组份Ⅳ沉淀中提取制备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的工艺,并通过与国外已上市人抗凝血酶-Ⅲ产品进行质量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评价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的质量情况.方法 对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和国外已上市人抗凝血酶-Ⅲ产品Thrombate Ⅲ®进行活性、纯度、肝素亲和力等关键质量属性的检测对比,并进行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对比研究,评价 2 种制品的质量相似性.结果 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活性为 56.7 IU/mL,Thrombate Ⅲ®活性为 53.4 IU/mL;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的纯度为 99.1%,Thrombate Ⅲ®的纯度为 97.3%;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中具肝素亲和活性的分子约为89.1%,Thrombate Ⅲ®分子中具肝素亲和活性的分子约为 84.6%;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 浓缩制剂的比活为10.98 IU/mg,Thrombate Ⅲ®的比活为 9.98 IU/mg;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在小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为5.19 h,Thrombate Ⅲ®在小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为 4.85 h;经t检验分析,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中的hAT-Ⅲ与Thrombate Ⅲ®中的hAT-Ⅲ在小鼠血清中的药物消除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 1).结论 与国外已上市同类产品Thrombate Ⅲ®相比,制备的人抗凝血酶-Ⅲ浓缩制剂的各项关键质量指标均非劣于Thrombate Ⅲ®,说明本文所述人抗凝血酶-Ⅲ的制备工艺能有效从废弃的Cohn法组份Ⅳ沉淀中提取高质量的人抗凝血酶-Ⅲ制剂,能有效提高人血浆综合利用效率.

    人抗凝血酶-Ⅲ质量控制半衰期分离和纯化血浆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关于稿件网络首发出版的启事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51页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肠道菌群与系统性硬皮病的因果关系

    徐经纬韩立郭克磊孟庆良...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肠道菌群与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获取肠道菌群和SSc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筛选出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IV),以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为主,MR-Egger、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 estimate,WME)作为补充,评价因果效应.再使用Cochran Q检验、MR-PRESSO检验、MR-Egger截距检验和留一法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健性.最后,绘制工具变量相关的森林图、散点图及漏斗图等.结果 MR分析共鉴定出 4 种肠道菌群(Collinsella属、Ruminococcaceae UCG003 属、Subdoligranulum属和NB1n目),均与SSc的关联效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W:Collinsella属(OR:7.260;95%CI:1.595~33.057);Ru-minococcaceaeUCG003属(OR:5.046;95%CI:1.463~17.400);Subdoligranulum属(OR:0.150;95%CI:0.038~0.588);NB1n目(OR:0.389;95%CI:0.184~0.819);其余 2 种方法跟 IVW 法结果一致.Cochran Q 检验显示不存在异质性,MR-PRESSO检验没有发现离群值,MR-Egger截距检验表明结果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支持结果的稳健性.结论 MR分析结果支持肠道菌群和SSc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Collinsella属和Ruminococcaceae UCG003 属与SSc发病风险呈正相关,Subdoligranulum属和NB1n目与SSc发病风险呈负相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肠道菌群如何影响SSc发病.

    肠道菌群系统性硬皮病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逆方差加权法

    2013-2022年河池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卜念茵黄绍毅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池市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预防控制策略的制订和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 2013-2022 年河池市流感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流感病例数共22 365 例,发病率为 64.36/10 万,死亡 1 例,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873.10、P=0.001,P<0.05);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11 月至次年 1 月为发病高峰;大化县流感病例数最多,有 6 372 例,发病率 172.12/10 万;男、女病例数性别比为 1.19∶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1、P=0.001,P<0.05);>3~7 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为 229.71/10 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 309.36、P=0.001,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有 11 145 例,占 49.83%;初中报告暴发疫情共 24 起;各类人群接种的流行性感冒疫苗(简称流感疫苗)平均报告接种率仅 1.06%,同一年份不同年龄段的疫苗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池市流感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有上升,且有季节性、地区性和集中 0~19 岁人群等特点,须加强重点人群流感疫苗的接种,并在学校和托幼等机构加强流感宣传和教育,落实防控措施.

    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