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生物学杂志
微生物学杂志

李莉

双月刊

1005-7021

lnwswxh@126.com,lnwsuxh@mail.cyptt.ln.cn

0421-2914613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

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医药、兽医、食用菌及生物工程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我国生物学核心期刊,1978年创刊,1987年开始美国《CA》、《SCI》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反映国内外微生物领域的进展与方向,提高广大微生物学工作者业务水平,为科研工作的正确开展,为生产建设顺利进行,为加速科研成果诞生和立项论证发挥预见性和导向性。同时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指导生产,促进科技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李运涛孟忠祥董晋苏佳铭...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集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芍(Paeonia sternian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四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壤以及非种植区的土壤,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种植区土壤.五组样本的优势类群差异不大,总体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药用植物根际中的放线菌相对丰度高于非种植区.属水平上四种药用植物根际细菌和非种植区的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四种中药材的根际土壤中各自富集了特异性的有益细菌属.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NMD1、Dongia、Gaiella、Streptomyces等相对丰度高于非种植区,而非种植区土壤中Lys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药用植物.此外,四种中药材的根际土壤中硝酸盐还原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功能被富集.

    药用植物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

    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潘慧龙超安钱国良李黎...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猕猴桃果实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采后易发生软腐病、灰霉病、青霉病等严重危害果实品质的真菌性病害.传统的有效防治方法主要为采前使用化学杀菌剂,但其易污染环境并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有一系列生物防治方法被研究并报道,这些方法可有效防控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第一类为天然抑菌物质,包括植物提取物和其他天然物质;第二类为拮抗微生物,包括生防酵母、生防细菌、生防木霉,生防菌也能与物理及化学方法协同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各类生物防治方法在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绿色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生防机理,并提出了 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猕猴桃生物防治软腐病灰霉病青霉病

    青藏高原微生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朱攀薛文凯刘怡萱刘星...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和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有着复杂和极端的气候环境,同时也蕴藏了丰富而特殊的生物资源,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备受关注.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青藏高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与其他生物互作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微生物在调节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青藏高原微生物合成功能中的固碳、固氮和藏区特色食品生产和分解作用中的碳、氮、磷、硫元素循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以及共生作用中的与微生物、动物、植物共生为主要内容,讨论了微生物对青藏高原其他物种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并对其生态功能进行总结,明确青藏高原微生物对于其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期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微生物极端环境生态功能适应性机制

    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陈丽媛朱万芹孙翠焕陈杰...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链,如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生产中融入新技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生物生命结构的技术门类,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揭示了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食用菌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从食用菌育种及种质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食用菌安全等几方面阐述了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生物信息学食用菌计算机科学数据库应用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

    刘琼蔚晓敏黄孝天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微生物学是面向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创造力,而传统的讲授型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要求.因此,本文通过专题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讨论课"教学模式)相结合,设置六大专题板块辅以学生seminar汇报讨论,应用于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探讨该教学实践的应用效果,全面提升医学研究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具备基本科研素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也为医学类专业其他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专题教学seminar教学("讨论课"教学)教学实践

    《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