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对采自于黄海西南部海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尝试.通过对底栖有孔虫的实验培养与形态观察,对群落中含量最高的Ammonia spp.,根据其壳体形态特征挑选六个典型类型、21个个体进行了分析.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单克隆培养与测序,获得了这些有孔虫个体大量的核糖体小亚基(Ribosomal Small Subunit,SSU)rDNA序列.本文报道了HM03个体的19个克隆DNA序列、HM21个体的6个克隆DNA序列,以及HM02和HM04-HM20个体各自一个克隆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除了HM21个体与其他个体亲缘关系较远外,其他不同形态特征的分子与潮间带低盐分子Ammonia catesbyana(d'Orbigny,1839),Ammonia aomoriensis(Asano,1951),Ammonia confertitesta Zheng,1978 和 Ammonia sp.T6(Hayward et al.,2004)等亲缘关系紧密,形成一独立系群(Clade A),推测其为同种异名.因为A.confertitesta是邻近地区研究最早报道建立的种名,因此本潮间带常见Ammonia分子暂时使用A.confertitesta种名.观察显示,A.confertitesta不同个体的末圈房室数量、脐部及缝合线等特征可以有较大程度的变化.另外,HM21个体根据其壳体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Ammonia convexidorsa Zheng,1978,系统树支持其SSU rDNA序列为一独立系群(Clade B),该系群SSUrDNA序列为首次报道.本研究结合已有的Ammonia多个相关属种系统演化关系,对浅海近岸环境中最常见分子分类进行了厘定、并提出使用建议,为微体古生物学与古环境应用提供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