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王绍玲

双月刊

1001-1749

wtht@cdut.edu.cn

028-84078995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Journal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并于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始终依靠本部门、本专业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雄厚科技力量,面向相关学科,全面、综合地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为扩大学术交流和提高学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科研人员的依赖。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的周围已形成了一支作者队伍,其中不乏国内、外本学科的权威和新秀,这已成为提高我刊论文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刊现有“印刷版”和“光盘版”两种出版物,并已参加了全国“3500种期刊联合征订暨国际互联网”,用户可在网上直接下载“电子定单”并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超高密度电法的某铁路穿越采空区工程稳定性评价研究

    赖国泉常刚
    34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评价甘钟铁路某段穿越采空区工程的稳定性,采用宏观识别和详细识别两阶段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宏观识别阶段,通过现场测绘、工程地质调查,并收集采空区既有煤矿地质报告后,基本查明采空区大致范围及采煤深度.详细识别阶段,为解决小窑采空区难以高效、精确测定的难题,基于现场地形条件及宏观识别阶段确定的大致范围及埋置深度,首先利用超高密度电法物探技术特有的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经济、灵活等特点,查明采空区精确分布范围、大小、深度及影响铁路范围.其次针对性地采用地质钻探验证超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明确了采空区采动带、采动冒落带及裂隙带特征.基于两阶段技术成果,从地表变形特征、开采深厚比(H/M)和顶板岩土体对场地稳定性影响三方面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结论为两处采空区处于欠稳定状态.定量计算表明,1#采空区地基不稳定,2#采空区地基欠稳定.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综合评定2处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结果为欠稳定状态.

    铁路采空区超高密度电法地质钻探验证稳定性评价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油气运移地球化学与成藏特征

    卢梅张耀元崔书姮黄向胜...
    349-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在角尾组、涠洲组、流沙港组和石炭系地层中均发现了油气显示.通过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区原油主要为凹陷中央流沙港组二段下部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原油以轻质油为主,为咸水湖相环境形成原油.油源精细对比揭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三段、角尾组和石炭系地层均属于同一类原油,通过全烃谱图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建立适合本区的运移分馏指数FI=(nC8~nC12)/(nC25~nC32),并结合饱和烃、芳烃比值和油气运移分馏指数关系分析,WB到WC流沙港组二段和流沙港组三段原油样品均呈现出运移分馏指数增加,饱芳比增加的趋势,指示WB构造流沙港组二段和流沙港组三段原油为侧向运移至WC构造.同时通过WA构造含氮化合物含量与深度关系分析,揭示浅部含氮化合物屏蔽型异构体相对富集,暴露型异构体相对减少,指示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沿断裂带从深部向浅部运移的特征.综合考虑本地区输导体系的空间叠置关系,认为南部斜坡带是洼陷中央烃源生成油气经由断层、砂体等输导体系运聚到浅部和斜坡带成藏,此次研究对本区带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成藏特征

    河北柳江盆地东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评估

    熊超程立群王金朵王凯...
    357-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江盆地地处中朝准地台中部,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区域成矿条件优越.为实现区内找矿突破,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详查和矿点检查等方法手段对区内AS38区域化探异常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水系沉积物测量Cu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变异系数较高,并与Au、Ag、Cr、Mo等元素异常套合良好.土壤地球化学成果表明,区内Cu元素异常分布广、强度大、分带明显,与高温元素Mo、W异常关系密切,同时还与Au、Ag元素异常套合较好.经异常查证,发现矿化点两处,以铜矿化为主,局部伴生金、银矿化.据此判断,研究区具有较大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岩体附近的断裂构造发育带是下一步找矿重点方向.

    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远景铜多金属矿柳江盆地

    1991-2020年若尔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孙玉陈建华刘帅王炳乾...
    36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对象,1991-2020年 Landsat影像为研究数据,基于最大似然法提取湿地信息,后利用计算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组分面积转移矩阵对若尔盖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演变分析.研究表明:①受研究区特殊的地势条件影响,研究区的湿地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面积的泥炭沼泽湿地分布在地势低洼的若尔盖县、玛曲县的东部以及红原县的北部区域.研究区东部的湿地呈上升的趋势,而西部即靠近玛曲县东部的区域湿地面积明显下降.②1991—2020年研究区的湿地面积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再缓慢下降的趋势,湿地总体面积下降20 855.69 hm2.1991-2020年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总体景观破碎度呈上升.总体来看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较小,若尔盖湿地总体景观格局未发生太大变化.③研究区核心景观基质为草甸,景观组分的变化趋势是其他组分先一定面积转化为草甸后又小幅度恢复,在草本沼泽的面积变化上表现较为突出.④气温升高降水量下降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加速了若尔盖湿地由河流→湖泊→泥炭沼泽→草本沼泽→草甸→裸地发展方向演变.若尔盖湿地的退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过程,而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反馈的结果.

    若尔盖湿地Landsat影像景观格局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