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借线遥控电极阵列的二维/三维电法勘探

    葛为中梁炳和高建东吕玉增...
    1437-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线遥控电极阵列是一种新型供电—观测电极阵列,它借助常规电法勘探的供电导线和测量导线载波传送信号,遥控各导线与其链接的系列编码电极开关,从而有序地开展供电和测量.这种阵列的电极点距可灵活改变,供电电极间距可逐渐遥控扩大,实现了梯度测深阵列化测量.借线遥控器可以与单道电测仪、多测道电法仪、高密度电法仪等配合使用,组合后电极的阵列能更有效地开展二维/三维电法勘探.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探测方式或高密度方式相比较,借线遥控电极及其组合阵列在矿产、岩溶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展现出高效率和高灵活性,拓展了电法勘探深部探测应用技术体系,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电极阵列借线遥控梯度测深任意四极

    海洋可控源电磁的任意频率波形产生技术研究

    王洁王猛任志滨王宸韬...
    1448-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可控源电磁(marine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MCSEM)探测方法通过揭示海底以下的电性差异来探测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以及深部地质构造.不同的激发频率对应不同的探测深度,为了更好地对海底以下目标进行电性成像,本文开展了海洋可控源电磁的任意频率波形产生技术的研究,用于灵活改变激发频率,提升勘探效果和效率.本论文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芯片AD9833,通过单片机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联合调控,可以在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中发射0~100 Hz的步进0.01 Hz的任意单频驱动信号,实现了有限精度任意频率波形的产生.最后对测试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后得出,任意频率波形产生技术可以有效提高MCSEM的频谱适应性和灵活性.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DDS任意频率波形STM32CPLD

    海上拖曳式地磁矢量测量系统研制及海试

    罗建刚李海虎刘静晓李海兵...
    1455-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磁场是空间中的矢量场,传统海洋磁力测量以地磁总场强度测量为主,丰富的地磁矢量场信息未能被充分获取和利用.鉴于当前现状,研制了海上拖曳式地磁矢量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可应用于海上动态条件下,并最终测量获得地理坐标系下的地磁矢量场信息.对该测量系统开展了海上测量试验,完成了网格测线和重复线测量;海上实测数据经预处理后,重复线内符合精度优于6.7 nT、交叉点内符合精度优于6 nT,表明该测量系统初步具备了海上地磁矢量场测量的能力,可应用于近海或远海的地磁场测量任务,获得更加丰富的地磁场信息.

    海洋地磁测量矢量场磁通门传感器测量系统海上试验

    石墨烯基电场传感器研发与测试

    康利利杨永友王中兴陈凯...
    1463-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降低电磁探测系统中电场传感器的极差漂移与本底噪声,提升电场测量精度,本文通过研究极差漂移和本底噪声的产生机理,明确了电场传感器的设计需求,攻克了基于Ag-AgCl体系的石墨烯基稳定电解质凝胶制备工艺,优化设计了基于高分子微孔隔膜的多仓式、多触角电极结构,研制了低极差漂移、低噪声的石墨烯基电场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石墨烯的离子保持能力,结合反应区、过渡区、缓冲区 3 区分立的多仓式结构,减缓了内部离子扩散速率,从而降低了因离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极差漂移.利用石墨烯的导电能力降低了电场传感器的内阻,通过多触角增强与大地的接触,降低了电场传感器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了电场传感器的本底噪声.所研制的石墨烯基电场传感器极差漂移不超过 20 μV/24 h,本底噪声不高于 25 nV/Hz.在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开展了 24小时野外大地电磁探测试验,获取了 0.000 125~320 Hz频段的高质量电场数据,视电阻率相位曲线与商用电极测量结果一致,验证了石墨烯基电场传感器的野外工作有效性.

    电磁探测电场传感器石墨烯低极差漂移低噪声

    基于MEMS的节点式旋转地震仪的研发及H/V谱比测试

    贾松何展翔杨辉幺永超...
    1471-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日益增长的大规模野外地震采集需求,综合考虑仪器的功能性、经济性与部署便捷性,研发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的低成本多功能节点式旋转地震仪RBWL.仪器采用低成本、低功耗的MEMS传感器进行三分量平动(Tx、Ty、Tz)以及三分量旋转(Rx、Ry、Rz)进行地震信号采集.为降低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系统自动记录温度、姿态等实时信息,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应补偿校正.为实现采集节点的实时监控与数据传输,系统集成了基于 4G—云端—客户端的数据传输链路,经实测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100 Mbps.通过开展H/V谱比的实验,不仅验证了仪器系统功能与主要性能参数,而且证明了其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效果.

    MEMS旋转地震仪无线数据传输H/V谱比

    熊盛青等荣获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万建华
    1478页

    便携式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系统及试验应用

    周胜陈兴朋王俊亓庆新...
    1479-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浅层工程勘查中小回线瞬变电磁系统存在的设备质量过大、收发互感严重及人力需求高等问题,本研究基于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原理,计算了广义等值反磁通天线装置的磁场分布,设计制作了高效、便携天线并配套了相应系统.后续野外试验表明,该便携式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系统在确保勘探精度的同时,有效削弱了收发天线互感现象,显著减轻了人力需求,提高了勘查效率,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为小型化浅层勘查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瞬变电磁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装置便携式天线

    光纤旋转地震仪的主、被动源观测实验与应用

    曹瑜珈陈彦钧李正斌滕云田...
    1486-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 20 年里,高灵敏度环形激光陀螺展示了旋转观测数据在全球地震学中的潜力,而商用光纤三分量旋转地震仪的出现也预示着旋转地震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灵敏度便携光纤旋转地震仪的场地实验在我国起步稍晚,但其相关的数据分析研究工作已经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次主动源和一次天然地震的六分量(6C,平移运动三分量和旋转运动三分量)联合共址观测实验,内容涵盖了实验方案、实施步骤以及后续数据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实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光纤旋转地震仪与传统地震计需固定在同一块刚性面板上来保证接收信号的一致性,良好的地面耦合以及进行掩埋处理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水体的存在会影响面波表现和P波清晰度等.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地震旋转观测实验的实践经验,也可为未来旋转观测实验设计提供参考,帮助更好地完成实验,获得更高质量的数据.在数据应用上,本文优化了预处理方案,该方案将主动源两测点后方位角计算精度分别提高了 58.8°和50°,被动源两测点的后方位角计算精度分别提高了 24.1°和 29.4°,证实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单台六分量的数据应用也表明额外的旋转分量观测可以带来更多的地震波场信息,引入旋转观测可以提高中国目前庞大的地震观测数据的利用率.光纤旋转地震仪拓宽了地震监测领域的技术边界,也为地震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未来地震学的研究开辟出新的可能.

    光纤旋转地震仪甲烷主动源实验天然地震观测后方位角计算

    海底光泵磁力仪研制

    巩奕轩姜凯高敬语朱万华...
    1498-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搭载磁力仪开展水下目标磁异常探测,可进行长时间、大范围连续采样,具有隐蔽、高效、实用性高、应用范围广泛、机动性强、续航能力强的优势.为提升其测量精度,需要用海底同步观测的磁场数据作为参考,以抵消磁场环境噪声.为此,开发海底光泵磁力仪,为AUV磁异常探测数据处理提供参考.海底光泵磁力仪由磁场测量单元和水声释放单元组成,具备海底磁总场高精度自容采集、海底水声释放回收能力.磁场测量单元由光泵探头、电子学单元、计数器、电池包、尼龙承压舱等组成;水声释放单元由水声换能器、水声通讯板、电腐蚀脱钩器、水泥块、浮力块、框架等组成.重点解决了小型化、自容采集、水声通讯等技术难题.2022 年于青岛近海海域开展磁异常探测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海底光泵磁力仪的海底磁场自容采集、释放回收功能,为水下目标探测提供了有效参考数据.

    水下目标磁异常探测光泵磁力仪海底磁场观测水声释放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我国北山下实验室的科研规划

    王驹云龙
    1507-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是验证潜在处置库场址安全性和适宜性,以及开发处置技术的关键设施,其在潜在处置库的选址和系统设计、处置工程理论与技术研发、安全与特性评价、全尺度现场试验和现场示范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地下实验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并对国内外已有的主要地下实验室进行了归类,即地下实验室一般可分为普通地下实验室(第一代)和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第二代).随着我国处置库选址工作从全国筛选、区域筛选、地段筛选,进入到场址筛选及评价、地下实验室建设阶段,在总结国内外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 2010 年和 2014 年分别提出了"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和"第三代地下实验室"的概念,并建立了首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北山地下实验室",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特定场区地下实验室.笔者对该实验室的选址历程、规划、定位和功能,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科研试验内容的功能和主要开展的现场试验进行了介绍,为下一步的处置库的选址和研发提供指导意见.

    高放废物地下实验室定于与分类特定场区地下实验室北山地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