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时三维探地雷达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尹达辛国亮孙学超张友源...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检测水平,快速有效地解决市政道路塌陷灾害预警、市政管网分布查找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款实时三维探地雷达.实时三维探地雷达基于FPGA&DSP架构,完成了多通道高速采集系统多个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丰富了道路检测领域的探测技术和方法.实时三维探地雷达天线采用五发六收模式的水平极化方式,实现了十通道雷达数据高速采集,通道间通过高速开关实现切换,所有通道以交互内插方式进行工作;雷达最大可支持扩展到 32 通道工作,用开关切换天线阵列,满足 60 km/h(2cm道间隔)以上的探测速度.通过对空洞实验场和金属板实验场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最佳的天线极化方式设计,最终确定了天线的最优方案.实测结果表明,相比于通用的LTD-2600 型雷达,实时三维探地雷达具有更高速的采集速度以及良好幅度与相位性能,有利于改进道路灾害的检测技术,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三维探地雷达开关切换天线阵列多通道高速采集道路检测

    基于移动GIS的地球化学野外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周怡宁高艳芳常婵张必敏...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工作中,尤其在样品数量多、自然环境恶劣的工区,采集工具携带不便、内业数据整理过程繁琐势必会影响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质量和精度.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方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综合移动GIS技术、数据库等技术,映照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工作的流程,基于ArcGIS和Android平台研发了一套涵盖工作布置、野外采集以及质量检查等功能的地球化学野外调查软件.系统实现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变了地球化学野外数据的采集方式,节省了一线野外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内业数据整理的效率以及野外调查信息的质量和精度,推动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的数字化进程.

    移动GIS野外地球化学调查信息化内外业一体化

    数字化γ能谱测井探管研制

    陈元庆黄清波刘金尧王先贺...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铀钍混合型矿床上无法精确测量地层中铀、钍含量的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台基于溴化铈晶体的数字化γ能谱测井探管.该仪器采用直径 38 mm×38 mm的溴化铈晶体,提高了铀灵敏度和在低铀、低钍含量矿层的探测效率.采用C8051 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对溴化铈探测器原始信号进行了滤波成形处理,通过能谱采集器得到γ能谱数据.通过对γ能谱数据进行逆矩阵解谱,即可得到矿层中铀、钍的精确含量.通过RS-485 总线将γ能谱数据传送至测井主机.测试结果表明:本仪器在标准铀钍混合模型上的测量准确度高,其示值误差小于 6%,稳定性小于 1.5%,重复性小于1%,钍系208 Tl的2.62 MeV能量峰漂移不超过±0.3 道,检查测井异常相对误差小于4%,可应用于铀矿勘查测井工作.

    γ能谱测井溴化铈逆矩阵解谱

    基于地质大数据技术对云南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的划定

    肖高强赵娟陈子万宋旭锋...
    216-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研究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的分布范围及超标元素,以全省 1 ∶ 20 万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数据和区域地质图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并利用昆明、玉溪、昭通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数据进行验证,确定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值超农用地筛选值的地质单元 61 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1.09%,其中位于地质高背景区的耕地面积约 284.41 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7.22%;影响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中基性侵入岩、含煤碎屑岩和含基性组分碎屑岩;地质高背景区超标重金属元素主要为Cu、Cr、Ni、Cd,而As主要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存在超标风险,Pb、Zn仅于个别地层中存在超标风险,Hg基本无超标风险.

    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地质大数据30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云南省

    大气降尘对土壤主要环境元素的累积影响及评价——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

    姜冰张德明刘阳
    228-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山东省高密市大气降尘主要环境元素的污染分布特征,探究其对表生环境中土壤的影响效应,对高密市大气降尘进行了系统采集、测试,取得了Cu、Pb、Zn、Ni、Cr、Cd、As、Hg、Se等 9 种环境元素测试数据,计算其年沉降通量、年增量,模拟了各元素达到限定值所需的最小年沉降通量,并对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各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富集.年沉降通量Cu与Pb呈显著正相关,Zn、Ni、Cr、Cd、As、Hg多呈现两两正相关,Se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性越强则同源性越高.大气降尘是土壤主要环境元素的一个输入端元,其导致的表层土壤各元素年增速率为 0.03%~0.52%,多年后Cd最接近土壤限定值.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Ni、As、Cr为无污染至轻度污染,Se以重度污染为主,Cd、Zn为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Hg、Cu、Pb以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为主,污染程度排序为Se>Cd>Zn>Hg>Cu>Pb>Ni>As>Cr.

    大气降尘环境元素年沉降通量年增量地累积指数

    重庆市秀山县北部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蔡柯柯赵志强蒙丽王孝萌...
    23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秀山北部大气干湿沉降物中重金属含量情况,使该区环境污染防治和农田土壤安全利用更具针对性,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连续接收秀山县北部18 个样点大气干湿沉降物,并分析测试其中Cd、Cr、Cu、Ni、Pb、Zn、Hg等 7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分析秀山县北部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及来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估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Hg外,6 种重金属元素存在明显的分区性,沉降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川河盖两翼及东部,该区域大气干湿沉降物中 6 种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全国及重庆市平均值;其余一般沉降区 6 种元素沉降通量均小于全国均值 25%百分位.川河盖两翼较高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受东部花垣县铅锌矿开采及特殊地形地貌的综合影响,陡增的地形使得沉降中 7 种重金属通量增加了 49倍,应加强该类型地貌区环境安全的监测与评估工作.经地累积指数法评估,川河盖两翼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中Cd为中度污染—严重至极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中度至严重污染.

    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来源分析秀山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典型草甸土中硒赋存形态特征

    刘金宝徐宏国袁宏伟张晓峰...
    24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表层土壤、土柱剖面等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硒形态、有效态、理化性质等指标,据此研究了土壤硒形态、有效态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形态主要以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磷、钾含量与腐殖酸结合态硒含量呈正相关,全量硒含量与腐殖酸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强有机结合态硒、残渣态硒含量呈正相关,均表现为促进作用;硫含量与水溶态硒含量呈负相关,表现为抑制作用;由表层至深层,各形态硒含量具有由高趋低特征;有效硒含量与全量硒、有机结合态硒、水溶态硒含量呈正相关,与硫含量呈负相关性.研究区土壤中水溶态硒含量处于高硒等级状态,生物有效性处于较高水平,适合种植、开发富硒农产品.

    硒形态草甸土土默特左旗内蒙古

    皖南典型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来源识别及健康风险评估

    杨艳刘彬夏飞强陈平峰...
    25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安徽省皖南山区典型耕地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成因,以安徽省东南部宁国市为研究对象,在耕地中采集 1 399 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As、Cd、Hg、Pb、Cr、Ni、Cu、Zn元素含量,运用相关分析、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地质累积指数、健康风险指数及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方法开展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来源识别.结果显示:As、Cd、Hg、Pb、Cr、Ni、Cu、Z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8×10-6、0.41×10-6、0.106×10-6、31×10-6、67×10-6、29.00×10-6、29×10-6、94×10-6,除Ni外,其他元素均高于安徽省背景值;重金属土壤污染风险水平整体较低,有 866件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低于风险筛选值;地质累积指数结果表明,耕地土壤主要受到Hg、Cd、As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成人非致癌与致癌风险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基于PMF模型,确立了研究区重金属4 种来源: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工农业排放源、大气沉降源、与土壤类型相关的成土母质源和地质背景源.

    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PMF模型

    主动源面波采集装置改进及在地铁施工勘察中的应用

    秦长春王国顺李婧
    264-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隧道的加速施工,对隧道掘进前方不良地质体探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电磁类方法在高电磁干扰的城镇环境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探测效果.主动源面波勘探因抗干扰能力强、采集装置便捷、施工成本低等特点,在城市浅地表勘察、工程物探中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主动源反射地震法仅能采用激发能量有限的重锤作为震源,且采集信号极易被城市活动干扰,同时城市柏油或水泥路面不利于检波器的放置以及锤击震源信号的激发,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别对检波器装置和震源装置进行了低成本改进,改进后的面波采集装置使用起来方便高效.经实际工程探测验证,装置改进后所采集的面波信号能量强、信噪比高,数据质量好,反演成像效果好,揭示的地质缺陷与实际情况对应良好.改进后的采集装置在城市主动源面波勘探中,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主动源面波采集装置地铁工程城市环境工程勘察

    井—电联合勘探与三维地质建模在某填埋场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宋涛包怡赵松吴建峰...
    272-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勘探的精度是影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环境综合调查成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采用钻井—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联合勘探,实施 754 个高密度电法测点,12 口参数井和航测工作.基于填埋层、填埋基底二元分析方法以及模糊数学理论解释分析了 4 层填埋物、基底和渗滤液的分布特征.建立填埋场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环境地质要素的空间展布特征.钻孔验证结果与方法适用性评价表明,钻井—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勘探可应用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调查,以获取符合场地特征的可靠地质成果.

    三维建模垃圾填埋场高密度电阻率法环境调查工程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