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对比度油层测录井综合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珠江口盆地陆丰油田为例

    刘伟男管耀刘道理石磊...
    573-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储层评价中流体性质的准确识别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然而在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低孔低渗储层,由于高阻水层的存在,使得油水层在常规测录井响应上对比度小,给油水层的准确识别带来困难.本文在明确低对比度油层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低孔低渗储层中气测响应值受钻速、孔隙度等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推导了Flair气测响应方程,建立Flair录井响应值校正方法.基于不同流体性质组分特征存在差异,采用Flair气测曲线构建新含油指数与含水率指数;同时采用伽马概率分布函数表征地化色谱图谱特征,提取形状因子与尺度因子进行图谱特征描述.基于敏感性参数,建立基于特征参数的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实际应用表明,综合测录井资料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识别符合率达 91.3%,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低对比度油层残余油Flair录井校正地化色谱图谱伽马分布流体识别

    皖南伏岭岩体岩石成因及对铷富集的指示

    张军陶耐齐尚星王志强...
    584-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南伏岭岩体位于江南隆起带东段,为一复式花岗岩体经多阶段演化形成,主体主要分为两种岩性: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本文对皖南伏岭岩体进行了地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伏岭花岗岩体演化特征、成因类型、构造环境,试图阐明岩体对铷富集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伏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较高的SiO2、Na2 O、K2 O、Al2 O3 含量和w(K2O)/w(Na2 O)比值,铝饱和指数(A/CNK)为0.95~1.08,平均值为0.99,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Li、Rb、Nd、Ta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Sr、Ba含量明显偏低,这可能与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微量元素w(Nb)/w(Ta)比值范围 5.71~10.94,平均值 8.41,Mg#范围 0.02~0.31,平均值 0.13,指示伏岭岩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岩石的部分融熔,属于非造山伸展环境中的A型花岗岩;岩体中Rb含量随着岩浆演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对于二长花岗岩,演化程度高的钾长花岗岩具有更高的Rb含量,表明伏岭岩体Rb含量变化整体受控于岩浆演化过程.本次开展伏岭岩体的研究工作,对理解皖南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花岗岩岩石成因地球化学伏岭岩体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汶川段风化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周雪妮曹亚廷计扬
    597-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汶川段不同基岩类型的岩石—土壤垂向剖面,开展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工作,据此研究不同类型风化壳剖面元素垂向分布特征,探究基岩对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并从地质角度出发为该区域农业生产种植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建议.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腐殖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R),腐殖层中Al、Ca、K、Mg、Fe、Se、Zn、Cu、Cd、Pb均值高于其在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Si、Na、Mn、Cr、As、Cd、Hg均值低于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不同基岩风化壳剖面中,除去在基岩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在所对应的土壤层中含量较高外,相同元素在其余土壤层中含量大致相同.风化剖面由基岩层至腐殖层,化学风化强度逐渐增强,土壤的风化程度普遍高于基岩风化程度.元素含量除继承母岩特征外,还发生了分异,Al、K、Se在腐殖层富集,Na、Fe、Si、Pb、Cu、Zn、Mn、As、Cd、Cr、Hg在淀积层富集,Mg、Ca在母质层富集.

    干旱河谷岩石—土壤元素特征种植建议

    Z气田深层储集层地球物理预测

    何贤科娄敏李炳颖刘江...
    609-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集层的精细刻画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Z气田储层埋深大,砂岩阻抗与泥岩阻抗叠置,表现为"暗点"特征,利用常规地震较难识别储集层.本文采用基于优势道叠加技术实现Z气田深层储集层的刻画.首先,利用正演分析深层储集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明确物性差是"暗点"储集层形成的主要因素;然后,从研究目的层的井旁叠前道集出发,分析其AVO特征及不同角度范围的地震相位的稳定性,确定能准确反映储集层的相位稳定的优势角度地震道;最后,基于优势角度地震道进行部分叠加,得到岩性敏感三维数据体,实现深层储集层的刻画.通过 3°~15°近道叠加-90°相移地震数据,可以较好地表征Z气田H3a储集层展布,为后续井位部署提供地球物理支撑.研究表明,优势道叠加技术可以较好表征深层河道储集层的空间展布,对相似油气田的储集层刻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优势道集叠加深层储集层阻抗叠置储集层预测

    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孙红林刘铁华刘铁张占荣...
    618-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因受到城市中各种强电磁机械干扰和交通建筑阻隔,诸多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勘探效果不佳.本文基于瞬态面波、微动台阵和微动谱比,采用多点三分量低频传感器获取的多源频率域地震数据,综合提取两种特征曲线后进行联合反演,实现融合 3 种技术的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其中,提出了双源综合频散谱提取技术、双源特征曲线联合反演技术和基于非均匀介质的等效均匀介质正演技术,勘探成果的精度和效率均得到了提高,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

    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瞬态面波微动台阵微动谱比

    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识别

    刘宇王亮罗洋苏树特...
    629-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溶蚀孔、洞、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储层类型多样.为明确川中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建立不同储层类型测井识别标准,首先通过铸体薄片、岩心照片、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划分储层类型,并明确不同储层类型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裂缝孔隙度(φf)和次生孔隙发育指数(RP)交会法,进行储层类型测井识别.结果表明:川中地区茅口组储层类型可划分为 4 类:缝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孔洞型储层和基质孔隙型储层;裂缝越发育,不同模型计算的裂缝孔隙度越接近,溶蚀孔、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裂缝孔隙度计算结果;φf—RP 交会法对储层类型识别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茅口组酸盐岩储层储层类型划分测井识别

    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部雅干断裂带深部构造特征分析——来自大地电磁的证据

    王文杰陈磊雷聪聪石晓峰...
    640-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部雅干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深部构造特征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区内完成 5 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首先对研究区内西侧大地电磁剖面MT01 的电性结构特征与剖面区段内所出露的雅干断裂带地质构造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雅干断裂带的电性特征表现为"北倾+大倾角+大深度"的电阻率梯级带,并以此作为特征标志,结合区内东侧覆盖区内 4 条MT剖面(MT02~MT05)反演解释结果,识别出各剖面区段内雅干断裂带的深部位置及构造特征.同时,采用阻抗张量分解技术获得了各条MT剖面的电性主轴方向,结合二维反演解释结果确定了雅干断裂带空间走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雅干断裂带在浅地表处总体走向为近EW向(深部为NE45°),平均宽度约 6.8 km,是一条由西向东且逐渐向北弧形偏转的逆断层,断层倾向总体向北,断层倾角 60°~67°,断层深度约 20 km.本文所获得的深部电性结构模型有效地揭示了研究区内深部构造特征,对于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额济纳旗雅干断裂带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特征

    高密度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勘探中的应用

    夏时斌廖国忠邓国仕杨剑...
    65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会泽县属西南岩溶地区,岩溶地下水是该地区主要的供水水源.为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在充分认识会泽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区地下水赋存概念模型,并结合岩石物性测量结果,对物探方法的适用性和组合优选进行评价.根据地方实际需求,选择在会泽县拖姑村布设了一条高密度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结合的综合剖面,通过电阻率异常圈定了地下水富集部位,有效指导钻孔的布设,单孔最大涌水量为20.76 m3/d,有效解决了当地居民饮水困难的问题.通过该项研究认为,高密度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相结合的探测方式是在碳酸盐岩地区寻找地下水的优选方法.高密度电法能够精细刻画风化层厚度、基岩界面、裂隙发育程度及地层含水情况,对地下水的补给通道进行约束,弥补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近地表地层结构识别能力不足的缺陷.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能够准确反映断裂破碎带的空间结构和地层的宏观结构,对储水构造的边界条件(隔水层)进行限定,弥补了在高阻地层区,高密度电法探测深度不足的缺陷.二者分别从精度和深度上相互补充,对地下水运移、存储和富集的空间赋存条件进行识别和约束.

    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岩溶地下水

    滇西南西盟—澜沧地区土壤稀土地球化学异常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谢岿锐宋旭锋周坤周余国...
    660-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西南西盟—澜沧地区属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通过 1∶5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研究区稀土地球化学异常 24 个,并主要集中分布在昌宁—孟连深大断裂带上及其附近的石炭系平掌组基性火山岩、石炭—二叠系鱼塘寨组碳酸盐沉积岩地层中.通过对评序靠前的AP00 稀土地球化学异常进一步进行 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1 万专项地质测量和少量的轻型山地探矿工程等工作的详细解剖,首次在沉积型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新型的风化壳型稀土矿,初步估算稀土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突破,拓宽了找矿思路,值得业界借鉴.通过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和AP00 稀土异常区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AP00 风化壳型稀土矿的形成是经历了4 次不同地质作用逐渐富集成矿的过程,是多因复成型稀土矿.根据AP00 稀土矿的浸出率较低,重稀土Y元素构造(岩浆)叠加成矿作用明显,推断在深部可能存在以钇为主的重稀土原生矿,预示着寻找重稀土矿具有较大潜力.

    稀土地球化学异常风化壳型稀土矿找矿意义土壤西盟—澜沧

    阿里地区日土县综合物探方法找水研究

    陈永凌蒋首进谢丹王嘉...
    668-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里地区日土县城附近无大型河流分布,地表水资源匮乏,区内地层结构主要为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岩,因地层空间富水性差异大,打井找水困难.本文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断裂构造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及含水层电性特征,针对该区富水性较好的构造裂隙水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依据地球物理成果圈定了有利的含水层位,并施工钻孔验证了找水结果的准确性,水井出水量丰富,有效解决了饮水难题.实践证明结合多种物探方法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可提高寻找地下水资源的准确性,为找水定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地下水高密度电阻率法音频大地电磁法阿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