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矿地球化学: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奚小环
    89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学领域一切问题研究的本体是源自壳—幔作用的对全球资源与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物质世界.成矿地球化学理论认为,成矿物质是成矿系统影响成矿过程的内在因素,以成矿物质为主体研究成矿物质与成矿作用问题是成矿地球化学理论的基本含义,也是成矿规律与成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成矿物质在成矿系统成矿作用过程形成相应规模的成矿系列.本文概略地提出成矿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其中全球成矿系统主要研究成矿物质在全球成矿作用中成矿域、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系列的成矿过程与成矿关系问题,区域成矿系统主要研究区域成矿作用中矿田系列成矿过程与成矿关系问题,矿田成矿系统主要研究矿田成矿作用中矿床系列成矿过程与成矿关系问题,矿床成矿系统主要研究矿床成矿作用中矿体系列成矿过程与成矿关系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全球各级次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在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的成因来源、迁移演化、分异富集及分带关系问题,总结成矿规律,探寻成矿机理,指导资源勘查预测.成矿地球化学以现代信息化、模式化与智能化应用研究为支撑,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研究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问题,构建成矿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技术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成矿地球化学成矿物质与成矿作用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成矿过程与成矿关系成矿类型与成因类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贵东岩体与下庄铀矿田年代学特征

    朱卫平陈正乐谢民英潘家永...
    918-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东岩体是华南南岭地区EW向大东山—贵东—五里亭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庄铀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下庄铀矿田以及发育其中的岩脉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本文总结了该区年代学研究进展与特征,结果表明:1)贵东岩体是由加里东—燕山期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其形成年龄为450~151 Ma,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岩体(246~214 Ma)和燕山期岩体(189~151 Ma),其分布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老的规律.下庄矿田发育NWW、NEE和NNE向3组基性岩脉,岩脉形成年龄为211~91 Ma,按年龄段可进一步划分为5组:211~185 Ma、~180 Ma、145~139 Ma、110~100 Ma和93~91 Ma,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下庄矿田铀成矿作用自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中新世,年龄为175~20 Ma,铀成矿作用可划分为5期6阶段:中侏罗世铀成矿作用(175~162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138~123 Ma、113~100 Ma)、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96~66 Ma)、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其中138~123 Ma、96~54 Ma为该区铀主成矿期.2)根据年代学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可将贵东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划分为8期、12个阶段:①加里东中晚期岩浆活动(450~418 Ma),主要在贵东岩体北部与东部外围发育次火山岩和花岗岩体;②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246~214 Ma),以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花岗岩浆活动为主;③燕山早期基性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211~162 Ma),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基性岩脉活动(211~200 Ma)、早侏罗世花岗岩浆活动(~180 Ma)、中侏罗世基性岩脉与晶质铀成矿作用(179~162 Ma);④燕山期岩浆活动(163~139 Ma),该时期形成了贵东西部的燕山期岩体,可划分为中侏罗世晚期花岗岩浆活动(163~151 Ma)和晚侏罗世岩浆活动(145~139 Ma)2个阶段;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及基性岩脉活动(138~100 Ma),进一步划分为2个阶段:早白垩世早期铀成矿作用(138~123 Ma)和早白垩世晚期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113~100 Ma);⑥燕山晚期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及基性岩脉活动(96~66 Ma),为主成矿期之一;⑦喜山期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⑧喜山期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3)区内岩体和铀成矿作用的形成时间均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花岗岩体(238~220 Ma)、燕山期岩体(163~151 Ma)、基性脉岩活动(211~91 Ma)、铀成矿作用(138~123 Ma、96~54 Ma),铀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体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说明铀成矿并非岩体同期作用的产物.每期铀成矿作用之前都发育一期基性岩脉活动,显示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活动关系密切.

    贵东岩体基性岩脉下庄铀矿田成岩年龄成矿年龄

    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容城凸起基岩面和断裂结构及其对地热成因的启示

    刘宏凯高磊张杰侯贺晟...
    934-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容城凸起是华北地区地热资源富集区域之一,探测容城凸起基岩面的精细结构、埋深和断裂,对理解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富集以及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在容城凸起采集的SN向反射地震剖面数据,通过对反射数据精细处理,获得容城凸起4 km以浅的高精度几何结构,经地热孔资料标定后开展解释.主要获得以下4点认识:容城凸起基岩面以上新生代沉积地层呈近水平层状分布,这些近水平地层对容城地热田起到保温盖层作用;容城凸起基岩面埋深在700~3 000 m之间,其凸起中心部位变化相对平缓,向周边迅速加深到3 000 m左右;牛南断裂和容东断裂在深部延伸交汇,与其他中、小型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为水和热的传导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基岩面凸起的几何结构有利于热流在凸起下方汇聚.

    容城凸起反射地震剖面基岩面地热断裂系统

    甘肃北山老君庙北金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张文斌周贤君侯翠霞王宁祖...
    945-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北山老君庙北金矿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属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为窑洞梁—小西弓古元古代裂谷盆地构造环境.本次找矿通过1∶10 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综合异常区5个,综合异常经槽探工程验证,新发现金矿体3条、金银矿体1条、低品位金矿体2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同时,结合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建立了以HT1综合异常区为主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为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老君庙北金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模型

    东胜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预测关键技术与应用效果

    曹绍贺任凤茹王霄霄
    95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胜气田新召气区位于伊陕斜坡、伊盟隆起、天环拗陷3个一级构造单元结合部,受古地貌和物源影响,不同河道沉积差异大.主要目的层盒1段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储层致密且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有效砂岩储层薄且含气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甜点预测难度大.据此针对性开展辫状河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地震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首先基于三维地震相对等时面建立地层格架,采用空间相对分辨率地层切片技术刻画不同期次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然后采用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基于分河道地震资料瞬时频谱差异分析,分别采用低频能量比和ABV吸收属性实现定性含气性预测,有效支撑井位部署;最后开展井震结合深度域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实现储层定量预测,指导水平井轨迹精准设计及优化.应用该技术系列后,研究区气层钻遇率较之前提高7个百分点,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致密砂岩储层预测含气性预测水平井轨迹设计

    综合物探方法在内蒙古敖汉旗林家地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试验

    韩术合裴秋明许健宋志勇...
    962-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是地热产业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普遍关注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技术难题,以内蒙古敖汉旗林家地为研究区,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研究.在区域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初步查明了敖汉旗林家地一带地温场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特征;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微动测深和放射性氡气剖面测量多种方法组合,基本查明了研究区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的分布,推测了地热异常区控制因素及热水运移情况,并据此设定了勘探孔位,进行了 960 m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微动测深等物探方法,并结合放射性氡气剖面测量进行辅助验证,对开展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较为有效,可为其他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提供方法参考.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微动测深放射性氢气剖面测量地热中深层地热资源华北陆块北缘

    蚌埠—淮北地区电性结构及地质意义

    朱将波汪启年刘玉泉官大维...
    97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安徽蚌埠—淮北地区开展大地电磁剖面探测,结合重磁异常,获得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主要地层展布和断裂性质的信息,尤其是徐宿弧形构造形态和深部含煤系地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上古生界主要分布在徐宿弧形构造地表高阻推覆体之下,具有低阻、低密度的物性特征,连续性较好,认为推覆构造下煤矿勘查潜力大.②剖面上断层早期以逆断层为主,使得局部下古生界及元古宇覆于上古生界之上,后期以正断层为主,控制新生界沉积.③徐宿弧形构造海拔-4 km以浅表现为"高、低"双层电性结构,主冲断层面由F5、F6断裂组成;其地表高阻推覆体前缘西北至萧县,南至固镇县北,在闸河地区被广泛剥蚀.上述成果为该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地球物理信息.

    大地电磁电性结构蚌埠隆起淮北断褶带徐宿弧形推覆构造上古生界

    地震方法在胶东地区西林断裂带深部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与指示

    孔晓敏孙超周宜康田思清...
    979-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林断裂带与金及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具有较好的金矿资源潜力,查明其控矿断裂深部结构特征,是金矿勘查工作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与重点.本文在分析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反射地震方法研究,明确了胶东地区主要控矿断裂带产状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指出:地震时间剖面上同相轴能量发生强弱变化、连续性变差部位,较大可能为断裂产状变化的指示,有良好的成矿可能.据此预测了成矿靶区并进行了验证.

    地震勘探西林断裂带金矿深部找矿靶区预测

    地震面波和P—导波正演模拟与波场分析

    刘童孙成禹蔡瑞乾
    986-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波和P—导波是两种与边界有关的波动现象,是近地表地震波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面波和P—导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本文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在把数值模拟中遇到的数值频散、边界条件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厚度和不同弹性参数的介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在正演结果的基础上提取频散剖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曲线等进一步分析.当地表存在低速薄层,且来自同一震源的P波和SV波的相速度大于下伏高速层S波速度小于其P波速度时,会产生P—导波.在高泊松比(大于0.4)介质中,面波和P—导波的相速度分别对S波和P波速度敏感,两者通常携带了不能从折射波和反射波中获得的近地表信息,通过适当的采集、分析和反演能够建立高分辨率近地表模型.本文总结了在同一震源下激发生成面波和P—导波的产生条件和波场特征,加深对面波和P—导波传播规律的认识,为反演和去噪研究奠定基础.

    面波P—导波数值模拟产生条件波场分析

    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反射滤波效应研究

    罗敬孙成禹
    996-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层和薄互层油气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地震资料对薄层的分辨能力有限,且传统的褶积模型无法模拟出薄层中复杂的波场传播现象,导致这类储层的地震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层状介质中的传递矩阵法为基础,发展了一种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率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多组典型的薄互层模型做正演模拟,然后对正演模拟的结果做频谱分析,研究薄互层对地震反射波的滤波效应.相较于层状介质中的传递矩阵法,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率法在更适用于纵波入射下的薄互层研究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反射率法正演的效率;而在频域对薄互层反射滤波效应做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域上分辨率不足的缺点.对于薄互层模型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率法能较好地保留薄互层的层间信息,对根据该方法得出的正演结果做频谱分析,频谱曲线的幅值和陷波点的变化能反映出薄互层中互层数和砂泥比的变化情况,这对于油田后期的精细勘探阶段中薄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其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薄互层模型垂直入射的反射率法频谱分析陷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