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40年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

    杨贺平赵小静孙江军
    1103-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质(SOM)时空变化对评估区域土壤质量和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年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两期土壤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近40年表层(0~20cm)SOM含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土壤类型、各市县SOM流失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两大平原表层SOM含量平均值下降5.68× 10-3,总体呈下降的趋势,SOM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齐齐哈尔、大庆、绥化西部和三江平原鹤岗、佳木斯西部等地区,以嫩江流域沿岸齐齐哈尔—肇源一带下降幅度最大;沼泽土 SOM流失率最高,为-44.68%,草甸土 SOM流失贡献率为44.14%,是两大平原SOM流失贡献最多的土壤类型,望奎县、肇源县和大庆市SOM流失面积占比超过72.11%.本研究明晰了 40年尺度下两大平原SOM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黑土退化防治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流失两大平原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富硒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廖启林黄顺生许伟伟崔晓丹...
    1114-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区所积累的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元素分布对比、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系统探讨了该区富硒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合理开发利用第四纪沉积类型的富硒土地资源等提供了依据或线索.研究结果显示:里下河富硒土壤为典型的第四纪沉积成因,富有机质、偏还原的封闭的潟湖相沉积环境是形成局地富硒土壤的基础;富硒土壤特征元素组合为Se-OM-N-K-Fe-Co,主要位于地表30 cm以上深度,Se含量多为(0.3~0.4)×10-6,分布均匀;土壤中大多数元素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Se-OM、Se-CE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66,Se和pH之间有较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5;富硒土壤形成要经历成土母质初始富集、成土期间再富集和成土后表生富集3个富Se阶段,以及非潟湖相沉积物(如海相沉积等)的干扰,有机质吸附、胶体吸附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导致土壤Se富集的主要原因;富硒土壤中还伴有Cu、Pb、Zn、Ni、Co、V等相对富集,但相关重金属未超标.

    富硒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里下河地区江苏

    水土流失区土壤硒、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唐志敏张晓东梅丽辉湛龙...
    1125-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流失影响着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土壤中硒、锌等微量有益元素在水土流失区的分布、分配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是衡量水土流失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针对水土流失区硒、锌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有效性,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为例开展了土壤及农作物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水土流失区土壤及农作物Se、Zn的关键地球化学参数.结果发现:水土流失区土壤Se含量中位值为0.43×10-6,Zn含量中位值为46×10-6;Se富集于变质岩发育的土壤中,Zn富集于变质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中;土壤Se、Zn在竹林地中含量相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更高;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增加,土壤Se含量呈递减趋势;Se、Zn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土壤w(Si)/w(Al)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Se、Zn以及有机质等指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Se、Zn的分布、分配主要受变质岩和花岗岩的控制;水土流失过程存在显著的土壤Se流失;土壤Se、Zn生物有效性受黏土矿物及有机质吸附的影响而呈现降低,水土流失区土壤中非活性态的Se、Zn可能存在较大比例.

    水土流失土壤SeZn生物有效性

    凤凰县土壤—农作物系统中Cd含量及迁移富集特征

    肖凯琦徐宏根戴亮亮李毅...
    1136-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湘西州凤凰县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依托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系统采集了当地主要的120组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50件猕猴桃,36件水稻,34件玉米),农作物样品测试As、Cd、Cr、Cu、Hg、Pb和Zn共7项指标,根系土样品测试pH值、Mn、Se、As、Cd、Cr、Cu、Hg、Ni、Pb、Zn和理化性质等共18项指标,分析研究区内土壤和农作物籽实重金属含量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开展Cd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迁移富集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弱酸性为主,土壤中Cd含量高于湖南省背景值,Cr、Ni和Cu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东南部,Cd与pH呈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农作物籽实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最高的元素为Cd、Zn和Cu,研究区土壤—农作物中Cd的迁移主要受土壤pH与质地影响,pH值越高,质地越细,Cd迁移能力越弱,此外其迁移能力一定程度上还受土壤中Mn、CaO和总碳含量影响.区域内猕猴桃重金属富集系数较低,适宜推广生产.

    凤凰土壤农作物迁移影响因素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容量评价及趋势预测

    于林松胡蕾王东平刘辉...
    1146-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沉积物环境容量是评价湖泊系统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可有效反映湖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黄河流域下游东平湖为研究对象,对表层沉积物中的As、Cd、Cr、Co、Cu、Hg、Mn、Ni、Pb、Tl和Zn共11种重金属元素进行采样和测定,采用统计分析和GIS技术对重金属含量及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进行讨论,并对重金属百年尺度环境容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沉积物中As最大值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允许限值),其余元素均低于允许限值.②重金属单项环境容量指数(P,)均值排序为:Hg>Pb>Cr>Ni>Zn>Cd>Cu>Co>Mn>Tl>As,其中As存在过载水平和警戒水平点位,Mn和T1存在警戒水平点位;经计算,研究区综合容量指数(PI)介于中容量至高容量水平,而以"单项环境容量指数劣等水平"衡量的综合容量等级显示,研究区中容量至过载水平均有分布.③重金属静态年容量限值和动态年容量排序分别为:Mn>Zn>Cr>Ni>Cu>Pb>As>Co>Tl>Cd>Hg和Mn>Zn>Cr>Ni>Pb>Cu>Co>As>Hg>Cd>Tl;静态年容量限值和动态年容量分别在5~40年和5~15年年限内呈现由陡倾转缓的降低趋势,之后趋于平缓稳定;不同年限平均动态年容量均大于静态年容量限值,表现出对环境的容纳承载能力较好.本研究揭示了东平湖环境容量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可为湖泊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容量趋势预测东平湖

    烟台市某化工集聚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扈胜涛张祥恒韩明智汤世凯...
    1157-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烟台市某化工集聚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在集聚区及周边采集12组地下水、1组地表水样品进行测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地下水Gibbs图、离子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并探讨此化工集聚区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呈中性—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SO4-Ca·Na 型,其次为 SO4·HCO3-Ca·Mg 型、HCO3·SO4-Ca·Na 型、SO4·HCO3·Cl-Ca·Na型、SO4·Cl-Ca型、SO4·HCO3-Ca、SO4-Na型;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蒸发岩和硅酸盐溶解的共同作用;化工企业对地下水污染影响显著,越靠近污染源,离子浓度越高,对地下水污染程度越严重.沿地下水流向,上游污染物质易在下游迁移汇集,加重下游地下水污染.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化工集聚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