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与化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熊盛青

双月刊

1000-8918

whtbjb@sina.com

010-620601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物探与化探/Jour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79年创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办,地质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是刊载物探、化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性刊物,在地勘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刊的宗旨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方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本刊的编委会由跨部门37名专家组成。编辑部有4名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编辑,技术力量强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硐室群地震动反应特征研究

    云龙陈苏傅磊庄海洋...
    1519-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紧邻的河西走廊和北祁连地区地震环境复杂、强震多发,而地下实验室作为由三竖井+螺旋斜坡道构成的复杂地下结构,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地下实验室地下结构群的地震反应特征,对于后期场址的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根据地下实验室的设计和已有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建立了岩体—地下结构体系精细化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开展了关键断裂对地下实验室近场地震安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难以考虑近场可能存在的有限断层效应、破裂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等近场震源效应,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可以有效地考虑上述近场地震动特性;目标场址场地类型为花岗岩硬基岩场地,近场发震断裂引起的地震动传到场址的反应谱中高频部分发育明显;因地下实验室的非规则结构引起的地下硐室群地震动反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岩体软化带对应地表峰值加速度富集明显,工程中应规避此区域.本次研究为将来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选址和场址评价提供了地震安全分析方面的依据.

    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地震动断层地震反应数值模拟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场候选场址地下水位异常值识别方法

    吉子健周志超赵敬波季瑞利...
    1530-1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动态监测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候选场址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但研究发现实际的监测数据中存在较多异常值,严重干扰了对动态过程的准确判断.因此,亟须建立一种高效的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准确识别.本文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时间序列分解和最小协方差行列式方法构建了地下水位异常值检测组合模型,使最小协方差行列式方法可以在更独立的残差项中进行异常值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组合模型相较于最小协方差行列式方法的单一模型,其对异常数据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检测精度;并进一步确定了组合模型的阈值应接近实际的异常值比例,以获取最佳的检测效果;此外,根据新场地段BSQ01、BSQ25、BS35、BS26 钻孔的水位数据对组合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表明其能够准确识别出混淆于大量正常水位数据中的异常值,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类型异常事件的检测.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STL分解最小协方差行列式方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多场耦合条件下含裂隙北山花岗岩蠕变特性研究

    张海洋刘飞杨刘健
    1539-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放废物处置库运行后,近场围岩将长期处于热—水—力耦合环境中,其力学及渗透特性对处置库性能评价至关重要.我国高放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围岩是典型的稀疏裂隙花岗岩体,含裂隙花岗岩的蠕变特性直接关系着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能.为此,首先通过水射流和线切割技术、裂隙表面封堵和岩样端部组合密封,解决了热—水—力耦合三轴试验中含裂隙花岗岩样品的制备和密封难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分级加载三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场耦合条件下,含裂隙花岗岩三轴蠕变强度约为三轴强度的 80%,蠕变变形随轴向荷载水平的升高而增大,且横向蠕变比轴向蠕变更明显;对应岩样的压密段和裂纹扩展段,轴向应变率和渗透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渗透压差相等时,裂隙内部较大的渗透水压会导致岩样峰值强度降低,并产生更大的横向蠕变变形.该成果为处置库选址和围岩评价、处置库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保障.

    含裂隙花岗岩蠕变热—水—力耦合力学特性渗透率

    高放废物处置巷道尺度岩体适宜性评价

    叶勇陈亮刘健
    1545-1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体适宜性评价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判断场址岩体是否满足处置库长期包容和隔离核素的功能要求.在已提出的场址尺度QHLW岩体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发展了处置巷道尺度岩体适宜评价准则,建立了"预评价+最终评价"两阶段的评价体系.同时,结合芬兰高放废物处置ONKALO地下实验室场址示范巷道 1(DT1)揭露的地质水文信息,对处置巷道尺度两个阶段的评级标准体系进行测试和验证.对比分析优化QHLW获得的适宜性评价结果与芬兰RSC岩体适宜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处置巷道尺度岩体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岩体适宜性评价处置巷道尺度

    处置单元与导水裂隙的安全避让距离研究

    凌辉李亚伟陈伟明
    1553-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界定处置单元与导水裂隙的安全避让距离是评价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适宜性的重要基础,也是设计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以北山地下实验室所在的新场场址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参考场址,采用国际通用的安全评价软件GoldSim,建立了处置库关闭后放射性核素迁移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初步分析了处置单元与完整围岩中导水裂隙的安全避让距离.结果表明,在现有场址认识条件下(研究区 80%的花岗岩岩体渗透系数小于 1.0×10-9 m/s),当导水裂隙渗透系数设为 1.0×10-6 m/s时,其与处置单元的安全避让距离不大于 0.5 m;场址花岗岩围岩渗透系数越小,对应的安全避让距离相应越小.处置单元对导水裂隙安全避让距离的研究结果可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及其设计提供参考.

    花岗岩处置单元导水裂隙模拟安全避让距离

    北山地下实验室科研数据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马明清陈亮王驹李晓军...
    1559-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期间,开展的现场试验将产生大规模科研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同时确保科研人员能够便捷、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数据,有必要研发一套专门针对地下实验室科研数据的动态管理系统,为处置工程技术研发和安全评价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文介绍了北山地下实验室科研数据动态管理系统的研发背景和总体需求,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全面介绍了系统功能架构和内容.该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系统状态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试验信息化管理、试验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模块组成,目前已初步应用于北山地下实验室现场试验流程管理及数据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系统设计数据管理系统开发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

    沙枣园地段深部地质环境特征研究

    罗辉陈伟明李亚伟田霄...
    1568-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量、钻孔勘察、三维地质建模等手段对沙枣园地段深部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初步查明了沙枣园地段的岩性和构造空间展布、深部岩石完整性及工程地质等特征.得出如下认识:沙枣园地段花岗岩岩体地表出露面积大,岩性相对均一,其主体为沙枣园超单元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出露面积约 330 km2,岩体外倾,且埋深大于 2 km;主要发育NNW向、近SN向和NE向 3 组共 12 条断裂,倾角较陡,这些断层均通过岩体;岩体深部裂隙发育,大多为陡倾角,且被方解石和黏土等矿物充填;在该地段初步圈定 2 个以上有利岩块,可用作高放废物处置库的潜在候选场址.通过研究证实,沙枣园地段具备筛选高放废物处置库的有利地质条件.

    沙枣园地段花岗岩深部地质特征工程质量

    伊敏盆地伊敏组煤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李斌张跃恒洪链涵袁静仪...
    1577-1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敏组煤系地层发育、埋藏浅且赋存稳定,煤炭资源丰富,适宜露天开采,为了查明伊敏组煤层的分布特征并揭示聚煤规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辨识其物源区古地理背景和成煤环境具有重要地质意义.通过系统采集研究区钻孔岩心煤样,进行煤岩煤质的测试分析,对煤层形成时古地理信息和沉积环境进行恢复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伊敏组煤层主要为褐煤,其次为丝炭,镜煤反射率(R0)均值为 0.37%,原煤含油率均值为7.66%,全硫均值为1.32%.煤样CIA均值为 58.45,表示物源区经历初级—中等风化作用;w(Si)/w(Al)指标均值为 2.72,表明煤中矿物质来自陆源泥质沉积物;灰分指数K为 0.34,代表煤层形成于低位泥炭沼泽环境;w(Sr)/w(Cu)、w(Sr)/w(Ba)、m值和n值指标表示煤层沉积期古气候温湿,蒸发量较大,古水体盐度较高;Sr、Ba、w(Ba)/w(Ga)值指标指示煤层为陆相沉积产物;w(V)/[w(V)+w(Ni)]、w(V)/w(Cr)、w(Ni)/w(Co)、w(V)/w(Sc)指标指示煤层形成于缺氧的还原条件.研究认为,伊敏组沉积早期,陆相断陷盆地萎缩,气候湿润,湖泊淤浅,形成了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为煤炭生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下白垩统煤层煤质元素丰度沉积环境伊敏盆地

    塔里木盆地二八台地区走滑断裂体系研究

    张珈畅李涛梁宏刚费娥...
    1588-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勘探中断层的分布特征一直是地震资料解释的难点和重点,其中走滑断裂体系中的断裂组合最为复杂.塔里木盆地二八台地区发育复杂的轮台走滑断裂体系,为明确其断裂构造特征,采用倾角+方位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处理手段来降低背景噪声,综合利用相干体、蚂蚁体、最大似然体等多种属性形成多级嵌套技术,识别并统计了二八台 41 条断裂的走向、倾向、倾角、断距等几何学发育特征,明确了走滑断裂体系内部复杂断裂结构组合关系;认识到二八台地区发育近EW向为主的主走滑断裂带和NE走向的次级伴生断裂带,为左旋扭动产生的张破裂,表现为右阶式雁列正断层系.研究结果对二八台构造油气藏的评价有借鉴意义.

    走滑断裂地震解释构造导向滤波塔里木盆地二八台地区

    银额盆地西部地震勘探试验研究进展及效果

    王兴宇刘艳丽王通荣立新...
    1599-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银额盆地上古生界地震探测效果,以银额盆地西部居延海坳陷为试验区,调研了该区以往地震采集特点及资料处理技术现状,开展了地震野外采集试验和室内处理攻关,探索总结了银额盆地上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结果表明,该区地震激发应因地制宜采用井炮及可控震源相组合的方式;接收方面应首先满足排列长度的前提下再考虑增加接收密度;采取配套的各向异性处理、谱约束反褶积、楔形变换自适应去噪等针对性处理技术可有效提升深层地震成像质量.本研究为相似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地震勘探上古生界油气地震资料处理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