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

陈燮君

季刊

1005-1538

wwbhykgkx@163.com

021-54362886

200050

上海市延安西路1357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Journal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唯一一份专业报道文物科技考古及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文章及相关信息。作者与读者群体包括国内外文物保护和修复科研人员、传统工艺研究人员、考古工作者、文物爱好者、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科技管理干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湿复合建材在文物库房中的应用研究

    宋雪薇徐方圆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市场上推广用调湿建材搭建库中库,调控库房内湿度,减小空调的运行能耗.为验证调湿建材对文物库房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降低文物库房中温湿度的波动,节约能耗,本实验分别用调湿建材和普通建材搭建库房,通过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开关场景,得到不同场景下两间库房各阶段的库房湿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调湿建材搭建的库房内湿度更加均匀,同中心位置相关性达到0.8;在不同的空调开启场景下湿度变化都更加平缓,日波动均低于2%;并且开启间隔越短,调控效果越好.因此使用调湿建材搭建的库房对环境控制效果更好,结合适当的空调开启方式可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本研究为文物库房的搭建节能和库房内空调的开启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调湿建材库房频域图谱湿度波动

    温湿度场仿真模拟在博物馆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唐铭钱玮昕张欢丁荣良...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博物馆当前的环境监测方式无法全面感知温湿度空间分布的问题,本研究引入与数据同化(EnKF)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方法,以某博物馆的展厅空间为例,获得可视化的温湿度场仿真模拟结果,并结合藏品保护要求进行数据分析和相关讨论.经与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基于数据同化的CFD模拟准确性良好,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引入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博物馆环境监测从"点监测"到"场监测"的转变,后续可为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博物馆环境监测温湿度场仿真模拟

    独乐寺观音阁辽代十一面观音像的材质分析

    秦立科王猛贾甲甄刚...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乐寺观音阁内十一面观音像保存至今,泥胎存在裂隙、空鼓、脱落等病害.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对观音像泥胎进行了材质分析.通过控制砂、纤维含量,分析泥塑试样的收缩性,并探索纤维含量对泥胎收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观音像泥胎的制作原料取自当地,其中土颗粒粒径多在5~70 μm之间,约占总量的79.5%;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伊利石,还有部分钠长石和钾长石,以及少量的高岭石.粗泥层含砂量约为35%,麦草(麦秆及麦壳混合物)含量约6%~9%,长度大多在2 cm以下;细泥层含砂量约为30%,麻丝含量约2.1%,长度大多集中在2 cm.麦草和麻丝的加入对泥胎的收缩均能起到抑制作用.随着麦草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和6%的麦草抑制作用最好;添加麻丝可使试样的最终线缩率显著减小,但麻丝的多少对线缩率的减小幅度影响不大.观音像泥胎的原纤维配比就有很好的抑制收缩效果.本次研究获得了十一面观音像泥胎的材料组成信息,得出了纤维占比对泥胎收缩性的影响,为十一面观音像的修复与保护提供了参考.

    十一面观音像泥胎材质分析线缩率

    虢国墓地出土麻织品保护修复

    杨爱民王淑娟刘剑张敏...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麻织品中的主要文物麻裤、麻褂的保护修复过程进行相对全面而细致的阐述.以保存现状和病害分析为依据,制定以物理方法为主的保护修复方案.采用从清理、清洁(包括消毒以及有针对性的清洁措施等)到平复修整、形制复原、包装与保存等一系列合理的修复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实施,使这批麻织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保障.同时,总结了这次文物修复过程中的经验,如对于结构疏松的麻织物清洗力度的把控度、平整定形中的要点,以及对于文物形制确定的再认识等,为进一步可能实施的保护修复保存了一手资料,也为麻织品文物的研究及保护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虢国墓地麻织品保护修复

    透明类珠宝文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黄献源姚路张亚都廉世明...
    1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透明类珠宝文物修复是当前文物修复保护的难题之一.由于该类文物透明度较高,因此对修复精度以及修复材料的透明度、渗透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对的是,当前透明类珠宝文物修复的研究较少,其修复往往仅是简单拼接,缺少一种可行的高精度修复方法和相应的修复材料.在文物修复理念的指导下,本工作以多种修复材料为样本,进行科学的模拟试验.从对接紧密度、透明度、渗透性等角度对修复材料进行多次测试评估后发现,Hxtal NYL-1(海克斯塔)的效果最为理想.而后,通过对比和研究当前破损文物的高精度修复方法,结合透明类珠宝文物特性,设计出一套以负压法原理为基础的透明类珠宝文物修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强化修复材料的渗透能力,解决粘接、补配中的定位问题,通过研磨膏的打磨、抛光,能够进一步消除修复痕迹.最后,将这种修复方法和相应的修复材料成功应用于一件合浦汉墓出土的水晶、绿柱石串饰的修复,并达到了预期的修复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种透明类珠宝文物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透明类珠宝文物修复方法负压法修复材料

    一种古籍修复用纸伸缩性检测方法的探讨

    喻融沈喆鞾邢伟琪刘鹏...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纸选配是古籍修复中的重要环节,但其伸缩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古籍修复补纸均为传统手工抄制,浸水后强度较低.按现行国家标准浸湿法检测补纸伸缩性时易产生撕裂、变形等问题,适用性较差.本研究探讨了一种古籍修复补纸的伸缩性检测方法——喷润法.利用水分检测仪对补纸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定,从测量时间和可操作性的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十余种常用补纸的伸缩性检测结果发现,喷润法与浸湿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后探讨了古籍书叶伸缩性检测的适用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建议在修复前分析古籍书叶与补纸的伸缩性匹配度.喷润法有效避免了补纸浸湿后的拉伸变形或破裂,既适用于古籍修复补纸,也适用于古籍书叶的无损检测,可为古籍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古籍修复用纸伸缩性喷润法无损检测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王克青
    15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是有机物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与考古残留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样品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水解提取、衍生化等前处理,这个过程较繁琐,且耗时长,另外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还有样品流失的情况发生.因此,现在一般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来分析有机质样品.Py-GC/MS在分析样品时有如下优势: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可直接进行热裂解分析,操作比较简单;灵敏度高,能实现多组分混合有机样品识别;需要样品量很少,可满足文物样品微损分析检测的要求.因此,该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有机残留物识别鉴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文化遗产有机质样品文物保护修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征订公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
    170页

    现代测绘技术在古建烫样数字化项目中的应用

    王莫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烫样是研究清代皇家建筑的珍贵文物,为配合文物信息数字化工作的开展,针对烫样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综合考虑多种数据采集方法的特点及烫样数字化记录的难点后,选择使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烫样的基础数据采集,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流程.与此同时,针对成果可能的应用方式做了些许尝试,且为数据的后期维护与进一步利用拟定了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

    烫样手持三维扫描多视角三维重建彩色纹理模型正射影像图数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