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春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许潞梅

双月刊

1003-6555

wwcqzzs@163.com

0311-85367298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82号

文物春秋/Journal Stories of Relic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省唯一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略论北方长城地带出土的东周时期璜形饰——兼论新月形璜形饰形制的源头

    张全礼
    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发现的东周时期璜形饰形制独特、材质多样,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作用.目前北方长城地带共出土21件东周时期璜形饰,根据形制特征可分为新月形、半环形及弧形三类.其中新月形璜形饰沿长城地带自西向东分布,在沙井文化、西园文化和玉皇庙文化中均有发现,但所显示出的象征性作用存在一定差别.此外,通过分析新月形璜形饰流布的时间及范围,认为新月形璜形饰形制的源头或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分布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其自西向东的流布情况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璜形饰东周时期新月形璜形饰北方长城地带文化交流

    河北地区秦代郡县的考古新发现

    吕苏生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大量秦简、封泥等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为秦代在今河北地区的郡县设置研究增添了新资料.通过对这些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和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一一进行分析考证,将今河北地区已知秦代郡县数目由《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11郡20县增加到13郡60县,填补了一些历史空白,同时更正了过去的一些错误看法.

    秦代郡县河北地区

    浅析青海都兰哈日赛墓地M7出土服饰

    高志伟唐思玥严明圣张小云...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哈日赛墓地发掘7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吐蕃时期墓葬7座,出土470余件不同材质的器物.其中M7出土的服饰经整理修复后形制比较完整,包括褐色圆领短上衣、黄地条纹小口合裆裤和黑色长靿尖头靴等.分析服饰面料和制作工艺可知:圆领短上衣主体面料为平纹绢,领、袖缘边镶以织锦,用平面裁剪法裁制而成;小口合裆裤主体面料为黄地条纹提花山形斜纹绫,裆部面料为蓝色条纹染缬平纹绢,依身形裁剪而成;长靿尖头靴为牛皮质地,靴靿前片、后片和靴面分别裁制,共有6道缝线.对比不同时期同类型服装的形制可知,哈日赛M7出土短上衣融合了魏晋时期胡服上衣的短小和唐代袍服圆领、直襟的特点,长裤具有波斯条纹裤的形制风格,长靿靴则属于典型的胡服,这种多元素的搭配方式显示了青海地区吐蕃时期居民服饰穿着的随意性,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区服饰交融的特点.

    哈日赛墓地M7圆领短上衣小口合裆裤乌皮六合靴吐蕃时期青海都兰

    宋代及以前舆轿的演变

    唐博豪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相关实物和图像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宋代以前舆轿经历了构造由简单到复杂,舆杆在舆身的位置由低到高,乘坐人从跽坐或盘坐到椅坐的演变轨迹.这一过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及以前、隋唐五代和宋代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乘舆轿出行比较多见,乘坐姿势皆为跽坐或盘坐;隋唐五代时期舆轿形制多样,舆杆位置上移,晚唐五代坐椅开始被引入舆轿结构之中;宋代舆轿发展成熟,轿身结构定型,乘坐姿势皆为椅坐.

    舆轿宋代以前形制演变

    元末明初龙泉青瓷的运销路线——以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龙泉青瓷为中心

    吴闻达张志清
    41-5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元明时期龙泉青瓷,绝大多数未发现明显使用痕迹,故推测太仓曾为龙泉青瓷转输的重要集散地之一.通过对比发现,位于元明时期海漕路线沿线的山东胶州、蓬莱等地以及天津、北京和周边地区出土的元晚期至明初的龙泉青瓷,均与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龙泉青瓷十分接近,推测龙泉青瓷有可能是沿海运路线由太仓转输至直沽,再通过内河运输至其周边地区和元大都,后经元大都(明北京)运销至北方广大地区.另外太仓至辽东地区的海运路线,亦应是龙泉青瓷向辽东地区输入的重要通道之一.

    樊村泾遗址龙泉青瓷元末明初运销路线江苏太仓

    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基于河北省中小博物馆专题调研

    熊慧彪迟畅张晓虹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博物馆数量大、分布广,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均等化、广覆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然而,中小博物馆大多零散分布在区县、乡镇中,存在体量小、客流量少、规模效应差等问题,发展后劲不足,如何使中小博物馆得到均衡、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博物馆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河北博物院2022-2023年中小博物馆专题调研成果,广泛借鉴国内外中小博物馆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与优秀经验,应从找准自我定位、形成集群效应、集合多方力量三个方面探索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河北省专题调研

    江西景德镇樟树弄窑址明初遗存调查与研究

    余金保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樟树弄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老城区西部偏北,南距樟树弄口约15米处.2022年,在太平巷南片区御窑厂景区周边配套停车场施工过程中,在靠近樟树弄口的区域出土了一批有红色纹饰的瓷片及相关窑业遗存.通过对窑址堆积分布的实地走访和调查,并将出土瓷片与其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进行对比,可知樟树弄窑址出土的这批瓷器烧造年代大致为明洪武时期,可能为明廷令饶州府为各地藩王府烧造的日用瓷,也可能包括部分宫廷用瓷.结合中国古代官窑制度分析,明洪武时期樟树弄窑址可视作地方官窑,是这一时期景德镇地区诸多烧造官用瓷器的窑厂之一.该窑址的发现为明确景德镇官用瓷器生产方式,深入研究明洪武时期制瓷官样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樟树弄窑址明洪武时期景德镇官用瓷器云龙纹

    故宫博物院藏玉石盆花卉盆景的保护修复

    张毅罗涵关明屈雅洁...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博物院藏玉石盆花卉盆景数量众多,多以珍贵的玉石为制作材料,施以宫廷制作工艺,以写实手法表现四时花卉,极具艺术价值.但因制作年代久远,部分盆景出现一定伤况,亟需修复.通过对碧玉盆海棠花盆景掉落的花枝枝干部分进行显微镜观察及X射线CT检测,可知其由一根铁丝及四根细铜丝构成,其外再缠绕多圈染绿丝线牢固拴系.对盆景不同部位进行无损科技检测,明确了碧玉盆菊花、海棠花盆景花卉、花盆的制作材料包括软玉、蛇纹石玉、水晶、珊瑚等宝玉石,青玉盆荷花盆景盆壁内破损的衬纸为皮纸.基于各类检测结果,采用与原盆景材质相同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对受损盆景进行了修复,修复效果良好.

    故宫博物院玉石盆花卉盆景保护修复

    唐代程愨墓志相关问题考释

    李胜军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汉画艺术博物馆藏有唐代程愨墓志一合,志文详细记载了志主程愨及其曾祖、祖父、父亲的生平履历,内容涉及程姓祖源和古代特殊的纪年、纪月方法,是研究程姓源流、中国古代太岁岁阳岁阴纪年法以及古代专名纪月法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志文写作大量用典,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程愨墓志唐代程姓源流太岁纪年法专名纪月法

    正定发现的三方明代丁氏碑志

    程雅玲
    88-96,封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201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丁家庄村先后发现丁祥墓碑及丁祥重孙丁勋和玄孙丁时的墓志,现均藏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三方碑志记述了明代丁氏家族的世系、三人所任官职及功绩德行等,内容涉及明初征服蒙古太尉纳哈出、靖难之变、宣德初汉王之乱、嘉靖年间俺答进犯内地等历史事件及明代武职世袭制度,为研究武职官员承袭,纠正和补充地方史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丁祥墓碑丁勋墓志丁时墓志正定丁氏家族明代河北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