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春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许潞梅

双月刊

1003-6555

wwcqzzs@163.com

0311-85367298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82号

文物春秋/Journal Stories of Relic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省唯一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岗一期文化的东渐

    崔宗亮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岗一期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可分为三期.该文化对东方地区的影响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一期向海岱地区的渗透,使得鲁中南及鲁西一带的裴李岗文化北辛类型嬗变为仰韶文化北辛遗存.二期与北上的双墩文化一道,使海岱地区的仰韶文化北辛遗存递变为北辛文化;而向东南的扩张,又将豫中、豫东纳入自身的分布范围.三期时向海岱和皖北地区的扩张,中止了北辛文化和双墩文化的发展,将其纳入自身的分布范围;与此同时,向江淮地区的扩张又极大地改变了龙虬庄文化的面貌.

    后岗一期文化东渐海岱地区北辛文化双墩文化

    试论殷墟骨笄的制作工艺流程

    韩天乐张良仁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安阳殷墟的制骨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笄坯料、半成品和废料等,这些遗物上保留了商代制骨工匠留下的加工痕迹.通过对这些加工痕迹的研究,弄清了骨笄加工的各个环节和加工方法,从而复原了骨笄的制作流程,认为殷墟时期骨笄制作已具有较高程度的标准化.

    商代殷墟制骨手工业骨笄制作流程

    说"曾"

    黄锦前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出土古文字资料,殷商时期曾人系以"鼄"即"曾"为徽记符号之国族.殷周革命后,周人在殷商曾之故地汉水流域分封宗亲,重新建立曾国,沿袭殷商时期曾之名号,并对其(鼄)进行有意识的改造,在其基础上形成新的徽记符号,即曾侯乙三戈戟之上戈内后部阴刻的由龙形图案构成的徽记符号.该符号为"鼄"字的美术化、图案化,与湖北汉阳纱帽山出土商代铜尊上的徽记符号一脉相承."鼄""曾"系一字之分化,为同源字.太保玉戈铭"命曾侯辟,用鼄走百人",即以殷商鼄族(地)旧部之仆御一百名赏赐曾侯,命之就封.竈乎簋的器主竈乎系殷商曾人后裔,"竈"为其族名和氏称.周代铜器铭文所见不同时代曾人名字常以从"黾"从"虫"之字为之,是曾人以"鼄"即"曾"为族氏徽记符号的文化印记.

    同源字徽记符号文化印记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2022年调查采集动物骨骼初步分析

    孙涵李晓健田雨萌甘如饴...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镇原底乡西侧的西头村,2022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共发现动物骨骼540件,其中从遗迹中采集的动物遗存共186件,分属龙山—商周、龙山—汉唐、商周、商周—汉唐、唐宋等不同时期.经鉴定,这些动物骨骼标本包括鸟纲和哺乳纲,至少代表10个属种,包括鸟纲、兔、狗、家猪、鹿科、狍、牛科、黄牛、羊亚科、羊等.分析不同种属动物的数量占比可知,猪、牛、羊、狗是西头遗址商周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动物资源,其中牛羊数量的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动物骨骼西头遗址商周时期

    杨播家族墓志所见普泰之难始末

    魏晴晴
    40-4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播家族是北魏时期关中豪族,《魏书》等史籍对其多有著录.近年来,杨播家族成员如杨播弟杨椿、杨津,侄杨逸、杨遵智等人墓志陆续出土和公布,为研究其家族世系、政治表现等提供了新的史料.通过对杨播家族成员墓志及相关史料的梳理,详细考述了普泰元年(531)尔朱氏诛杀杨播家族即所谓"普泰之难"发生的时间及发展脉络,揭示了普泰之难发生的复杂原因.墓志内容与史传资料中对普泰之难及杨播家族记载的差异性,反映了北魏末年至北齐时期各方势力在政治权力角逐过程中的此消彼长.

    杨播家族普泰之难北魏末年历史书写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围沟墓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46-5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KGTC-2019-036地块(原布里村)范围内发掘了 3条围墓沟及沟内5座墓葬.墓葬及围墓沟年代为秦统一时期至西汉早期,围墓沟经历两次改扩建,体现了该墓地的家族性与围墓沟的沿用过程,为研究秦汉时期围沟墓提供了新的资料.

    围沟墓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秦代西汉早期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西汉M27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2月至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KGTC-2019-036地块(原布里村所在地)清理汉墓一座,编号为M27.虽经盗扰,墓中仍出土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等在内的44件(组)随葬品.依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特征初步推断,M27年代为西汉早期,墓主人身份可能是低级官吏或中小地主.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M27洞室墓西汉早期中小型墓葬

    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RTK)在桐城魏庄遗址中的应用

    张之航王晓琨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考古学与前沿科技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考古测绘方面,RTK设备的应用,为采集更多种类的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所测绘出的数据逐渐精确,所还原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201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安徽桐城魏庄遗址的过程中,我们利用RTK技术采集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经数据处理软件Matlab处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魏庄遗址遗物和遗迹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对遗物分布的分析还可以还原出可能错过的遗迹单位,进而推导出遗迹现状的形成原因.与魏庄遗址周边其他商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遗址的文化面貌进行对比,可以佐证数据还原及分析成果的准确性.虽然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但RTK数据的采集、对比和应用仍可以为今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RTK考古测绘Matlab数据分析魏庄遗址

    正定出土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

    杜平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1年春正定县南城门复建施工中,于残断土垣下出土一件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现入藏正定博物馆.该构件刻有发愿文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发愿文中载赵元贞于唐开元十六年(728)造一石佛塔,文中所涉慈因寺在地方史志中未有记载,故该石构件对于唐代佛塔形制、雕饰以及正定乃至河北地区佛教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石雕佛塔构件刻铭唐代河北正定

    山东博物馆藏清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布明虎滕卫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8年故宫博物院向山东博物馆拨交了一批明清时期瓷器,其中有58件属于雍正时期.这批雍正瓷器器型多种,釉色丰富,纹饰多样,既有官窑制作,亦有民窑生产.其中,青花瓷器共有18件,器型主要包括盘、碗、瓶、缸等,纹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等纹样,审美意趣十足,为研究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提供了重要材料.

    青花瓷雍正时期山东博物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