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阳达德学校旧址碑刻小记

    赵嫚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贵阳达德学校旧址三进院礼堂山墙处的《敕封佑国忠烈荣禄大夫胜会店房契约碑记》和《敕封佑国忠烈荣禄大夫盔袍胜会佃房契约碑记》做了介绍,同时结合方志等资料,推测买方"黑神会""盔袍会"与明清时期贵阳的会馆与神会有关,对会馆文化和忠烈文化的研究也是探寻贵阳地区历史文脉的题中之义.

    达德学校旧址黑神会盔袍会会馆神会

    从馆藏刘半农摄影作品谈其诗歌创作的"真"情"实"感

    徐颖莹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刘半农的诗歌和摄影作品,探讨了其在创作中追求"真"情"实"感的理念.刘半农认为,诗歌和摄影都应该忠实于社会生活和人们内心的真实,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真实描写.他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传达出对时代精神和民族品性的关注.刘半农的诗歌和摄影作品在审美价值和认知价值上的相同性,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人们带来了启迪和反思,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博物馆刘半农摄影作品诗歌创作

    柳林典型院落探析——以中街48号院为例

    王燕燕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街48号院平面为柳林当地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建筑单体比例均衡,两望楼为窑上房形式,对称的两个卷棚硬山式建筑构造美观;东西房建筑为硬山式单坡建筑,院落建筑总体高低错落、排列有序,空间亦秩序井然、景致协调.砖木结构的形制既满足了生活空间需求,又适应了气候特点,是柳林传统院落的典型作法,同时也是柳林当地营建智慧的重要体现.近些年后人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财力修缮房屋,加上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筑材料热胀冷缩,导致残损面积扩大,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文章详细记录了中街48号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境状态对建筑本体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修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老化柳林典型院落中街48号院

    汉代铜镜铭文中相思文化研究

    黄海燕杨玉彬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以阜阳汉代铜镜和冈村秀典《汉镜分期研究·镜铭集释》中的二十例铭辞为例试做探讨,并对其中"内清质以昭明"和"洁清白而事君"两类特殊相思文化镜铭进行释读,在出现与流播年代、配字组句特征和铭辞体例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由于异体字、通假字和减笔字较多,研究者释读出现了"工艺说""养生说""敬夫说""晁错说""君臣说""相思说""辟邪说""养生固精说""魂魄说"等多种说法.结合此类镜铭出现与流播的社会背景及时代动因等因素综合考察,汉兴以来,汉武帝为开疆拓土、解决匈奴边患危机,需要征发数量众多的青壮年男子从军戍边、补充兵员,夫妻分离、家庭破碎的现象使以镜寄托相思、以镜托物言志成为铜镜相思文化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汉代铜镜铭文相思文化

    影响中国书法的云南著名碑刻

    罗旭崐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书法历史可以追溯到楚汉时期.在这个时期,云南地区已经有了一些石刻和墓葬中的书法艺术作品.尤其是东汉的《孟孝琚碑》,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不仅展示了古人书写的艺术才华和雕刻技艺,更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考古学和文字书体演变的重要依据.此外,这些碑刻也是国家珍贵的文物资源,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和传承,具有极高的收藏、展览和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保护和传承古代碑刻文化,既是对中华文明的尊重与传承,也是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举措.

    《孟孝琚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传承

    曲阜水文化与水利文物保护

    孙涛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在构建新时代自然与人文生态文明时,需要深入挖掘和展示水文化的深厚内涵,保护、利用、展示好水文化和水利文物.文章以曲阜水文化和水利文物为例,详细论述了曲阜古城营建和儒家文化起源中蕴含的水文化及曲阜水利文物的类型和保存现状,最后结合曲阜实际对水文化和水利文物保护提出了数条保护建议.

    水文化水利文物文物保护与利用

    浅论古厝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清流县古厝古建筑为例

    张丽洪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古厝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各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清流县古厝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保护规划、实施项目申报、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加强古厝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清流县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122号龛造像彩绘颜料初步调查分析

    雷雨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足石刻北山122号龛造像开凿于南宋,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典型代表,是研究石雕艺术、佛教文化和宗教思想演进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千百年来,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半露天的保存环境,使北山122号龛造像出现了彩绘褪色、粉化、起甲、脱落的病害,且这些病害还有继续发育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造像的艺术价值和长久保存.因此,大足石刻北山122号龛造像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从外观、结构和成分综合分析大足石刻北山122号龛造像彩绘结构特征、矿物主要组成和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绿色颜料为绿砷铜矿;红色颜料主要成分为铁红、朱砂、铅丹;蓝色颜料主要成分为青金石;粉红色颜料为硫酸铅和铁红的混合物;墨绿色颜料为氯铜矿;青绿色颜料层为氯铜矿;草绿色颜料层为碱式硫酸铜.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122号龛彩绘矿物颜料光谱分析

    浅谈毛家坪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张信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毛家坪遗址概况及价值进行阐述,分析当前毛家坪遗址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为毛家坪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毛家坪遗址冀县早期秦文化价值保护利用

    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智慧化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薄萍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智慧化水平,更加契合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要求.本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智慧化文物保护系统,该系统采用三层式架构,感知层通过在馆内各个区域布设传感器设备,获取各类文物保护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层上传至应用层,应用层中的博物馆文物保护综合管理平台负责各项文物保护管理功能的实现.该系统主要有文物保护环境监测与智慧化服务两大功能,同时考虑到了文物保护与传承,以文物保护环境监测实现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以智慧化服务优化游客观赏体验,使更多的游客可以感受到文物的文化魅力.

    博物馆文物保护物联网技术藏品管理智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