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马王堆T形帛画看汉代升仙思想

    张宇璇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汉初珍贵的绘画实物资料,马王堆T形帛画蕴涵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文章通过对马王堆T形帛画的形式风格分析、图像内容分析和部分图像假说的文献综述,深入探讨帛画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贵族的升仙之旅.

    马王堆T形帛画汉代墓葬美术升仙生死观

    文艺创作在活化县区级文物中的应用

    谢新苗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活化利用的形式目前尚有较大拓展空间.县区级文物受关注度低,表面化的宣传难以达到活化目的,适宜根据基层特点,通过文艺创作,充分利用艺术的感性优势实现文物的活化,拉近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拓宽文物的文化辐射范围.在文艺创作的诸多门类中,故事性文学更具传播广度、深度以及延伸性再创作空间,值得提倡推广.

    县区级文物文艺创作感性活化故事性文学成果再创作空间再传播空间

    先秦台式建筑浅析

    陈燕茹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尔雅·释宫》云:"四方而高曰台."台是一种积土而成、高而上平的建筑物.关于先秦时期的台式建筑,以往学者多是着眼于某处遗址或某个地域,比较缺乏对台式建筑的长时段综合比较研究.文章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先秦台式建筑在台基高度、朝向、形制规模、附属设施、建筑技术、功能内涵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轨迹和时空特征.

    先秦技术形制台式建筑

    对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的思考——以淄博市博物馆为例

    李媛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淄博市博物馆对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的分类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革命文物分类实践的现状和困境,并做出了相关解决方案的思考.首先,通过对革命文物内涵和价值的认知,肯定了革命文物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淄博市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的现状分析,发现了文物分类结果存在一定争议和不准确性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做出了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手段在分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近现代革命文物的价值认知和分类准确性,达到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的目的.

    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思考

    淄博古山寨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合作模式研究

    赵旭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淄博古山寨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合作模式研究是一个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研究成果.文章根据前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以期为淄博古山寨的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帮助.

    古山寨保护乡村旅游开发

    编钟的社会认知与文化传承——以汶上县博物馆为例

    于杰王凤奇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钟作为我国古代音乐器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文化多元化和快速的社会变迁,编钟文化逐渐淡化,民众对其了解和认同度下降.因此,研究编钟的社会认知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汶上县博物馆为例,探讨编钟的社会认知与文化传承,深入了解传承编钟文化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探讨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其他地区博物馆对编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编钟社会认知文化传承

    探究利津县盐文化

    张瑞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这一平凡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物质,自古以来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见证.利津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孕育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盐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盐的采集、生产、运输、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文学艺术等,共同构成了利津县盐文化的丰富内涵.

    利津县盐文化历史

    马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

    王燕张志升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彩绘陶马2001年出土于庆城县北区唐穆泰墓,该文物不仅为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资料,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文章在对唐穆泰墓及彩绘陶马俑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马的功用及唐马的来源进行研究和探讨.

    陶马社会地位

    蔡家船模海洋非遗技艺发展路径研究

    彭心欣余明铭欧春兰李嘉琦...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文章通过对海洋非遗——蔡家船模制作技艺发展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广泛搜集公众对该项非遗技艺的看法作为数据支撑,以实证研究为例,展示了抢救性纪录片宣传、文创产品设计等手段的有效性,为类似蔡家船模这样即将面临失传的非遗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通过创新融合、活态传承,让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蔡家船模发展路径非遗技艺

    民俗博物馆对非遗保护的作用研究——以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为例

    张冬晓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38号院的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4年,立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专注汴京灯笼张彩灯这一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除了收藏、展览、提供免费的体验灯笼制作和人工讲解相关文化知识之外,还与政府、学校等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民间艺术博物馆在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文章以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为个案,分析其参与非遗保护的形式,说明该馆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在今后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汴京灯笼张彩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同类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民俗博物馆汴京灯笼张非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