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社教工作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刘蕾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等多重功能.社会教育工作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责,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文章以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其次深入探讨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指出传承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基础,创新则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为了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作者提出了实施策略,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新技术等.最后,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优化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加强实践性、提升质量,以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品牌.通过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博物馆社会教育传承创新

    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探究

    邢心宇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于清代珐琅彩瓷,以17~18世纪在欧洲蓬勃兴起并风靡一时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为切入点,以国内外学术资料和器物图片为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这两种艺术风格对珐琅彩瓷在装饰图案、装饰工艺及装饰布局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清代珐琅彩瓷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

    中国古代玉器造型要义(上)

    刘立冬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型艺术与经济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是特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古代玉器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美学表现.以当代造型艺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既是"新文科"建设理念在美术学研究领域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古代玉器研究的完善,更是文化自信在美术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文化自信"新文科"古代玉器造型艺术构形

    山西地区螭首碑的考古学观察

    刘翠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地区的历代碑碣非常有名,但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都是碑碣的碑文及其内容、书法等方面的价值,对碑碣本身形制关注甚少.文章从碑碣本身的形制角度对山西地区的螭首碑进行类型学分析,并试图总结各个时代的特征及发展演变的轨迹.

    碑首螭首碑螭龙

    我国旧石器时代石球的新探讨

    李磊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石器类型,石球在我国北方旧石器遗址中有大量发现,但对石球的研究仅停留在定义、分类和功能等方面.文章在陈哲英、李超荣整理的51处遗址基础上,新增了35处旧石器地点,统计石球约1688件.通过分析石球的时空分布特点,尝试从动物群、气候环境等新视角去探讨其中的缘由,这对狩猎采集者的行为模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石球时空分布动物群气候环境

    先秦时期朱砂功能初探

    房柳包朗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砂也叫"辰砂",是我国一种使用历史比较久远的红色矿物颜料.先秦时期,朱砂的使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规范.在墓葬、人骨、器物上都见朱砂的痕迹,朱砂可用于书写、绘制、染色,在灵宝西坡墓地等遗址发现大量朱砂运用的痕迹,多种考古发现就是先秦时期朱砂使用的最有力佐证.文章围绕先秦时期朱砂的应用方向和其所显示的阶级地位差异来研究先秦朱砂的使用规范.

    先秦朱砂葬仪朱砂用途

    "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作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官网
    153页

    浅析古代金铜佛像的制作技术

    王璐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自东汉出现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制作技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时代特征.通过对金铜佛像成型工艺、表面加工工艺及科学分析研究的梳理,可知金铜佛像基于造型的复杂程度选用不同的铸造方法,通常线条弯折幅度较大、有透空装饰需求、细节刻画多且流畅度较高的造型,使用失蜡法更符合铸造设计,而泥范法多见范线、铸造缺陷等痕迹残留.制作精良的佛像在表面装饰上会增加鎏金、贴金、彩绘、嵌错等装饰工艺,体现了自汉代以后中国本土铸造技术的延续.

    金铜佛像制作技术失蜡法范铸法

    山西忻州河曲坪头遗址出土陶器指纹研究

    李刚戴颖玥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利用新指纹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对山西河曲坪头龙山时期遗址出土陶器上残留的指纹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史前晋西北地区陶工的性别、年龄.通过研究发现,该批陶器可能由小于18~20岁的男性制作完成,当时的"未成年人"可能作为辅助参与陶器生产过程,其组织形式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制作.

    河曲坪头遗址陶器研究指纹分析手工业考古

    浅析夏商周出土璋形器功能

    刘阳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商周出土的璋形器广泛分布于全国,集中分布在安阳殷墟和广汉三星堆两个地区,学界关于璋形器的功能探讨还有很大空间.文献记载"璋"的功能为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即用红色的璋礼南方之神.根据文献记载和璋形器出土位置,分析出璋形器具有祭祀、装饰、丧葬这三个功能,在丧葬用璋下阐述出璋形器具有殓尸与记事、棺饰、手握三个具体功能.

    璋形器夏商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