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渭南白水县马家川摩崖造像考释

    赵亚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雷牙镇先进村马家川组洛河左岸的现存摩崖造像,仅有北周晚期至隋期间的一铺像、中唐倚坐像可清晰辨识.对其年代辨析和尊像神格的辨识有助于我们了解洛河流域的佛教信仰,由中唐倚坐像和题记反映出该地域多民族文化交流之状况.

    陕西地区马家川摩崖造像佛教文化民族交流

    寿阳县窖藏出土铜佛造像的錾刻工艺

    王洋曹洋张俊段培斌...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对22件寿阳县窖藏出土的铜佛造像进行显微观察,发现该批造像均经过錾刻加工,不同类型的纹饰可能由不同的工具錾刻而成,佛像纹饰制作遵循一定的设计与规律,鎏金造像大多为錾刻装饰完毕后再对其进行鎏金处理的.

    铜佛造像錾刻工艺超景深显微镜

    浅谈福建德化窑及其白釉瓷塑——以厦门市博物馆馆藏为主

    刘子扬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厦门市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为例探讨福建德化窑及其独特的白釉瓷塑艺术.德化窑,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白釉瓷塑作品,以洁白如玉的瓷质、精致的工艺和深邃的艺术内涵而著称.文章通过分析德化窑的历史沿革、工艺特点和白釉瓷塑的艺术特色,凸显了其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德化窑白釉瓷塑厦门市博物馆

    五谷丰登仓廪实——茂陵博物馆馆藏西汉墨书题记陶仓

    姚玲玲张文玲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咸阳茂陵附近的西汉空心砖墓中发现的5件墨书题记釉陶仓,里面残存有麻、粟、麦等粮食作物,对研究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和民众饮食结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文章对此进行了介绍和浅析.

    茂陵题记陶仓粮食作物

    浅析徐州狩猎图汉画像石

    臧静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现代考古史上徐州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记载了两汉时期建筑、出行、车马、瑞兽、乐舞、农耕纺织、狩猎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艺术特征.文章阐述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及分类,总结了当前出土的徐州汉画像石具体情况,从生存价值、生活价值、生产价值和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讨论徐州狩猎图汉画像石的价值体现.

    徐州汉画像石狩猎图

    工造述淳古,模刻分锱铢——迁安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簋、鼎造型与纹饰特征赏析

    王辉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出土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迁安博物馆馆藏两件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商代双兽耳饕餮纹簋和西周云雷兽面纹三柱足附耳带盖鼎的特征,尝试对这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铸造技术进行解读,阐释它们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最后总结指出,这两件器物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趣味和铸造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信仰与礼仪,是研究迁安地区青铜文明发展的珍贵实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商周青铜器青铜鼎青铜簋纹饰特征铸造技术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铜镜鉴赏

    马云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镜作为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文章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铜镜进行鉴赏和历史探究.通过对铜镜的形制、装饰和铭文等方面的分析,揭示铜镜在甘肃地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铜镜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鉴赏

    新庄坪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概述

    崔培财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庄坪遗址是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种类丰富,品相优秀,有的堪称齐家玉器精品,其中绝大多数被临夏州博物馆收藏,基本体现了齐家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风貌.文章对这些玉器中的精品进行了重点介绍.

    新庄坪遗址齐家文化玉器概述

    国家珍贵古籍修复案例研究——《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抢救修复保护

    黄海霞柳晓苗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多古籍由于历史上保存条件不好,历经千百年流传,常出现水浸、油渍、发霉、撕毁、虫蛀、鼠啮、酸化、老化等各种损坏现象,亟待修复.古籍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修复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流程规范.珍贵古籍的修复更要慎重对待,坚持修复原则,制定科学、详细的修复方案,严格规范管理,方可稳妥进行修复.文章以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修复为案例,探索珍贵古籍的修复方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修复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古籍保护修复事业.

    珍贵古籍古籍保护与修复修复原则修复技艺

    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孙浩王延屹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对该领域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深入的探讨,对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随后,对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等.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并借鉴了国际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此研究成果对于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青铜器保护修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