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鸟纹三戈研究述评

    李春利毕鹏飞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纹三戈因其铭文字数多又倒刻于援上的特点,在出土后百年之间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该文章总结了百年来学者们对鸟纹三戈研究的成果,在以往学者三戈铭文真伪和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用日名制和王位继承法来对鸟纹三戈铭文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并认为三戈是王位继承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礼器.

    鸟纹三戈日名制王位继承法礼器

    中国古代玉器造型要义(下)

    刘立冬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型艺术与经济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是特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玉器造型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美学表现.以当代造型艺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既是新文科建设理念在美术学研究领域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古代玉器研究的完善,更是文化自信在美术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程式化视觉概念动态错觉对称玉器造型

    嘉定孔庙的历代营缮与"吴中第一说"考略

    张行刚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定孔庙初创于南宋嘉定年间,其规模宏敞、形制完备,是江南地区庙学合一的典范.嘉定孔庙后世屡经营缮,元代建成"左学右庙"格局,为州郡庙学范例;明代因举业兴衰,多次增建改筑应奎山与汇龙潭,学宫面积大增;清代新建当湖书院,形成独特的庙、学、书院三合一建制.时至元代,嘉定地方文献中出现了庙学"吴中第一"的记载,明代亦有相似记载现于史籍.然嘉定孔庙作为一县之学宫,在文教昌盛的吴中地区是否可称"吴中第一",仍有不少值得考证辨析之处,此"第一"应为"嘉定孔庙大成殿为吴中第一".

    嘉定孔庙营建吴中第一来源

    《洛阳伽蓝记》与北魏洛阳城

    黄晓勇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重要时期,作为本时期建筑文化融合最杰出范例的北魏洛阳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洛阳伽蓝记》以佛寺为纲,对北魏洛阳城内的众多建筑进行了详细描写,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研究北魏洛阳城的城市布局、建筑形制、市井生活等有着重要作用.

    《洛阳伽蓝记》北魏洛阳城城市布局建筑形制

    妙峰禅师与太原永祚寺

    鲁玲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季高僧妙峰禅师一生以营建济世利人,被誉为"佛门鲁班".文章以时间为轴线,通过梳理妙峰禅师佛门修行和营建活动的历程,结合太原永祚寺无梁殿的建筑特色,充分展现佛门建筑家妙峰禅师在砖石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妙峰禅师憨山大师无遮大会营建活动永祚寺无梁殿

    从《盐铁论》看桑弘羊对墨家思想的借鉴

    马海洋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经济学家桑弘羊在对墨家思想的有所借鉴的情况下,又结合自身实践,对墨家思想的"尚贤""非攻""节用"以及重利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和应用,推动了桑弘羊自身思想体系的形成.了解桑弘羊对墨家思想的吸收和利用,对了解桑弘羊和墨家思想的关系以及墨家在汉代的发展流传有一定的帮助.

    桑弘羊墨家思想借鉴利用

    "大思政课"视域下博物馆与学校协同育人的实践进路

    郑卉欣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正切实推进博物馆利用自身革命文物、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学校对接,推进革命文物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基于政策环境,馆校协同育人是善用"大思政课"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从协同理论层面,馆校协同育人凸显出教育目标与育人理念的共识,知行合一与情感建设的共振两项基本特性.从实践层面,博物馆和学校通过构建馆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大思政课"教学知识体系、搭建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大平台"、组建汇聚馆校优秀力量的"大师资"等同心同向、协同共进的育人行动,能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新生态,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思政课"迈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思政课博物馆学校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玉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刘先锋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文章对玉文化的历史与演变、玉器材质与工艺技术、古代玉文化的艺术价值、当代艺术中的玉器元素融合、玉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玉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视野下的玉文化交流与融合、玉文化与跨学科艺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玉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进行研究,旨在揭示玉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为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玉文化当代艺术融合创新

    好古富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梁氏旧藏

    吴丹丹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绘画蕴含着文化基因,传承着历史根脉,彰显着民族自信.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河北籍鉴藏大家梁清标与他的旧藏也因此受到诸多关注.梁氏旧藏因品质上乘,在鉴藏史上颇为重要,今天海内外多家博物馆多有收藏、展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中梁清标和他的旧藏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鉴于"贰臣"身份,学界对于梁清标本人的讨论较为有限,笔者试图通过展览中的梁氏旧藏,探究其人、其藏、其美学思想,以期客观探讨这位鉴藏家于中国书画鉴藏史、于传承优秀文化之影响.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梁清标梁氏旧藏书画鉴藏

    厦门海洋文化遗产探析——以盐业为中心

    邹滢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厦门,今同安,绕岸皆海,民众傍海为生.唐宋伊始厦门已有盐业萌生,至明清而规模益发壮大.20世纪70年代,同安盐场一度跃为福建三大盐场之一,成为福建海盐的主要产区.21世纪初,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厦门市同安区的各大盐场进行转型,而后逐渐消亡,现残存盐业遗存以近现代时期为主.文章以盐牵线做引,窥探厦门从古至今的盐场演化及厦门之盐文化,为厦门地区海洋文化研究提供新资料.

    海洋文化遗产厦门盐业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