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楚国对外战争对楚国兵器的影响

    罗廷黄冰冰张昌汀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周时期,楚墓出土的青铜兵器分布范围广泛,文章从楚国兵器出土的位置分布、年代变化、类型特征、铭文纹饰等因素出发,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专家研究成果,以此简单分析楚文化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楚文化青铜兵器多样化

    闻喜花馍与晋南乡土民俗文化

    秦丽萍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是关于闻喜花馍与晋南乡土民俗文化关系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研究闻喜花馍的不同外观入手,介绍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类;第二部分从古法工艺、生动造型和审美风尚三方面着手研究闻喜花馍的本土特征;第三部分从其用途入手,重点研究闻喜花馍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由此得出闻喜花馍是晋南乡土民情的产物,既是节日节庆、人生仪礼、走亲访友所用的礼品,又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闻喜花馍本土特征民俗文化

    河西走廊石窟群艺术研究综述

    李天鹤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窟寺最早源于印度,公元3世纪,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推动下,逐渐传入其他国家,两汉之际,传入我国新疆区域,后又东传,传入甘肃境内,文章通过梳理河西走廊区域不同时期洞窟的形制对比、造像题材、壁画内容的对比,探讨不同时期石窟形制的特征,分析同一时期石窟的形制异同点及不同时期石窟形制异同点,通过对河西地区石窟的研究,探讨石窟文化的影响走势受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周边文化不断融合.

    洞窟形制造像文化

    从社会发展看中国历代灯具特点——以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馆藏灯具为例

    刘海婷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藏有400余件(套)古代灯具.文章立足于馆藏,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梳理战汉、魏晋、唐宋、明清以及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的古代灯具,探究中国灯具的发展序列.在系统分析不同时代灯具特色的同时,积极从政治、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发展、交流等方面诠释古代灯具不同的外在形态以及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灯具油灯烛台煤油灯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分析

    周景兰汪文堂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这种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但同时往往也是稀缺性资源且不可再生,需要着眼于其可持续开发与发展.要"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通过资源整合做到守正创新,可以从开展好贵州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抓好贵州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加强"红色+"建设促进贵州红色旅游提质增效、实现贵州红色文化向教育资源的转化等方面进行推进.

    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碑刻所见清代洛阳地区的民俗文化——以《贤侯胡太老爷断定枣园不许设立买卖粮行合镇均感碑》为例

    许嫩红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洛阳民俗博物馆的碑刻文物藏品中,有一块特别的双面记事碑,碑的两面记录了清乾嘉年间老百姓因为赋税和渡口经济打官司的历史情景,清晰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洛阳地区农业、经济、文化等社会面貌,是研究清代洛阳地区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碑刻象庄枣园民俗

    近年来出土西夏文物研究动态

    刘晓春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夏文物考古发掘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西夏学逐渐成为一门广受关注的国际性学科,却面对着西夏文献稀缺的窘境,以西夏出土文物为依托和切入点,研究西夏历史文化,已成为近年来西夏学研究的重要趋向.因此,文章着力对近年来出土西夏文物研究成果及动态方向进行全面梳理,以便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西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新时代背景下桂剧的生存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路径研究

    唐昀晖宋晖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桂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讨创新传承路径.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在创新方面积极进行文化策略的革新,提升艺术表现力与观众互动性,强化观演环境改进,丰富观演体验.为了确保在新时代顺利传承与繁荣发展,桂剧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改革方向,培育合格的传承人,加强社会的深度参与,充分利用媒介与新技术,构建多元合作、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使得桂剧艺术既能保持传统魅力又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新时代桂剧传承路径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证研究

    王清杨青刘怡宏方宇...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湖南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非遗与乡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湖南省非遗与乡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湖南省非遗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乡旅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但非遗产业对乡旅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非遗与乡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文章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湖南省非遗与乡旅融合发展,突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非遗与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非遗创新、传播、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耦合模型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研究

    郭囡囡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依族服饰是构成布依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布依族服饰不仅可以将族群的民俗风貌展示出来,还可对布依族的文化内涵进行更好的传承.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布依族服饰文化传承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文章以文旅融合为主要背景,将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多种发展策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以更好彰显贵州服饰文化蕴含的民族内涵.

    文旅融合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