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遂宁崖墓石刻内容刍议

    吕振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遂宁崖墓石刻画像

    淮南市博物馆新入藏的一批战国铜镜

    汪茂东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淮南市博物馆通过征集、发掘出土、案件移交、接受捐赠等途径,入藏战国铜镜近百面,加上原有的馆藏,共收藏有战国铜镜120面.新入藏的战国铜镜种类有素地镜、纯地纹镜、龙凤纹类镜(包括虺纹镜等)、山字纹镜、草叶纹镜、兽纹类镜等,数量大、种类多,其中不乏精品,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铜镜铸造技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淮南市博物馆铜镜战国

    清"三绝才子"王兆曾与《梁邹诸景图》研究初探

    梁信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挖掘邹平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过程中,清代"三绝才子"王兆曾与《梁邹诸景图》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这一发现弥补了《邹平县志》(嘉庆版)有景无图的重大缺憾,为研究清代梁邹山水和地理人文提供了珍贵资料.文章试图通过对王兆曾及《梁邹诸景图》相关内容整理和初步研究,进一步梳理完善王兆曾、成瓘以及《梁邹诸景图》和《邹平县志》(嘉庆版)之间的历史渊源,为邹平人文历史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三绝才子王兆曾《梁邹诸景图》研究

    清三代粉彩瓷器精品鉴赏与研究

    胡广新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朝是瓷器制作的高峰期,粉彩瓷器在彩瓷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涌现了一大批粉彩瓷器精品.文章简单介绍了清代粉彩瓷器,叙述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的发展特点,并结合现存粉彩瓷器精品提出几点鉴赏技巧.

    清代粉彩瓷器玻璃白

    青铜弩机的修复及模型复原

    李博唐廷强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弩机在古战场上具有射得更远、杀伤力更强、更加精准的特点,是性能十分优越的远搏兵器.本件汉代弩机器物通体锈蚀,望山与钩心锈死,望山瞄准部分与两枚栓残损缺失,郭内无法活动.文章通过探究古代弩机的结构、铸造和发射原理,对青铜弩机病害部分进行修复,制作尺寸相近且形制符合当年弩与弩箭的模型,恢复其战时功能.

    青铜弩机修复模型复原

    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出土铁器的锈蚀产物分析与保护修复

    王贺赵代盈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是对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出土铁器保护修复的技术总结.依据此批铁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锈蚀产物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预加固、清理去锈、粘接补全、缓蚀和封护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日后系统研究这批铁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后续大规模开展该遗址的铁器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女山山城遗址铁器锈蚀产物分析保护修复

    汉代陶器文物的出土保护与修复研究——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

    张小鲲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古人生产和生活情况.由于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胶盐,易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破碎、开裂等现象,特别是长期深埋于古墓里的陶器文物更易出现损害、病害等问题.陶器文物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原、不可替代等特性,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通过介绍该古墓群出土陶器的概况,分析考古现场出土陶器文物的典型病害,提出汉代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方法,以期为汉代陶器文物的出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

    陶器文物出土保护陶器修复

    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数字化记录的作用和意义——以崇善寺大悲殿为例

    张志华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文章分析研究了数字化记录在大悲殿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价值,以期为以后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崇善寺古建筑修缮数字化技术

    基于三维扫描打印技术的馆藏玉器文物仿制及思考——以南京博物院馆藏草鞋山遗址出土玉琮的仿制为例

    周璐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文物价值的广泛传播,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博物馆需对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进行仿制.文章以南京博物院馆藏草鞋山遗址出土玉琮的仿制为例,对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在玉器文物仿制中的应用进行相关讨论,实践证明,三维扫描打印技术结合瓷器类文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玉器文物的仿制工作是切实可行的.三维扫描打印技术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用相近玉料直接雕刻加工或是用有机合成法、人工合成法仿造古玉的流程,打印好的文物模型纹饰清晰、精准度高,经随色仿古后可达较好的展陈效果,为文物的仿制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维扫描打印玉器文物仿制

    晋作家具文物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试析

    程群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曾对晋中地区部分馆藏晋作家具文物进行实地调查与现状评估.结合文献调研,文章重点梳理了晋作家具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阐释了晋作家具文物基本情况与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保存现状及病害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尝试提出有关晋作家具文物保护修复的意见与建议.

    晋作家具文物价值病害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