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铜陵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对策

    郑丽丽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立足于铜陵地区2023年度备案的6家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以及实地考察结果,对铜陵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铜陵地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一些对策,希望能为铜陵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铜陵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对策

    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

    刘竹颖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现实(AR)凭借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等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AR技术引入博物馆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可以极大丰富展示手段,拓展信息量,增强观众互动参与度,提升观众沉浸式体验,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与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梳理AR技术发展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AR交互技术在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教育讲解、观众体验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博物馆引入AR交互技术提供参考.

    增强现实历史博物馆交互技术应用研究

    乡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探究——以山东滕州为例

    韩建军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乡村博物馆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快速崛起并蓬勃发展.山东省乡村博物馆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滕州市作为山东省南部重要的全国百强县,文物资源特别丰富,尤其是其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值得关注,累计已建成乡村博物馆百余处.文章首先重点梳理了国内学术界及官方层面关于乡村博物馆的定义阐述;其次,全面介绍了滕州市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内乡村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乡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滕州乡村振兴

    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思南县民族特色村寨传承保护为例

    付玉霞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南县位于我国黔东南地区,有着多民族聚居的历史传统,现存民族村寨120余个,近年来,思南县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带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文章从民族博物馆的角度对思南县特色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从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四个方面说明民族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其次对思南县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问题和民族博物馆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说明;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民族博物馆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中的效用发挥.

    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遗产思南县民族特色村寨

    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探索

    李阳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量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支持文化发展,作为文化传播重地的博物馆聚焦新的发展思路,开启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征程.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连接民众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承担了弘扬传统文化、提供文化价值、提升民族自信的重任,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文创产品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但与此同时,随着民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传统文创产品的开发、制作、宣传、营销等方式也要作出顺应时代的改变.文章从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浅谈文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变,并对文创产业如何长期、有效地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博物馆文创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博物馆与艺术类中职院校馆校合作研究: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

    张志坚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博物馆热""研学热"成为网络热点词汇,各博物馆围绕馆校合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文章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从艺术类中职院校专业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角度,分析了国内博物馆与艺术类中职院校的合作现状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双方合作契合点、合作模式,并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着重提出职业类艺术学校在馆校合作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期深化馆校合作、艺术类中职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实习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博物馆艺校馆校合作

    甲骨文金文中"亚"字研究综述

    孔姝尹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各家学者对此也均做出过相关研究,探讨"亚"字字形的来源与内涵、"亚"字字义如何及其演变过程,甚至通过研究"亚"字来探析史前与原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文章陈述和总结此前各学者的相关研究与论述,以期为日后可进行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亚"字甲骨文金文研究综述

    西汉海昏侯墓:社会价值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戴沂君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分析CNKI数据库中583篇海昏侯墓近十年学术文献的研究演进路径和趋势量化梳理.研究发现:海昏侯墓在汉代历史与文化遗产领域的独特地位;研究主流方向汉代文化、艺术创新与应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演进,未来文化遗产研究及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将为推动文博产业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提供有力支持.

    海昏侯墓知识图谱社会价值

    广东钱局与"七三反版"银元的试铸

    徐彦哲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光绪十二年(1886),为缓解铜钱短缺的"钱荒"与抵制外国银元,张之洞于广东在未经朝廷批准的情况下,开办广东钱局,随后自行试铸中国第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流通机制币"七三反版"银元.呈样户部后,因币制存在问题、设计不符合传统观念等原因,"七三反版"银元及其后继者"七二反版"银元迅速破产,完全退出流通领域."七三反版"银元是张之洞主政广东期间,为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铜钱短缺问题,以及外国银元抢占中国市场的一次勇敢尝试,首开中国自行铸造机制货币先河.并且,在随后几十年中成功实现了驱逐外国银元的目标,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地方自行铸造货币,也为晚清民国时期币制混乱埋下隐患,加剧了地方分离与政局混乱.

    广东钱局"七三反版"银元张之洞

    文庙礼制建筑形制探析——以山西万荣万泉文庙为例

    裴莹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庙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既是儒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文庙的建筑布局、形制都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思想,是考证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和文庙礼制建筑历史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文章以万泉文庙为例,探析文庙礼制建筑的形制及价值意义.

    文庙礼制万泉文庙建筑形制价值